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1-03-31毛莉军

中华建设 2021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工程

毛莉军

随着市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量的增多,普通高校对于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工程管理是一门对于应用于实践都要求非常高的专业。本文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教学管理中如何重视教学实践,重视改革考核方式,并对课程进行优化,实现校企合作与教师团队的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质量的工程管理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多,而单纯的管理人才和单纯的技术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工程管理专业应用性非常强,在学科专业中还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土木工程等专业的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现代的理论与方法,成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就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对于学校的教学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然而目前高校的工程管理学专业不能提供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进,对教师团队的培养等方式,培养出符合市场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使其不仅可以对本专业的工程技术非常熟练,还具备创新的能力和管理的能力,对行业有一定的预判的前瞻性,能够迅速的适应社会,并在强大的竞争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一、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在我国,建筑行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房地产资产投资在的投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房地产中工程占有的比例是非常大的,这就使得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近年来,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在教育部门中正式列在专业目录中的时间不是非常长,在这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工程管理专业得到非常大的发展,而这些高校中全国重点的“985”“211”知名高校很少,大部分都是一些普通高校,虽然这些高校对于自己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为应用管理型人才,但是大多都没有实现目标。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对培养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应该将市场的信息了解清楚,从而针对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因此工程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对工程技术比较熟练,并且可以对行业有一定的前瞻性,在管理能力和战略眼光上都有独特的见解。然而从目前毕业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来看,与既定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并与从业人员和单位之间有着矛盾。一方面表现在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表现在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不能找到对应的工作。当前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只注重理论教学,对于自身提出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没有真正践行,没有将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实。因此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应对市场的需求,改变教学模式和以往传统的理念,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工程技术、管理、法律以及经济等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还不断的实践和创新,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成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当前,在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中,主要包含了工程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其覆盖面比较大,综合性比较强。而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制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对工程管理中的工程技术、管理、法律以及经济等基础课程做了要求,对于工程管理的专业特点也进行了表现,还要对学时以及教学计划进行限制,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的比较宽泛,但实际上学习的内容不是非常的专一,学的也不会特别精,使得工程管理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专业化的要求之间形成了矛盾。

2.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手段单一

当前,在工程管理专业中有很多的差异性,生源和专业归属方面,有的将工程管理归为文科,有的归为工科专业,而不同的院校所属的系也是不同的,因此很多高校对工程管理的划分也没有分清,是重管理还是重视工程,对于培养的目标没有明确,使得教学和课程体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应该对教育模式和教学体系不断创新,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3.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大于内容

当前,在很多高校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实践教学的要求,很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不能针对性的教学,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工程管理专业也是如此,很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现实脱节,没有及时更新新的实践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指定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大部分的高校的教学形式都是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设计等,还没有出现模拟实战管理、体验式实践教学等实践教学的方式。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并对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对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不断的分析和总结,从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才能准确的定位,解决学生毕业之后就业的问题,也解决了社会需要人才而不能找到合格人才的问题。因此在培养人才方案中要非常重视,并要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效的落实。工程管理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明确这一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重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以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导向,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并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明确,将学校和院系的力量发挥出来,打造有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并使得人才可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提升高校的就业率。

2.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搭建

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明确规定了工程管理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对于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分为技术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以及综合教育内容,共同形成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对这三项进行详细划分。在规范中还存在着不足的问题,在工程中没有包含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铁路工程、矿山工程、冶金工程和电气工程等。在专业教育内容中主要包含了管理、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其课程之间还没有更好的融合,课程设置的特色不够,对课程体系的提炼也不够。在实际的教学中知识的比例设置不合理,这些都需要高校不断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兴趣,对于知识的搭建更加完善,体现出高校的各自的特色。

3.提高学生“上岗”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的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上手快,适应能力快,一样需要学习和熟练各种工程需要的预算软件、图形软件以、钢筋抽样软件电子标书等先进的管理软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将这些实践性非常强的内容可以融合在理论学习中,帮助学生更好的加强实践,有助于项目管理和工程管理方向的学生可以对企业的投标管理和造价管理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帮助学生了解造价的流程和工作的方法,让学生可以更快的适应和了解这种工作方式,对这些在工作中需要的软件可以更快的熟悉和利用;对于工程技术方面的学生,也可以帮助他们对于参数的分析进行了解;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理论和管理的知识,还要学习更多的管理前沿的知识,让学生对最新的工作发展方向有所了解,对用人单位的岗位和岗位职责有所了解,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软件,在毕业之后可以更快的适应岗位。

4.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完善课程体系,对实践教学体系也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做好各种实践需要的设施。因此要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不断重视,提升实践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并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可以不断提升,保证实践教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高校还要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于实践教学是非常好的锻炼,学生可以学习到招标书制作、工程量清单审核以及施工组织建设等内容,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工程管理专业的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长,工程管理人才在市场上的紧缺,高校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教学模式的改进、知识体系的建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不断努力,落实既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提升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实现专业与岗位对口。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工程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子午工程
工程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