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建筑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021-03-31张文正

中华建设 2021年5期
关键词:活动室卫生间病房

张文正

医院内部包含有各种各样的医疗建筑,在众多医疗建筑之中,病房楼的设计最为重要,因此病房楼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是本文探讨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病房楼建筑设计的现状问题,例如缺乏人性关怀、缺乏设计的适宜性、同时环境质量较差。为此,本文阐述了病房楼棱镜设计化策略,例如加强人性化护士站设计,加强人性化病房楼护理单元交往空间设计,加强病房人性化设计,以便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提升治疗效果。

早在20世纪初,著名学者恩格尔就提出,为了有效理解疾病,达到治愈目标,在医院建筑设计之时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建造集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复合型建筑,并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之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就医思想,这样不仅满足各项功能使用要求,也可以提高治疗环境。在医院各项建筑之中,病房楼建设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建筑,这也是本文探索的重点医疗建筑内容。

一、我国病房楼建筑现状问题

1.缺乏人性关怀

由于病人的身体非常虚弱,长期的救治也导致病人的活动空间非常有限,几乎都停留在病房与诊断室之间,很多病人的心情并不舒畅,容易出现消极情绪。目前,很多医院的床位异常紧张,一床难求也是当前医院的真实写照。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很多医院常常在走廊上增加临时床位,导致本已经非常拥挤的走廊变得更加拥挤,医院护理变得越来越困难,导致病人产生恐惧情绪。正是由于人员非常拥挤,导致交通线并不流畅,影响医护人员的医护质量。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医院内部人员拥挤,缺少必要人性关怀。除此之外,在对病房楼进行设计之时,很多设计也缺乏细节处理,对于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要求都没有考虑到位。例如,病房内的装修设置相对单调冰冷,缺乏人情温馨感,缺少针对残疾人群的无障碍设计等,这些都表明医院建筑设计缺乏对患者关怀。在设计过程之中,除了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之外,很多医院的设计也缺乏对医护人员的关怀。例如,医护路线过长导致工作人员容易疲劳,护士站作为公共的休息场所缺乏必要的采光通风,这些都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2.设计缺乏适宜性

第一,护理单元平面设计不恰当。随着医学模式快速发展,在对病房楼护理单元改造之时,护理需要与时俱进,需要适应护理发展的新需求。目前,国际上的护理单元主要是以单廊式护理为主,而我国很多医院依旧是以双廊式护理单元为主。双廊式护理单元容易导致护理效果不甚理想,同时还会影响到护士站与病房之间的空间布局,由于护士正处于中间第一,因此护士到各个地方的护理路程可以缩短1/3,显著提升护士护理质量。但是,我国很多医院普遍采用单走廊模式,拉长护理距离,会影响到护理质量。

第二,病房平面设计不科学。在医院设置之中,一些病房常常会将卫生间布置在外墙上,与内走廊布置卫生间相比,外墙卫生间会减少护理流线,但是这种设计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由于外墙侧卫生间常常会占据采光空间,导致室内光线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减少病人接触阳光机会。与此同时,靠外墙布置卫生间也不利于清洁病房,不利于病房通风。

第三,建筑外观设计不科学。目前,我国病房都采用千篇一律的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之中缺乏个性,不够亲切。很多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在心理上都会受到病房影响,一些设计略显呆板,很难给患者或者医护人员现代气息。与此同时,一些设计师在设计之时常常会使用非常规手段,虽然会做到与众不同,但是相对夸张,容易导致人们心理上出现压抑现象。

第四,交通流线混乱。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当前医院的医疗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现有的医院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最新的医疗流程需求。与此同时,由于患者的数量在持续增加,病房内的交通流向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受到传统救治方法和救治技术的影响,以往的病房设计不够科学,没有真正做到医患分离,容易导致内部流线与外部流线混乱,影响救治质量。与此同时,由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共用一台电梯,导致病房内的电梯使用效率低下,容易导致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

3.环境质量差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院每天都会接纳不同的患者,导致传统病房内人员拥挤,环境嘈杂,医患分流不明确,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与此同时,由于床位非常紧张,导致病室内和走廊上都存在临时加床的现象,容易出现病室拥挤情形。由于土地相对紧张,因此很多医院楼房都采用树立集中式模式进行设计,这也导致了病房楼在整个院区内的形象非常突出,但是患者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会非常的稀少,医院病房楼在设计时缺乏了对患者心理的关注,忽视了休闲空间的建设,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思想。

二、病房楼人性化设计方法

1.护士站的人性化设计

在医院建筑设计之时,护士站在病房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不仅仅需要接受患者求助信号,同时还需要及时帮助医生的诊疗治疗,同时还需要完成其他各项任务。根据调查,护士每天40%的时间都用于走路,不停的走路很容易导致护士的体力疲劳。因此,如何有效增加护士与患者的直接接触时间,减少护士行走路程是对医护人员最为人性化的建筑设计体现。为此,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护理效率,提高巡航效率,设置合理的护理半径。在进行建筑设计之时,我们可以以护士站作为原点,设置合理的工作护理半径。一般而言,护士每天护理距离可以达到8km,我们可以以8km作为计算起点,合理设计护士站与病房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由于护士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为此在设计护士站之时,需要考虑到护士的现实需求,需要保持护士站对病房拥有良好的视野,这样可以方便护士照看病人,减少护士不必要的走动,同时也可以缓解护士的紧张感和疲惫感,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思想。

2.病房楼护理单元交往空间人性化设计

第一,患者活动室和阳光室。活动室是医院中最为活跃的一项区域,病人之间的各项社会活动必能获得外部信息以及交流康复经验都可以在活动室内完成,因此活动室可以成为病人最受欢迎的康复治疗场所,可以缓解病人心中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愉悦病人的心情,减少病人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使病人充满阳光。在活动室设计之时,活动室可以放在护理单元路口处,也就是公共电梯厅附近。在选择色彩之时,活动室色彩应当采用暖色调,应当体现温馨生活气息和生活的乐趣,这样可以安抚病人情绪,减少病人焦躁之感。

第二,屋顶花园。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因此医院病房楼设计,可以采用向高处发展思想。例如,在设计过程之中,我们可以在屋顶创建屋顶花园,屋顶花园可以为病人提供必要的活动休息空间,同时还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可以为病人创造一个优雅的治疗环境。屋顶花园可以种植各种不同灌木和植被,使整个屋顶常年出现四季如春的感觉,为病人营造温馨舒适的康复空间。屋顶花园还可以开设种植花果蔬菜区,使那些或慢性病患者可以从事轻微的劳动,以提升身体的锻炼度,可以有效地提升身体素质,以缓解病情。

3.病房的人性化设计

第一,病床旁活动空间尺度。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之中,设计者还需要根据实际状况灵活设置病床旁活动空间尺度。一般而言,患者、医护人员及探视人员常常都会围绕着病床展开各项活动,因此病床周围空间布局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设计之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有利于患者活动,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有关护理、诊疗等多项陪护活动。例如,在单人间设计之时,单人间病床可以将空间宽度调整到1200mm至1500mm范围之中。

第二,病房卫生间人性化设计。在病房卫生间设计之时,卫生间布置可以靠走廊一侧。这种设计方法其实借鉴旅馆化设计思路,将病房卫生间放在靠内走廊位置,这样有助于相邻两个病房集中设置管道,既可以节约宝贵的病床空间又可以节约管线。卫生间常常可以用于如厕、洗漱以及沐浴,因此在设计时坐便器空间尺寸推荐为800mm×1300mm,洗浴空间的尺寸不宜小于900mm×900mm,洗漱空间应当与坐便器拥有一定的距离,洗漱脸盆的一侧应当靠近墙体,墙面与洗漱脸盆的中心距离应当不小于500mm。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病房楼人性化设计,在设计护士站之时需要加强人性化的设计,合理设计护理距离,同时还需要合力布局病房楼护理单元交往空间,为患者提供活动室和阳光室,加强屋顶花园建设。除此之外,在设计过程之中还需要加强病房设计的人性化,保持病床旁活动空间尺度,同时还需要加强病房卫生间的人性化设计,以真正实现人性化的设计目标。

猜你喜欢

活动室卫生间病房
8个教室
更正
卫生间抢劫案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PLC和触摸屏在卫生间控制系统的应用
我帮你上卫生间
在卫生间里“玩一会儿”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活动室隔断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