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秋季学期返校后心理健康研究

2021-04-02

山西青年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期筛查量表

谭 蕾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2020年来由于停课、停业对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会从亲密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秋季学期大学生重返校园,面临的学业、社交压力可能会对个体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故而对秋季学期返校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研究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对部分电子科技大学秋季学期返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为高校摸索秋季学期返校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开展和推进提供实证参考[1]。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量表测评的方式覆盖到全体学生,共收集约900份在校生的测评结果。其中男女比例约为1:1,年龄阶段在18—21岁之间;一、二、三年级人数比约为1:1:1。党员约120人,占比约13%。学生干部覆盖率43%。整体来看,研究对象群体的类别丰富,覆盖面广,具有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络工作平台下发的《返校后学生心理测试自评》,用3个量表进行筛查,包括SCL-90量表、普查量表和特殊事件心理应激自查量表,SCL-90量表是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方面的具体,普查量表为抑郁症测试量表,特殊事件心理应激自查量表是对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做量表评分,重点围绕大学生在面对本次特殊事件产生的心理行为和心理健康状态。

二、结果分析

从整体情况来看,低年级群体受到的影响明显大于高年级,量表筛查结果显示,SCL-90量表总分高于2.5的学生中低年级学生占比90%,普查问卷筛查情况总分高于5分的学生中低年级学生占比88.24%,而特殊事件应激量表筛查情况总分高于15分中低年级学生占比80%。这表明,高年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都更好。SCL-90量表检测结果也显示,秋季学期返校后大学生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人际关系敏感度都较为凸显,说明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确实产生负面的影响。

此外,三个量表筛查结果异常的样本中女生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4%、55%、68%,这说明女大学生内在体会的压力和焦虑更甚,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是因为男女的生理结构和激素水平本来就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女性的生理承受能力低于男性;另一方面,相比较男性,女性的情感更加丰富热烈,情绪敏感多变,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弱于男性[2]。

表1 SCL-90量表筛查情况

表2 普查问卷筛查情况

表3 特殊事件应激量表筛查情况

从特殊事件应激量表筛查的结果来看,高分(大于15)的样本学生父母的职业以教师、公务员、医生为主,他们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更为突出,这表明这部分家庭的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压力,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从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这部分家庭的学生在平常时期也更容易滋生心理问题,这值得接下来进行深入的研究。筛查结果还显示在家期间与共同居住人的关系质量和在家期间与共同居住人的沟通频率2项指标可以显著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保证学生的健康状态,这是人际关系对于心理健康的保护。不过共同居住是物理距离层面,而关系质量和沟通频率都是心理距离层面,数据显示只有心理距离层面的亲近才会发挥人际关系的保护作用。[3]

三、秋季学期返校后学生心理健康特征

(一)人际关系、交流方式变化导致的负面情绪

受各地区防控要求的影响,导致居民出门难、交际难,每天面对的只有家里的亲人,使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方面是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亲子关系会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要么更好,要么更差;另一种则是人际交往,缺少面对面的交流,转为线上的交流模式,这使得人际关系更为空洞,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减小;最后则是恋爱关系,影响导致很多大学生情侣变成了“异地恋”,恋爱关系紧张也使得大学生负面情绪增加。从教室到线上,从面对面到隔着屏幕,人际交往变得更加简单,暴露的矛盾也愈加突出。但随着返校后线上交际的局面被打破,大学生又会陷入“我该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交友”等问题陷阱里。

(二)学习模式转变、适应性问题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的学业压力导致焦虑情绪

由于春季学期延迟开学,响应教育部《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各高校在春季学期期间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采取线上授课模式[4],但线上授课模式,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体验,有时候,考勤、作业、考试大都不能有效的执行。对于自控力较差的大学生而言,对网络授课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长期的线上学习让这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随着网课进度的推进和返校后考试的安排,让学生焦虑情绪增加。特别是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也面临许多的困难,就业学生要面临就业单位少、线上招聘难的问题,考研学生面临考研报考人数激增、在家的备考情况较差的情况,而留学学生语言考试反复取消和国外情况尚未得到很好的控制,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都让学生倍感焦虑。从测评结果显示,约有4%的学生特殊事件应激量表筛查情况中焦虑情绪值高于15分。

(三)突发情况作用下对自身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担心和害怕情绪

目前高校的各类校园活动、学生出行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心理上也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的恐慌,担心自身的安全健康,即使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例如近期有学生感冒去校医院就诊,在诊断结果未出前,学生都需要被单独隔离至检测结果出来为止,学生因此也向辅导员表示过担忧和害怕。

四、返校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

此次事件打破了在校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模式。即使返校后学校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生活已逐步步入正轨,但面对常态化的防控要求和学业压力,大学生人际冲突、学业负担等方面的矛盾都会被放大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乃至职业生涯规划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校应该从学校层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平稳地过渡这一阶段,助力学生学习生活步入正轨,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与障碍。

(一)围绕心理健康,开展普适性讲座

主动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常识以及防护措施。从根源解决学生对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恐慌,帮助学生树立战胜病毒的决心和信心。同时面对日益增加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校要主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思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升学生处理危机的能力;也可以针对辅导员、心理委员和寝室长开展培训,提升师生面对特殊情况的业务能力。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设置《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识课程,聚焦于学生的适应问题开展心理适应与成长教育,普及保持心理健康的知识,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维护与成长能力。

(二)加强学业帮扶,减轻学生焦虑感

心理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大学生多元发展,而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健全的心理养成,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针对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高校应多措并举做好学生学业帮扶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返校学习的信心,减轻学生返校后的焦虑感。逐步恢复线下的校园活动和学习活动,丰富返校后的校园文化活动。针对毕业生,应从就业、留学和考研深造等方面着手,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引入资源搭建平台,让就业和深造学生吃下定心丸。

(三)关注特殊群体,做好个体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的返校状态观察,建议高校通过量表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返校学生群体开展心理测评,精确掌握学生的情况,把危机处理工作做在前面。分析测评结果,针对量表异常的学生,及时掌握个体情况,做好危机排查和引导。关注受影响的特殊群体,把控住学生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开设线上线下的心理咨询,做好返校后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

(四)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很多高校表示,学生大规模返校后预约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急剧提升,这也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后疫情时代,个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将成为高校的一个常态化工作。建立以“学生-心理委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核心的“四级危机干预体系”,确保学生及时反馈特殊情况,学校及时采取危机干预措施,为大学生返校后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积极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通过心理援助让大学生的恐慌情绪有宣泄出口[5]。

猜你喜欢

学期筛查量表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筛查与干预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高血压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测定量表的应用考评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房间隔缺损家系致病基因筛查分析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