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康复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1-04-01闫俊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6期
关键词:病患肝功能肝硬化

闫俊峰

肝硬化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是内科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病因主要有长期酗酒、肝炎、感染血吸虫等。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强以及大气污染,我国的肝硬化患者逐年上升,进而大大影响了患者的健康与生活[1,2]。肝硬化的临床特点为的肝细胞反复慢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使血液循环途径发生改变和肝脏正常小叶结构破坏,导致肝脏形态发生改变、肝脏体积缩小、硬化,并形成结节状[3]。肝硬化早期临床症状为腹胀、腹痛、肝炎等,晚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为门静脉高压、肝功受损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如肝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4]。为此本院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干预的方法对90 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8 年2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90 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每组45 例。其中常规组男24 例,女21 例,年龄43~77 岁,平均年龄为(57.32±6.57)岁,病程3~20 年,平均病程(8.94±4.23)年,肝硬化Child-Pugh 分级Ⅰ级13 例、Ⅱ级24 例、Ⅲ级8 例;康复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41~79 岁,平均年龄为(59.14±6.63)岁,病程2~19 年,平均病程(8.45±5.17)年,肝硬化Child-Pugh 分级Ⅰ级14 例、Ⅱ级25 例、Ⅲ级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进生命体征的观察,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以及健康饮食等。

1.2.2 康复组 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行中西医结合康复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在中医的角度看致病因子为七情六欲,患者因长期患病容易产生急躁、紧张的心理,为缓解病患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个人特点制定计划,对病患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向病患介有关病情的相关知识以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因为肝硬化患者各自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应遵循辨证治疗的理念,针对每位患者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法合理使用药物,例如患者肝脾不和可以服用白扁豆、莲子肉和大枣等;患者气滞湿阻可服用陈皮和冬瓜皮等;患者气滞血瘀可以服用郁金和三七等。每日为患者进行相关穴位按摩,每次每个穴位按揉3 min,以帮助患者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为患者制定饮食手册,指导患者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视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适当调整患者的饮食。肝硬化患者不易长时间久卧,应鼓励患者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例如进行户外散步、太极拳、慢跑等,通过运动改善病患的身体素质,另外运动也可促进病患的消化功能。对出院的患者进行指导,为患者发放用药指导手册,定期回访。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主要指标:TBIL、ALT、ALB、A/G。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病患的各项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肝功能改善效果显著;有效:病患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肝功能也获得改善;无效:病患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部分病患甚至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TBIL、ALT、ALB、A/G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患者TBIL(14.85±4.36)IU/L、ALT(39.16±19.89)IU/L 均低于常规组的(18.12±4.98)、(47.79±19.95)IU/L,ALB(35.79±4.94)g/L和A/G(1.31±0.50)均高于常规组的(32.79±4.34)g/L、(1.11±0.2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康复组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常规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比较()

注:与常规组干预后比较,aP<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脏疾病,是由肝细胞长期受损而导致的,病患肝小叶结构和肝脏供血常随之发生改变,并且时常会伴随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以及腹水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5-7]。肝硬化的病因主要由于病毒、代谢、酒精等因素,其次是由于长期大量饮用酒精制品导致肝硬化的发生。我国患肝炎的患者相对较多,多数患者由于对肝硬化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详导致自我管理水平不高,肝硬化患者的治疗难度大且易反复,给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和经济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8-10]。

本次研究表明,中医康复干预是内在的干预模式,通过对患者的心里进行疏导以及相关疾病知识的教育,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了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使患者更有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管理能力;通过对每个患者辨证治疗,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以及病情需要合理选择药品,有效的控制了病情的发展;通过对患者的穴位按揉,疏通患者经络,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以提高肝细胞营养和氧的供应;西医康复干预是外在的干预模式,通过改善患者的饮食,增加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增强患者的机体的抵抗力;通过安排合理的运动康复锻炼,可以促进患者胃肠蠕动提升患者的消化功能,而且康复锻炼还可以消耗人体多余的热量,减轻肝脏负担。二者良好的结合可以有效的互补,提高了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指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康复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病患肝功能肝硬化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