APP下载

基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河北民歌研究

2021-04-02薛婷婷金红莲

艺术评鉴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研究

薛婷婷 金红莲

摘要:文化认同是伴随着文化研究的兴盛而成为蓬勃发展的社会科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从文化的的热点问题入手,了解国家之间的差异,对于剖析不同民族的特性、分析各国政治经济策略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文化认同是社会成员归属感的表现形式,随着河北的经济与文化生活快速发展,文化内在活力不断提升,由此部分社会成员文化认同方面出现迷失和文化价值的跌落,影响到社会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文化认同  河北民歌  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054-03

一、文化认同是国民凝心聚力之根本

埃里克森的《认同:青年与危机》里从心理学角度说到,文化认同是区分“自我”与“他者”的杠杆,是促进文化归属感的关键环节。民歌作为民间文化、群众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河北民歌有助于形成强烈的燕赵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克服文化认知危机,社会成员达成高度文化认知与凝聚力,可以促进河北地区文化快速发展。

长久以来人类的存在就是一种文化的显露,在文化中认识自我、在文化中寻求认同。伊泽尔(W·Iser,1922-2007)在《解释的范围》(2000),以社会学家角度探析当今艺术的文化认知与认同危机,在全球化过程中本土文化的兴起,知识的认知越来越模糊,甚至在消失。文化认同、知识生产、接受阐释、情感体验在跨文化全球化进行中,在他看来需要树立新的界桩。埃里克森的《认同:青年与危机》里从心理学角度说到,文化认同是区分“自我”与“他者”杠杆。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希尔(Ernst Cassitet)在《人论》一书中的最核心思想就是:“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而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Ch.Taylor)也是从文化的层面理解和把握认同概念的。①综上所述,文化是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体现,而文化认同则是个人、民族、国家凝心聚力之根本。

二、河北文化博大精深

河北因位于黄河下游以北而得名。河北东临渤海,西依太行,南濒黄海,北跨内蒙古高原。环卫京津,与晋、豫、鲁、辽、内蒙五省毗邻。其地域广阔,素有东西五百,南北两千之说,总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河北省位于我国南温带和中温带大陆东岸,面海背陆。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主要水系有海河、滦河和潮白——蓟运河水系。河北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既与北京毗邻,又与天津紧密相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加强了河北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促进了河北与全国各地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河北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本地区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便有“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雄浑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河北地区丰富的民歌文化。

三、河北民歌源远流长

民歌是民族的、民间的歌谣,为较早产生的艺术形态之一。《诗经》有风、雅、颂,风居其首。其中风诗以表现民间生活为主,带有地域色彩的民间歌曲。风有十五国,本称“邦风”,因西汉时期避刘邦的讳而改,始称“国风”,且沿袭至今。十五国风的地域广,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西起今陕甘(秦风),东到大海(齐风),北至今河北(邶风),南达江汉(周南、召南),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民歌,涵盖空间如此辽阔,在世界民族音乐范围内是罕有其比的。

河北地区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数千年来,河北孕育出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河北定州人李延年搜集整理民歌共计138篇,他精通乐律,大胆创新,曾为司马相如等著名诗人所著诗词配曲。河北沧州人何满子的歌唱和作曲技巧炉火纯青,被称为“沧州歌手”。河北民歌文化历史积淀深厚,形成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花会歌曲、谣曲、大鼓、叫卖歌、儿歌等具有燕赵独具风格的民歌文化。

四、河北民歌文化认同研究

河北民歌作为民间文化、群众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有助于形成强烈的燕赵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克服文化认知危机,社会成员达成高度文化认知与凝聚力,从而促进河北地区文化快速发展。

河北民歌研究经历了20世纪初的民歌研究运动、建国初期的普查民歌工作、改革开放至今的学术研究范式的激烈讨论阶段。随着河北民歌学术研究的深入,国家文化部加大了挖掘河北民歌资源的力度,并结合音乐学、民俗学、社会学学科力量,国内研究达到了文化认同研究的高度。

(一)河北民歌分类

河北民歌经历文化历史积淀,形成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花会歌曲、谣曲、大鼓、叫卖歌、儿歌等具有燕赵独具风格的民歌文化。

号子是和劳动相生的艺术形式,它的产生早于其他类型的民歌。在河北,尤其冀中及冀东一带,号子音乐颇具特色。河北东部沿海地区的号子以劳动方式的不同又分为渔民号子、夯号、航运号、搬运号等等。例如《拉网号》《起锚号》《大网拉绳号》等等。

河北山歌多流行于张家口坝上草原一带,带有山西、内蒙一带的爬山调特点。在河北与山西交界的太行山一带山歌甚至有了小调的特点,最为著名的是平山县的闫三妮唱出了真挚、朴实、有血有肉、亲切妥帖的山歌《你走梁梁我走沟》。

河北小调又称“小曲”,河北地处京畿复地,又是数代帝王的政治经济中心,再加上是交通枢纽的中心地带,促成了文化的交流与汇集,最终使河北小调得到蓬勃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叙事类小调《青羊传》,它是用《画扇面》的调,通俗而流畅。主要讲述了清朝光绪年间,在辽宁复州城出了县太爷“审青羊”的稀奇案。20世纪40年代,被民族歌曲《白毛女》吸收借鉴,风靡全国。歌词具有叙述性特点,少有较长的拖腔和衬词的运用,这样就增加了歌词的容量,包容了更多陈述性内容。

河北的歌曲花会是民间逢年节及庙会等重大节日都会举行的庆典活动,在花会时表演的传统歌舞称为花会歌舞。花会歌曲种类繁多,例如地秧歌、高跷、旱船、小车会、竹马、武术扇、落子、花狸虎、花鼓、地平跷、拉花、花棍、扇鼓、永年小曲等等。河北花会是春节、元宵等重要民俗节日中的民间歌舞形式,在河北有些地方称“秧歌”。地秧歌也叫“秧歌绺子”,是主要流传于冀东唐山、秦皇岛地区的艺术形式。在这样的活动中流传下来的歌曲为花会歌曲,例如《昌黎地秧歌》就属于河北花会歌曲。

河北叫卖调是零售商贩为兜售其商品而唱的吆喝调。民间艺人耿老四所演唱的《卖钢针》曾代表河北地区赴京演唱,被称为河北民歌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河北的儿歌实在太有名了,例如《小白菜》《小放牛》风靡全国。

(二)河北民歌色彩区划分

河北地区的民歌文化研究,可采用民族音乐学“划分色彩区”的方法,“划分色彩区”对认识这一地域的民间音乐与它赖以生存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河北民歌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色彩区。

第一,西北部张家口一带民歌,音乐风格粗犷豪放,北与内蒙民歌互相吸收,独成一体;第二,东部唐山一带民歌,曲调质朴、音韵高亢,东部临海,小调和渔民号子较多,其中冀东民歌对东北民歌及二人转影响较大;第三,西部井陉一带民歌,乡音浓郁,平和优美,靠太行山脉与山西交界山歌较多,并且有山西民歌特色;第四,南部邯郸市一带民歌,与山东、河南相邻,具有鲁豫风韵小调,河北民歌是华北平原最具影响力的民歌文化。

(三)河北民歌特色研究

第一,广泛运用衬词、衬句等民歌的演唱技法。例如《捡棉花》是冀东风格的优秀代表作品,乐曲采用六声羽调式,围绕着上行五度和下行四度发展,和当地方言紧密结合,相互影响、彼此借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旋律线。另外频繁的使用衬词、衬句,每段词仅有上下两句,但是曲调扩充出独立的五个衬句,衬词比如“慢啦慢的油哇”“嗯哎嗯哎呦哇”“咧呼嗨”等等都具有浓郁的方言味道,充分体现了这一地域的民歌特征。

第二,受方言影响“上调下滑”的语调性旋律进行。例如河北昌黎民歌《婆媳顶嘴》,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受昌黎方言影响,上挑音特别多,唱起来很有意思。受老呔语调的影响,冀东民歌中上调下滑的装饰音很多,在昌黎、滦南、乐亭一带更为普遍。尤其是重尾音的处理,使歌曲的演唱情绪一下就紧张起来。比如衬词“咹哪”,本来按四二拍的强弱律动,“咹”是强拍,“哪”是弱拍,在这首歌里却恰恰相反,“咹”是弱拍,“哪”是强拍,这就使得本来处在弱位置的字需要强化处理。我们可以看到歌曲谱面上13小节、18小节上的记号,唱起来要充分渲染体现婆媳吵架的生动性和灵活性。

第三,河北民歌是地方戏曲、曲艺音乐发展的基础。例如《红月娥做梦》已经具有了皮影戏的基本音调,有了一板三眼的节拍形式;《大炮三声震动天》甚至有了莲花落、评剧的甩腔雏形;《二月二龙抬头》吸收二人转风格特点;《夸北京》有了乐亭大鼓拖腔的影子。②

河北民歌体裁繁多,内容包罗万象。河北地区推进区域一体化,为三地民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给其发展带来一系列新挑战与新课题。例如,如何挖掘该地区民歌资源,如何建构民歌文化;如何打造民歌品牌为该地区协调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如何开发民歌产业,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链,使其成为能够引领和支撑全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新引擎,这些都是河北区域音乐发展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五、河北民歌发展策略

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三部曲”中指出,“哪里有文化,哪里早晚就会出现经济繁荣,而哪里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就会向哪里转移”③。在如今经济繁荣发展的河北,可以通过产业化开发利用该地区丰富独特的民歌文化资源,将文化与经济一体化,使文化经济化,最终促进该地区文化繁荣发展。

河北地区民歌资源丰富,浩瀚繁多,这是来自于人民切身生活的歌曲,如实唱出了这个地区人民的心声。他们用山歌唱出了家园的山水美景,用号子唱出了繁重的劳动生活,用小调风趣调侃了生活的趣闻。其中包含着喜怒哀乐情绪,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怀。随着科技发展更新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西方音乐的输入与多种新音乐的导入,冲击着民歌生态发展。为了其地区民歌的保护与民歌的发展,有必要使音乐学者、艺术家与政府部门联手企业,挖掘历史底蕴,建设民歌文化,打造民歌品牌,取得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作为文化资源,民歌文化资源具有价值性、传播性、可再生性等文化的共性特征。

六、结语

河北民歌是河北活页历史,梳理民歌过程,就是现代寻访燕赵历史的心路历程。河北民歌中蕴藏着人民质朴的音乐心声,有着超越语言的民族音乐灵魂,展现了河北人民的音乐生活、精神、感情及哲理。河北民歌中蕴含着河北优秀文化基因,有助于文化认同与文化价值观的提高,有助于构建新时期文化价值观,进一步重构民歌文化价值观,消除文化认同危机。河北民歌的文化认同研究,有利于河北民歌的文化意义建构和传播,有助于提高文化凝聚力,开发民歌传播资源,调整文化战略,正确引导河北文化发展方向。通过河北民歌的文化认同研究,从文化、地域维度,提升河北文化的软实力。河北人民通过唱民歌抒发对河北文化的热爱,歌颂美好生活,编织河北梦想,让世界了解河北优秀文化,面向世界传播优秀的河北民歌文化。

参考文献:

[1]河北省文化局民歌编选小组编.河北民歌选[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

[2]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3]江玉亭.河北地方音乐[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江玉亭编著.河北地方音乐(上、下册)[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6]蒲亨强等.中国地域音乐文化[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余晓慧.世界语境中的文化认同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8]张旭东.全球时代的文化认同[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9]金红莲. 京津冀民歌津要[M].秦皇岛:燕山大学出版社,2019.

[10][德]恩斯特·卡希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