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填充绘画结合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1-04-02刘青梅李立华方景如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量表绘画评分

刘青梅,李立华,方景如

(1.佛山市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 广东佛山528300;2.广东省人民医院)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种情感性精神病,以抑郁和躁狂为典型情感症状,诱发因素多样,发病时可能以一种情绪状态为主也可能混合发作,且25%~50%的患者会有自杀行为,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1-2]。目前,一般情况下BD患者能够被治愈,但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且易复发,影响其回归正常社会生活[3]。因此,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很有必要。填充绘画是一种要求绘画者在相应色区内填上对应颜色的一种绘画方式,对绘画功底没有要求,简单易学,可提高绘画者对绘画的兴趣和注意力[4]。情境式交往训练是一种通过各种形式为患者呈现生活中的沟通场景,对患者人际交往进行指导和训练的方式。已有研究表明,护理过程中应用情境式交往训练可改善患者症状表现,提高生存质量[5]。本研究主要观察填充绘画结合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在B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2月1日~9月30日在我院精神康复科治疗的60例B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符合BD诊断标准并已确诊[6];②病情处在缓解期者;③无沟通障碍者;④此前未接受过绘画专业培训者;⑤患者及家属了解且同意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之前参与过任何有关心理干预研究者;②躯体严重疾病者;③并有其他类型精神疾病者;④依从性差无法配合研究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9.65±6.84)岁,病程(4.86±2.71)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及以上22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0.13±6.37)岁,病程(4.95±2.53)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及以上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BD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用药指导、情绪疏导、健康饮食和日常安全护理等。对照组进行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训练小组:由主治医生、护士长、心理治疗师和护士组成,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统一进行培训并讨论,要求掌握情境式交往训练的概念和确定具体实施内容。②制定训练方案: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依据患者综合情况制定训练计划,为患者讲解BD相关知识、情境式交往训练的概念和意义,使其知悉BD的诱发因素和预防措施及维持正常人际交往对病情和生活的影响。③理论学习:以播放视频、专题讲座等形式学习和观摩人与人之间在不同环境不同角色下沟通与交流的状态和技巧及处理问题的方法等,学习后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和探讨。④模拟训练:通过设立不同情境,如问路、购物买单、餐厅进餐等,让患者以不同角色完成模拟情境,学习不同立场处理问题的方法,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整体状态,必要时加以引导有助于提升患者参与感和积极性。⑤真实体验:根据患者学习和训练情况,鼓励患者真实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对表现比较好者予以肯定和表扬,表现较弱者予以鼓励和耐心指导。每次30 min,3次/周,训练共进行12周。观察组采用填充绘画结合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由3名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协助训练,包括准备绘画所需材料、安排训练时间和地点、组织绘画成果评比等。训练前准备5~6组不同风格的填充画,要求每种风格填充画数量一致,前期图案较简单颜色相对单一,可将不同颜色标上数字,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图案并进行颜色填充。训练期间护理人员主动引导患者进行色彩的辨别和选择,使其能够顺利完成颜色填充。当患者能够独立且准确完成较简单填充绘画训练后,逐渐增加填充画的难度,如使图案更加复杂且只有轮廓等,患者可选择喜欢的颜色进行填充,并鼓励患者与他人组队完成填充,小组成员之间可进行讨论和互相协助引导,绘画完成后护理人员组织患者进行作品评比,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并引导其他患者说出评选的理由。训练时间每次30 min,3次/周,训练共进行12周。两组训练时间交叉进行,即对照组每周一、三、五,观察组每周二、四、六。

1.3 观察指标 ①情绪症状: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杨氏躁狂量表(YMRS)对患者抑郁、躁狂症状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躁狂情况越严重[7]。②认知功能:干预前后采用韦氏成人智力测试量表第四版(WAIS-Ⅳ)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量表包括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数字广度、连线A时间及数字符号6个指标,得分高低反映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8]。③社会功能:干预前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分,主要从家庭职能、职业功能、关注社会、社会退缩及责任心5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数高低反映患者社会功能的缺失程度[9]。④生存质量: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进行评分,量表覆盖生活领域、独立性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信仰5个领域,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10]。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HAMD、YMR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D、YMR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WAIS-Ⅳ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WAIS-Ⅳ评分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SDS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DS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BD作为第二大心理障碍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并趋于年轻化趋势,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11]。有研究表明,药物治疗虽然能改善BD患者临床症状,但患者在整个病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其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12]。由于该疾病主要病因尚不明确且诱发因素多样,其中遗传与环境因素对疾病影响较为突出,因此,重视和帮助患者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疏导将有助于病情稳定[13]。

本研究在BD患者护理中应用填充绘画结合情境式交往训练进行干预,结果发现患者抑郁、躁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升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而使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且观察组效果更显著。分析原因,情境式交往训练可让患者学习日常交际中的沟通方式和技巧,以增强患者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提升其社会功能和战胜疾病的积极性与信心[14]。具体实施中,医护人员让患者在不同环境以不同角色体验日常人际交往,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表扬,交际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应激能力,有助于维持情绪稳定;在患者完成模拟情境后,医护人员鼓励患者真实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不仅可强化训练效果,同时能进一步增加患者参与感,有利于提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此外,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填充绘画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了对色彩的辨别、选择以及颜色填充,并逐渐增加填充画的难度,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同时患者专注绘画可以改变心境,使不良情绪得到宣泄,进一步稳定情绪,有利于病情恢复。在具体填充绘画训练中,护理人员鼓励患者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难度较高的填充画,颜色可自由选择,成员之间可互相讨论和协助引导,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训练兴趣,还有利于缓解患者对人际交往的排斥心理,提高患者沟通技能和社交兴趣;绘画训练结束后,医护人员还会引导患者评选优秀作品,并给出相应理由,使患者能更好地表达和接纳自己,可进一步增强患者思维能力和认知功能,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与岳丽萍等[15]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

猜你喜欢

量表绘画评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我给爸爸评分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