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外科方法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4-01唐正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6期
关键词:脓腔哺乳期换药

唐正君

在哺乳期妇女中,哺乳期乳腺炎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有报道证明,产后哺乳期女性患有急性乳腺炎的几率可达9.2%~17.0%,而发展成乳腺脓肿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有4%~12%[1-3]。乳腺脓肿对哺乳期女性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传统的脓肿引流术对患者创伤较大,创口愈合时间长,增加患者的痛苦感觉,并且治疗效果不稳定,易发生乳漏和回乳,有明显的瘢痕、影响美观等缺点。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应用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术在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中优势明显,所以目前微创穿刺技术有取代传统手术的趋势。为了尽量减少哺乳期妇女的痛苦,提高母乳喂养率,同时满足患者对乳房外形美观的追求,通过对比哺乳期乳腺脓肿采用微创负压引流治疗和普通注射器穿刺抽脓加冲洗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明确的证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普外五科就诊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5~43 岁,平均年龄(28.7±5.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3~41 岁,平均年龄(29.4±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选取哺乳期女性,产后10 d~5 个月发病,其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乳房局部出现红肿、疼痛,触及有波动感,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排除标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者;患有中度贫血、低蛋白血症者;合并心肺肝肾等疾病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在近期使用抗凝药物;不能配合治疗或个人原因自动出院;有活动性出血者。

1.3 方法 观察组行微创负压引流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一般在乳房下缘或外侧缘选取切口,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第二代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超声引导下用长针头在脓腔周围、脓肿基底部及穿刺针道注射局麻药哌替啶。麻醉起效后,使用手术刀切开皮肤0.5 cm 后,将麦默通旋切刀沿切口刺入脓腔中,通过系统的负压,将脓液吸取干净,分开脓腔间隔,清除坏死组织,随后拔出旋切刀,并在穿刺部位放置引流管,多次用0.9%生理盐水清洗脓腔,直到冲洗液中未发现脓性分泌物,将引流管固定,连接负压引流瓶,术后3~7 d,每日在引流管中加压0.9%生理盐水以冲洗脓腔,若引出的脓液黏稠,坏死组织较多,可使用α-糜蛋白酶,直至冲洗液清澈,连续2 d 无明显液体引出,局部组织炎症消失,体温未再升高,血常规恢复正常,超声提示脓腔消失,将引流管拔除。拔除引流管后,可予局部理疗4~5 d,1~2 次/d,并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7 d,在不用考虑回乳的前提下排空乳汁。对照组行普通注射器穿刺抽脓加冲洗治疗:治疗前先用超声检测脓肿的数量、大小、位置。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消毒,在脓腔距离体表最近处选取处穿刺点。穿刺选取20 ml 注射器的针头。刺入要缓慢,不宜过深。针头刺入脓腔后,抽吸干净所有的脓液,然后用0.9%生理盐水多次清洗脓腔,直至清洗液无明显浑浊物后无液体抽出为止。在第1 次穿刺后的第2、3 天可多次穿刺清洗,以防止脓腔内因有残留的脓液和乳汁积蓄,而再次导致感染。单腔的脓肿第2 次穿刺,可在原穿刺点进针,术后定期复查。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术后1 个月对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对比两组伤口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脓肿完全切除,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脓肿完全切除,症状未完全消失,但较治疗前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脓肿未完全切除,需进行2 次清创、缝合处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量表,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治疗满意度对比[n(%),%]

表3 两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对比()

表3 两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在哺乳期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中,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发病最多的,部分患者可进展成乳腺脓肿。而乳腺脓肿是导致患者最大痛苦的疾病,因为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切开引流,所以导致许多产妇因此停止哺乳,不但影响母乳喂养的次数,而且因为切口较大,导致愈合时间较长,换药次数较多,而且愈合后会留下丑陋的瘢痕。因此,传统的脓肿切开引流术不但对女性乳腺功能的恢复产生影响,造成形体缺陷,还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所以如何减少乳腺脓肿的手术损伤,加快愈合,尽量保持乳腺的完整美观,提高母乳喂养率,成为了临床医师追求的目标。近几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行乳腺脓肿穿刺术已经被临床越来越多地应用。国内有研究说明,超声引导下乳腺脓肿穿刺冲洗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治愈率高达96.1%[4]。郭林[5]展开在基底部小切口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实验,其术后的瘢痕明显缩小,效果明显。程益国[6]建议仅对单腔脓肿,且脓腔直径≤6 cm 的患者,使用超声引导下的反复穿刺抽脓治疗。由于这个手术的复杂性,所以要多次的穿刺操作,无形中增加了术者的工作量,增大了患者的痛苦程度。综合以上优缺点,本次研究采用了麦默通微创负压引流治疗乳腺巨大脓肿,其治疗结果令人满意。通过比较后总结了如下优点:①手术全过程都是在超声监视下操作,利用麦默通旋切刀分离脓肿阻隔,然后用真空负压装置抽吸脓液,做到干净彻底,保证一次完全切除坏死组织;②因为穿刺切口仅0.5 cm,所以几乎不留瘢痕,外形美观;③因为超声引导下操作的针对性强,所以能最大程度减少健康乳腺组织的破坏,并避免乳瘘的发生。填塞纱布是最传统的引流方法,其引流效果好,但易感染,创面较大;穿刺引流操作简便,但需要反复抽吸,操作时间较长;微创术后在操作面上打一侧孔,放置引流管,通过三通将引流管与负压引流瓶连接,让整个脓腔处在全封闭的负压状态中,可以加速引流出脓腔内的渗出液,排除部分坏死组织,消除腔室内的微生物,防止与外界的接触,防止再次感染,减少血管通透性防止水肿,促进微循环的恢复,并且可以促进乳腺细胞的繁殖,恢复其形态、功能,加速血管的生成,从而使创面快速愈合[7-10]。

综上所述,负压引流引流效果明显,可显著减少换药的次数;负压引流干净彻底,对正常乳腺组织的破坏较小。对比普通注射器穿刺抽脓加冲洗治疗,麦默通系统微创负压引流治疗在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中的效果优势突出,缩短了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对乳房皮肤的损害,尽量保留其美观性,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脓腔哺乳期换药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游离股外侧肌皮瓣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