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张见作品中的浪漫主义

2021-04-01王蔓蕾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工笔浪漫主义

【摘要】中国的工笔画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变化,在信息化爆炸的现代社会中,工笔画的走向具有了多样性与复杂性,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工笔形式。其中,以张见为代表的具有浪漫韵味的工笔画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工笔画地表现上,不同的画家有着不同的理解,寻求一种新的画面处理方式。在这其中,笔者把关注点放在张见的作品上,张见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独特的处理方式和具有浪漫主义韵味的画面风格深深地吸引了笔者。

【关键词】张见;浪漫主义;工笔

【中图分类号】J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3-151-03

【本文著录格式】王蔓蕾.浅析张见作品中的浪漫主义[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03):151-153.

一、浪漫主义概念的界定

“浪漫”这个词,它不是中文里本身就存在的词,它是单词“romance”的音译,事实上,中国古代也并没有浪漫。西方的思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一直都是理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思想表现在艺术上,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为了准确掌握人体结构,从学习解剖入手。达·芬奇的解剖素描,非常的准确真实。而这种理性的思维在西方主导了许久一段时间,启蒙运动失败结束后,社会主流思想过于强调理性,重塑夸大了人的价值,西方当时的人们苦于个人喷薄的感情无处宣泄,开始强调抒发个人的情感,开始崇尚自由理想,浪漫主义便在这里孕育而生。

这里笔者并没有把浪漫主义当做历题材上的浪漫主義时期进行展开,社会发展到现代,浪漫这个词意被逐渐模糊与宽泛,没有办法具体地解释成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但是,是否有浪漫的感觉,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主观判断。比如像罗中立的那幅著名的作品《父亲》,即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理解这幅画不属于浪漫的范畴。而我觉得浪漫这一词在现代作品里和幻想也有一定联系。幻想也不是空想,也有不少画家在自己的作品里加入一些幻想出来的元素,这些元素可能在现实世界里并不能成立,但可以在画作里发光发热,来增加画面的神秘感和浪漫的韵味。

二、张见的作品分析

(一)画面表现方式分析

张见是新工笔浪漫主义工笔画的代表人物,他师承何家英,却又与何家英的画风截然不同,他学习到了何家英在画面处理上的严谨与细腻,却在画面风格的处理上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何家英的作品偏写实,画风唯美,而张见的画面,不依赖于写实,在人物的处理和技法的使用上,张见更依赖自己的内心想法,并进行主观上的处理。这种不同,表现在画面的方方面面。

1.线条地表现方式

我们所熟知的工笔画中,线条是工笔画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我国古代,发明了至今都非常著名的“十八描”,到现在,许多工笔画家都依然在学习着“十八描”。在工笔画中,线一直以来都是整幅画面的基础,在描绘人物的时候,线的抑扬顿挫,浓墨粗细,用丰富的线条来表现人物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基础。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现代工笔人物画家就有罗寒蕾,她所常用的线就是“十八描”中的“钉头蛇尾”,利用线的浓淡虚实描绘人物,使人物具有立体感,线的成功与否基本上就可以决定一幅画的成败。然而张见在线的使用上,却和此截然不同。

现代工笔绘画的发展和人们接受能力的提高,“线”在画面中的重要性被逐渐弱化,对于画面地表达不仅仅依赖于线地表现力,而是方方面面,构图、设色、画面构成每一个环节,共同努力,线仅仅作为完成基础画面的手段和目的。同时,张见的作品装饰性较强这一特点,本身也需要弱化线的存在感。张见的线更接近于“十八描”里的“高古游丝描”,线条比较平比较细,主要的作用只是用来勾勒画中内容,不会特别抢眼。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张见还有些作品,几乎做到了“灭线”。在《失焦》这幅作品中,所呈现的画面效果就如同画名一样,像视线模糊时看到的世界,为了达到这种失焦的画面效果,张见选择弱化线的存在,营造出朦胧、氤氲的画面美感。“他刻意消解了线条的孤立和秩序感,线条如有似无地游走在形态与色泽之间,暗示了形体,同时又不干扰画面的朦胧与宁静,画面语言混融为一种弥漫着慵懒、柔媚、暧昧和神秘的旋律。”所以,线在张见的作品里,是他用来达到某种需要的画面效果的工具,是为了达到画面的和谐,并不会因线是传统工笔的基础而被其束缚。

2.设色地表现方式

张见的画面,用色上非常大胆,不是拘泥于常规的传统工笔人物的用色。像作品《桃色》中,运用了大面积的桃红色,这个颜色是在之前传统工笔画中几乎看不到颜色。而《蓝色假期》这组作品,由大面积使用了粉蓝色,这种在我们最开始学习色彩中老师们一般都会强调尽量少用的色彩,在张见的画中运用的游刃有余,给观者带来了不一样视觉体验,这种新鲜感与独特感,给了工笔人物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张见的色彩运用,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上出现的所有色彩他们都会统一在一个色调里面,整体的色彩不突兀,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虽说是朦胧美,在黑白灰的关系节奏的处理上,也没有怠慢,黑白灰的变化非常微妙,所以在观看作品的时候在即使是朦胧的处理,也依然可以看清主次关系。在作品《图像的阴谋之二》中,整个画面是统一在一个蓝色的大色调中,头顶的幕布,浴缸,地面和椅子上的布都选择了不同的蓝色,但在设色上,头顶的幕布蓝色整体比地上的布颜色要浅,所以即使画面的上方是满涂的处理,也没有头重脚轻的感觉。而人物后的墙,是一个灰白的蓝色,拉开了画面空间上的前后关系。整幅画中最深的颜色是浴缸中黑色头发的女子,黑白两个不同颜色处理的女子给了画面戏剧性的冲突感,人物肌肤的处理上也是用了偏白的冷褐色,所以即使皮肤是整幅画中最暖的颜色,它依旧还是融在整个蓝色的色调里。这种画面的处理方式,有着非常细致又微妙的节奏感,每一处都使用了不同的颜色,但是每一处的过渡都自然有序,彼此呼应,整个画面和谐而统一。

张见的作品比较偏装饰,上色方式受西画影响,大多用平涂的方式处理,并不太注重人物或者物体的立体凹凸感。比如人物肤质与面部的处理,较少有晕染结构,而是保留整片完整的白皙皮肤。这种方式处理出来的女性,给人非常柔软干净的感觉。比起晕染结构,张见更注重的是画面中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关系与碰撞,在选择使用的颜色上,比起直接使用物体的固有色,更多的是主观选择颜色,能使其达到完善整幅画氛围的作用,更注重主观感受。

3.画面构图分析

我国古代著名的画论“六法论”中提到的“经营位置”,便是我们俗称的构图。我国古代的工笔人物画比较经典的构图方式是“长卷式”。国画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最常用的是“散点式”构图,这与西方近大远小的构图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而长卷的绘画方式是对散点构图的最好体现。像我们比较熟知的《韩熙载夜宴图》《洛神赋图》,都是比较经典的长卷式散点构图,这类作品如同在讲一篇故事,有开头结尾,一幕一幕的慢慢呈现在观者面前,而画面中的所有人物根据情节被全部安放在画面中。

古代在描绘人物肖像的作品中,最常用的是“中堂式”构图。用这种构图描绘的人物,多古代帝王,这种描绘人物的方式,最大的目的多是为了供人瞻仰或者纪念,所以画面多是人物处在中心位置,人物顶天立地,给人庄严肃穆的视觉感受。除此之外,古代还有一种常用来装饰屏风的条状构图。一般条状构图多四幅,六幅为一组,讲述同一个故事,人物的一般设计在画面的中下方,画面一般上疏下密。

现代工笔人物画在接受西方绘画思想的冲击后,有了新的面貌,这种面貌首先便体现在构图上。张见的作品在构图上所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非传统的构图形式,他的构图非常有现代感,其中借鉴了许多西方的构图模式。像《晚礼服》这幅作品,构图上借鉴了西式拱门的造型,这种拱门形的构图方式是中国古代绘画中所没有的。在西方,拱门形的构图多出现在圣像画中,表达神圣、肃穆,画面丰富而宏大。张见运用这一构图形式,使单个人物的全身像作品画面丰富,并用拱门里拱门外给画面带来纵深感与空间感。张见作品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构图方式就是局部截取式的特写。我国古代绘画中,花鸟山水画中有出现过截取式边角构图,比较出名的南宋的马远与夏圭画的边角小景,被后人称作“马一角,夏半边”。然而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特别是描绘女性的绘画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这种截取式构图。古代画人物最重传神,人物的脸,眼睛,神态的刻画尤为重要,而这些的前提就是画面中必须有完整的人物面部特写。而张见独特的构图方式,反其道而行之,在他的作品《桃色》中,他截取女性身体中曲线线条最优美的部分地进行刻画。画面中,女人的身体被桃红色的布匹所包围,加上漏出一半的太湖石,一小支探出的桃花,欲露还遮的画面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和神秘感,虽然没有面部的描绘,但女性那种慵懒、动情的美感却已经在画面中呼之欲出。

(二)造型与道具的别具一格

1.造型的设计

中国古代的工笔人物画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仕女画中的形象,仕女画中的女性大多脸型圆润丰满,细长的眉眼、樱桃小嘴,是当时时代对女性审美的总结,那时描绘女性的画作虽不同人不同时,但在形象处理上多相似,有着时代的烙印,人物形象也缺乏个性。但仕女画是中国古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经典,即使到现代,也依旧是我们学习女性题材工笔人物的范本。到现代,因受西方写实绘画地影响,工笔画中也出现了许多写实型的作品,注重描绘对象本身的相貌特征。而张见的女性的造型是在正确比例造型的基础上经过自己主观处理了,并不是完全写实的形象,也不是对传统的模仿,他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主观理解,形成一种带有个人标记的女性形象。

像《袭人的秘密》这幅作品中的袭人的形象,就非常具有传统的韵味,面部的处理上,人物的眉眼,他吸收借鉴了敦煌壁画中的人物眉眼的处理方式,细长的弯眉,空灵的眼神。人物的鼻子主观的被拉长,借鉴了浮世绘中的女性形象,人物手部的刻画也是借鉴了浮世绘中女性手部刻画的方式,柔软圆润,没有太多关节的处理。这种中外结合的人物形象的处理方式是张见作品中的常用方式,不仅给人以东方风的美感,还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2.道具的妙用

在张见的作品里,还有一些吸引人的有意思的元素就是画面中小道具的使用。张见在创作的时候,会根据画面需求,情感需求或者故事需求,主观地加入一些物件做装饰。而这些道具的使用,是有着张见想表达的深层的含义。比如在《晚礼服之二》和《Medusa的预言》中,在女性的脖子处都绘制了一条蛇。张见曾在《新工笔文献丛书——张见·卷》中提到其缘由:“在古希腊神话当中,蛇是兼具危险、邪恶、美丽以及性的引诱于一体的物件……蛇让一切元素变得更有意味,更具备明灭的隐喻性。”他运用蛇的灵感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蛇妖美杜莎,美杜莎满头蛇发,凡是看到她眼睛的人都会变成石头。美杜莎美艳而又危险,把蛇的元素加入到画面中,给画面中的女性角色增加了神秘感,也给了观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除了这种使用暗喻的道具元素,还有根据故事情节的道具选择。在作品《袭人的秘密》中,画中女子袭人手托着一条红色汗巾,读过《红楼梦》的一眼就能理解出这条红色汗巾是袭人命运的缩影。袭人自己的红色汗巾,本是赠予贾宝玉,结果被贾宝玉转赠给蒋玉菡。结果在贾府衰败之后,袭人被嫁出,所嫁之人正是蒋玉菡,而蒋玉菡又将这红色汗巾还赠回袭人。兜兜转转,命运的安排,正是袭人的秘密。这幅画,简单的道具便暗藏了袭人波折的一生,使画面具有文本阅读的视觉效果,达到了一幅画总结情节的艺术效果。

三、张见作品中的浪漫主义

张见的作品能带给人有浪漫地感受,首先就是关于浪漫主义的概念,“忠于自己地感受”。张见的作品不依赖写生,人物的造型、形象、背景都是自己脑海中意象的组合,所有画面中出现的物品、颜色,有时候并不是对现实世界与事物的写实,这种充满幻想的画面给人浪漫的感觉。其次,画面的可读性。张见的画作画面中常用到一些耐人寻味的道具,藏了许多隐喻的物品,在他画面中比较常出现的电线杆、棕榈树、仙人掌、蛇等物品,看似的不和谐却又被他安排在一起,想要理解画面,就需要多在画面停留,甚至需要挖掘一些背后的故事,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我們常看到一些影视剧的套路,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多年以后再次偶遇,两人互相看向对方然后故事结束,给观者想象的空间而又浪漫地感受。张见的作品给人也有着未完待续的可读性。

除意象之外,张见的绘画技法也是使画面有浪漫感的关键。细密的“高古游丝描”,线的技巧性不是很强,更强调线的装饰性和形式感。用这种方式处理的线,更能帮助画面在后期设色的时候不会太抢色彩的风头。使线能与画面更好的融为一体,加上其上色偏灰色调的朦胧风格,画面给人神秘、微妙、浪漫地感受。

而在设色上也是爱用朦胧细腻的色彩处理方式,所以对浪漫地表达,不能仅仅是其中某一方面的关注,它更是各个方面的结合所给画面带来的整体感受。

参考文献:

[1]任燕.探析女性题材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新面貌[D].吉林:吉林大学,2018.

[2]张见.新工笔文献系列丛书 张见卷[M].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9).

[3]唐勇力.中国人物画创作之思考[M].新美术,1994(1).

[4]赵涛.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时代精神体现和审美追求[J].美术大观,2012.

[5]顾建军.多元的统一——张见工笔画简析[J].艺术当代,2007.

作者简介:王蔓蕾(1995-),女,汉族,河南漯河,美术硕士,研究方向为国画。

猜你喜欢

工笔浪漫主义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工笔花鸟画
李文慧作品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莫高翔工笔花鸟画研究室研究生作品选
西汉铜镜浪漫主义元素考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研究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