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

2021-03-31唐咏

中华建设 2021年5期
关键词:管理水平建筑施工

唐咏

伴随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建筑业迎来发展契机。建筑企业数量增加的同时其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导致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倘若建筑质量不过关,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威胁生命安全。为杜绝此类问题出现,需要建筑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先总结提高管理水平的意义,再分析工程管理常见问题,最后提出几点改进策略,希望对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有一定帮助。

近些年市场经济逐渐放开,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复杂环境中脱颖而出,需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当前,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理念较为老旧,仍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效果不佳。即便有企业着手创新工作,受限于方法及经验缺失,导致管理水平迟迟得不到提升。为此,本文就如何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进行研究,以供广大建筑企业管理者参考。

一、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意义

1.提高竞争优势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拓展了市场空间,对建筑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建筑企业可以承接更多的项目,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拥有话语权,需不断积累口碑。创新管理模式有两点好处:一是如期完成工程、二是保障工程质量。通过打造精品工程,向外界展示企业实力。另外,要想管理水平提升,必然要推动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当规范管理模式建立起来,企业的竞争优势自然就会体现。

2.提高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具有耗时长、用人多、专业性强等特点,这无疑增加了工程管理难度。要想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建筑企业必然要做好规划。通过对工程进行细分,并为每个模块制定相关要求,以保证每个环节能稳步进行。无论在哪个环节,只要工作效率及质量有保证,建设成本自然降低。这样的工程,竣工验收必然会顺利通过。如此一来,建筑企业就可收获更多的效益。

二、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分析

1.管理意识薄弱

意识是行动的推动力,如果意识不到位,不仅工作效率慢,管理工作还会漏洞百出。以往建筑企业采取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并未深入研究工程管理,以至于无法准确掌握管理精髓。如此一来,现场管理必然混乱。管理效率低下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工期拖延、二是质量下降,徒增了工程建设成本。

2.管理制度缺失

管理制度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是规范员工行为的有力工具。然而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很多企业都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制度的缺失,会滋长不良思想,从而导致消极怠工等现象出现。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流程,管理人员只能凭借自身经验开展工作,不仅工作效率无法保证,还易出现管理不公情况。一旦伤及员工内心,很容易出现人员流失。如若不及时制止,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施工技术落后

常言道:“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筑企业只有积极更新施工技术,才能保证施工效率及质量。但在实际管理中,建筑企业往往忽视这一点,仍旧使用过时的方法。方法运用不得当,工程质量问题就会频频出现,这无疑增加了管理工作量。管理人员的精力毕竟有限,无法顾及所有方面,导致埋下安全隐患。当隐患爆发后,不仅会降低企业效益,还会引发声誉风险。

4.人员素质不足

建筑工程中会使用大量人员,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如果施工人员的能力不达标,就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即便施工进度没问题,施工质量也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如果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管理工作就无法有序开展。如此一来,施工现场必然乱成一锅粥。现阶段,很多建筑企业忽视队伍建设工作。在招聘环节,没有全面衡量求职者的能力水平,以至于滥竽充数之辈进入队伍。在培训环节,企业并未制定科学计划,导致员工始终原地踏步。

5.忽视管理环境

建筑企业将目光聚焦在抓生产、赶进度上面,只为完成工程任务。殊不知,忽视环境要素,只会给企业带来无穷的麻烦。比方说没有收集天气数据,当恶劣天气到来时就会显得手足无措。因没有调查周边交通状况,导致建筑材料设备无法准时进场,继而拖慢了施工进度。未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考察,导致施工方法选用不得当。建筑地基没有打牢固,会增加倒塌风险。

6.信息化建设迟缓

信息时代的来临,推动工程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但受观念、经济等因素影响,不少建筑企业仍沿用传统管理模式。由此可见,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较为迟缓,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要。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企业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导致硬件条件不足。二是企业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以至于软件条件不足。

三、提升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策略

1.加强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意识培养,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做好统筹规划,并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首先,建筑企业要将管理者列入培养的第一序列。只有管理者正确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起到良好带头作用。企业管理者做出表率,基层员工纷纷效仿。其次,建筑企业要营造良好氛围,助推员工科学认知的形成。在企业内部悬挂横幅,并在墙上张贴标语。借助这些手段,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思想,定期在企业沟通群发布相关信息,给员工宣传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方法。最后,建筑企业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允许员工畅所欲言,以纠正错误看法,促进管理意识的形成。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管理水平势必会提高。

2.完善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要认识到管理制度的价值,并积极投身到制度建设大业当中。首先,建筑企业要调查管理现状,从中找出管理薄弱处,为制度完善提供重要依据。其次,广泛听取基层员工的想法,从中选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并在管理制度中体现。再次,优化管理职责及流程。在管理制度中要将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担负的责任写清楚,这样做可避免推诿事件发生。管理流程是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也是规范管理行为的关键。倘若员工无视管理制度,擅自开展工作,企业要严肃处理,并在内部公示,以儆效尤。为彰显管理的公平性,完全按照制度内容进行处罚。最后,为最大程度保证管理效率,建筑企业要构建监督体系。监督小组成员要具备较强的能力,以及优良品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如果发现以权谋私现象,要及时制止,并处以重罚。

3.更新施工技术

建筑企业要积极引进施工技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技术的获取渠道有三个:其一,从互联网上获得。建筑企业要安排专人搜集网络资料,从中筛选出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其二,从交流会上获得。建筑企业要积极参与技术交流会,在会上吸取成功经验,以此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其三,从政府部门获取。无论何种技术,在研发后都会申请专利,而专利审批由政府部门完成。建筑企业应与政府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以获得技术信息。

4.提高人员素质

建筑企业要重视人员培养,以提升队伍战斗力。岗位不同,培养内容也会有所区别。对于施工人员,企业要侧重施工能力提升与安全意识培养。对于管理人员,企业不仅要传授先进管理方法及经验,还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事业心、责任心。无论哪个岗位,培养方式都要多样。对于施工岗,企业要采取讲座与实操相结合的办法。对于管理岗,企业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关于讲师,既可从聘请,又可内部培养。为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企业要优化讲师职位的薪酬待遇,为保证讲师队伍质量,采取末尾淘汰制。

5.优化管理环境

建筑企业要重视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做好优化工作。在优化前,企业要将与工程相关的要素一一列出,并确定信息获取渠道。例如,企业要主动联系气象部门,可了解历史天气数据,掌握未来天气变化。通过制定预案,提升管理质量。企业还要主动联系交通部门,以便了解周边道路的车流量等数据,以此为根据确定材料设备进场时间。通过检测现场土质,以掌握地质情况,确定施工方案。

6.加强信息化建设

要想提升管理水平,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准备充足资金,补充硬件条件。企业要对建筑市场进行全面考察,选出既可满足要求、又能节约成本的设备。当设备进场后,企业要参与到设备安装中,确保布局合理、连接稳固。待安装结束后,对设备进行试运行,并完成技术交底工作。其次,投入大量精力,打造信息队伍。企业要定期组织专项学习,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对人员实操能力进行检查,确保其满足岗位需要。最后,定期维护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安全等级。

四、结语

在新时期下,传统管理方法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此需要改革创新。建筑企业要培养全员科学认知,并夯实制度、技术、人员、环境等基础。如此一来,高效管理模式就会形成,从而推动建筑企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猜你喜欢

管理水平建筑施工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以信息公开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初中班主任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