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合培养下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实践教育的改革与实施
——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

2021-04-01董丙君李玥莹王冬妍

关键词:校企生物体系

王 泽,董丙君,李玥莹,王冬妍,刘 勇,杨 明

(1.沈阳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沈阳 110034;2.沈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沈阳 110034;3.盘锦检验检测中心,辽宁 盘锦 124000)

0 引 言

当今的生物技术产业展现出强烈的向新技术拓展及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态势,面对行业发展的创新服务诉求,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亟需摆脱原有单一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亟需向创新型、实践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创新实践教育与传统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生物技术专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1-3]。高校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评价体制、保障体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4-5]。因此,沈阳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作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实践教育试点专业,以校企联合培养为契机,持续推进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探索,以期不断深化专业发展内涵,增强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和人才核心竞争力。

1 培养方案的针对性修订

1.1 调整培养目标,突出行业指向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现有2016—2019级4个年级,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生物技术专业)》及《沈阳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充分调研分析了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行业专家建议等多渠道信息后,首先对培养方案进行了行业指向性修订,打破了原有“面面俱到,到而不精”的人才培养局面,将“生物检测”“生物信息学”“生物制药”明确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特色,至2019级基本形成了由思政素养、人格素养、专业科研素养、创新创业素养及终身学习素养5个方面构成的专业培养目标,该培养目标更着重强调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性和社会性,强化专业发展内涵与行业需求的契合与呼应,更加注重学生创新实践素养的培养和塑造,为创新实践教育的科学开展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和顶层设计[6]。

1.2 固化实践环节,强化岗位创新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和价值[7-8],着力突破专业教育、创新实践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各自为政的培养壁垒,形成专业科研素养和行业创新实践互相成就的培养体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集中扩大了专业创新实践学分设置,由2017级的30%(53.5学分)调整为2019级42%(69.5学分),为创新实践活动提供自由度更高的教学实施空间。强化专业科研素养与专业职业素养相结合,合力锻造学生全面的创新实践能力[9],构建了由3阶段创新实践环节有机结合的实践体系(图1)。第1阶段主要由专业实验课及专业野外实习2部分组成,完成学生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第2阶段集中展开包括专业特色实践、专业实习、专业科研技能实训等实践活动,首次将行业实训(小学期2周)及行业实习(暑假3~4周)固化为专业实习环节,保证学生科研素养与职业素养同步发展,互相成就,引导学生基于行业岗位实践形成初步的职业素养和感性认知。第三阶段主要通过阶段性的实验室轮岗训练、综合实验课程、创新创业活动、科学研究乃至校企联合毕业论文等实践教育环节,最大程度的引导学生将前期的专业、行业创新实践经验转变为自我创新的实践素养及能力。

2 校企联合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

2.1 制度保障系统化

盘锦检验检测中心和沈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是本专业“生物检测”方向的主要创新实践基地,通过长期的不断磨合修正,两大实习基地与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理念及策略等方面达成十分默契的共识,并在校企联合创新实践教育过程中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运行保障制度体系,如《基地实习协议》《高校科研教学实践基地管理办法》《盘锦检验检测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修生、实习生安全管理责任书》《校企合作教育学生安全协议书》《沈阳食品药品检验所校企实习方案》和《行业导师聘任制》等管理细则。覆盖了校企双方的权责关系、管理规定、运行程序、实习内容、合作方式等各项工作内容,针对各个联合培养环节进行了制度化和组织结构化建设,校企之间基本形成了比较灵活机动的长效互动机制,有效保障了校企联合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一贯性和实质性。

图1 主要的创新实践环节Fig.1 Core innovation practice link

2.2 实践内容个性化

为了更好的将“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等协同培养理念融会贯通的纳入到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当中去,达成创新实践教育的最佳成效,本专业对校企联合培养平台的基本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在创新实践内容的规划方面着力兼顾专业培养特色及行业发展诉求,同时力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内容在保证多元化、系统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两大实训模块:模块一由沈阳食品药品检验所实习基地承担,主要实训内容为食用农产品、预包装食品、保健食品、调味品、乳制品等食品中添加剂、农兽药、重金属、营养成分等的理化检验;模块二由盘锦检验检测中心承担,侧重于疾病控制、动物疫病、环境等微生物检验。学生主要依据培养方案的规定环节,自主选择行业实习时间、时长和内容;保障学生不仅仅是进行了创新实践,同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完成个性化的自我培养和行业实践。

2.3 评价机制多元化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创新实践状态的动态描述,潜在刻画了创新实践体系运行的轨迹。一个健康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对创新实践教育体系良好生长的内在鞭策,也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发展的保障[10-11]。对于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评价,我们积极倡导“过程性评价为主导,重点关注学生的成长而非成果”,各项专业实践均设置了实习动员、实习中期检查、企业回访、校企座谈、学生实习经验分享及师生座谈等过程性诊断环节;实习过程中,正式聘任实习单位具有良好职业品质的专业实习导师,并利用“传帮带”的行业实训模式,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专业实践培养工作。目前,通过企业实践与校内实践课程的学分兑换制,实现过程性评价结果的落实,现2016级56%的学生完成了2周及2周以上的企业创新实践实习工作,40%的同学实现了企业实践与校内实践课程的学分兑换。该评价体系的运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实践积极性,辅助学生准确掌握自己创新实践素养的获得情况,更重要的是为本专业创新实践体系的健康运行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外在规范和监督保障。

3 校内课程体系的改革

3.1 课程结构突出行业特色

为了保障校内教育更加匹配校企联合培养体系的外在需求[12],本专业根据创新实践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企业反馈意见,针对“生物检测”方向进行了闭环课程改革,如逐步完善《仪器分析》及《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保证大学一年级在生物理化检测相关知识及实验技能的完整培养;将《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设置为“生物检测”方向的专业先行课程,引导学生行业基础实验技能的形成,确保大二小学期及暑期行业实践的有效开展。此外,在2019级专业特色训练模块中新增“生物芯片原理与技术”“药品与生物制品检验”“药理学”及“计算生物学”等综合性选修课程,设置为“生物检测”方向创新实践能力的拓展课程,为大三学生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生长空间,引导学生将行业实习经验反馈课堂学习,重新思考专业知识的应用性与创新性,深化自我专业素养[13-14]。

3.2 《专业导论课》抛砖引玉

《专业导论课》是大学创新实践教育的重要起点,该课程的设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内涵特点、学科知识、课程体系等基础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专业兴趣,并勇于打开新的探索领域[15]。因此,本专业对《专业导论课》的传统授课方式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主要侧重于学生对专业创新精神的体验和共鸣。每年例行的培养方案讲解工作升级为“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提纲挈领的带领新生宏观掌握大学4年的学习安排和挑战,勾勒学习愿景,建立长远的个人发展目标与意愿。利用参观专业实习基地,辅以行业专家现场报告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及社会价值,潜移默化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埋下伏笔,同时利用优秀学长和优秀校友的成功经验和经历,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科研及职业规划,将感同身受代入自己的大学规划,催生积极创新和攀登的精神(图2)。

图2 《专业导论课》的课程改革Fig.2 Curriculum reform of 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course

3.3 “捆绑”专业课程群

长期以来,高校教育一直试图在课程内部各自封闭的体系内培养学生某种能力,培养效果不佳,如传统的《细胞工程学》需要在课堂上 “讲基础理论”“讲实验操作”“讲发展前沿”,即使配合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技术仍无法避免明显的教学弊端和学习陷阱,无法充分实现创新实践教育。实际上,针对某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一个系统性课程体系的支撑[16-17],本次教学改革将知识体系及能力训练上具有传承关系的课程进行捆绑,以“细胞相关课程群”为例,进行了连动式的课程改革:

1) 《细胞生物学》及其实验课主要负责夯实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通过案例讲解及实验原理的剖析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意识,并保证与《细胞工程学》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的衔接;

2) 将《细胞工程》实践性质的学习内容最大程度的兑现入实验课程,保障课堂教育主要承担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的指向性引领;同时通过建设“细胞培养基础技能实训虚拟平台”[18],辅以沈阳师范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教学方式,运行《细胞工程学实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性创新实践改革;实验课时间着力强化基础技能和创新项目实践,扭转了基础实验与创新实践之间的课时之争,实现了学生学习时间和教学效果的双赢。

3) 针对完成企业实习的学生设置了更加综合性的创新课程,如生物检测技术、生物制药等;学生根据既得的实习经验和专业知识,利用教学项目、实践案例等展开生成性学习,充分展开自我教育,塑造自我创新实践素养。值得关注的是,该阶段学习更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创新实践培养成效进行实时评价的黄金时间。

4 结 语

创新实践培养体系不仅要实现学生的“动手实践”,更要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的实践与应用价值,使之成为羽翼,这些都是学校创新实践教育不可回避的任务和责任。本专业以“生物检测”专业素养为示范,强化专业科研素养与专业职业素养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培养体系,着力打造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培养模式,积攒并积极拓展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经验,力图深化沈阳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优势,以期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能够成为引领行业前行的动力和力量。

猜你喜欢

校企生物体系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第12话 完美生物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