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蜀锦传统手工织造技艺商品化研究

2021-03-31张娇

西部皮革 2021年18期
关键词:蜀锦手工技艺

张娇

(成都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6)

蜀锦历史悠久并且做工精良,但如今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如今新兴科技发达,为了使蜀锦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将这种传统工艺与现代新兴传播技术相结合,将蜀锦这一文化瑰宝推向更大的展台,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更有利于保护蜀锦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向更好更远的地方发展。

1 蜀锦传统手工织造技艺综述

1.1 蜀锦的传统文化特征

四川古称“蜀”“蜀国”和“蚕丛之国”,由于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手工业和农业都较为突出,因此使其桑树产业更加发达,因而盛产丝并经过加工成为丝织物,利用水上丝绸之路以及南方丝绸之路传到了世界各地。四川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蜀锦起于春秋战国,兴于汉唐,因其诞生于蜀地而得此名[1]。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蜀锦的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深远而广泛。2006 年,经国务院批准,蜀锦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是蜀锦工艺的传承单位。

1.2 蜀锦织造技艺发展历史

蜀锦这项手工技艺已延续了两千多年,从秦汉时期开始,温润富庶的成都锦业繁荣,已是长江流域的织锦中心。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成都设“锦官”,由蜀汉朝廷对蜀锦生产、销售进行官方管理,成都“锦官城”之名由此而来。隋唐时期是四川桑蚕丝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的时期。唐太宗时,蜀锦创制了新的纹样,后世称为“陵阳公样”,它代表着古代丝织技艺的最高水平,是唐代织锦的标准样式。宋代,成都丝织生产和桑蚕交易发达,蚕市、锦市更加繁荣。官方在成都设置“茶马司锦院”和“转运司锦院”,专司蜀锦织造。元代,顺应蒙古贵族对金的追求,蜀锦产生了用金线显示花纹的织金锦,也称“纳石失”。明代,成都的蜀锦织造由蜀王府垄断,文献记载中蜀锦花样繁多。然而存世的蜀锦并不多。清末,诞生了“月华”“雨丝”“方方”锦,并称为“晚清三绝”。因此,我国四川蜀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衰落于明末,清代中晚期才得到了恢复,近代却又再次陷入了危机。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给予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蜀锦也曾一度辉煌。

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展开,手工织机已在逐渐被现代织机替代,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消费观产生转变,各种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消费者的选择面也越来越广,蜀锦失去了原本强大的竞争力,对蜀锦消费市场产生了冲击,这些都是导致了蜀锦衰退和发展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蜀锦纹样的审美价值分析

在中国不同的时代,蜀锦的图案和颜色随着人们的审美而变化。不同的时期,人们会通过不同的图案来表达多样的审美价值和观念[2]。蜀锦的传统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装饰图案的表现上。装饰图案的变化与生产过程和时代人文背景紧密结合和影响,反映了人们的审美特征。蜀锦图案的设计采用了独特的设色方法,使锦的色彩更加丰富,工笔重彩,墨色浓艳,图案多为块状。显示的颜色越多,越有价值。

蜀锦的丰产来自于蜀锦艺术家的长期实践经验,这些蜀锦艺术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从自然和生活、历史文献、神话故事等各种事物中取材提炼,从而创造出各种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织锦图案,这些图案构思精巧,寓意含蓄,其都是“画必有意,寓意必祥”[1]。

2 蜀锦传统手工织造技艺商品化的发展现状

2.1 蜀锦商品化发展的优势

悠久的历史文化。蜀锦盛于汉唐,在不断改朝换代的悠久历史中发展了起来。蜀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缩影之一。古蜀国又称“蚕丛之国”,最早在蜀国开国皇帝蚕丛的带领下,蜀地人民学会了养蚕丝织,并随着时间发展日渐盛行。而到了蜀汉时期为管理蜀锦生产特设“锦官城”,由此可见丝绸蜀锦在蜀地历史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优越的地理环境。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环境条件适合蚕宝宝生长。同时,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日照十分有利于蚕叶的生长,蚕的食物供应充足,优异的地理环境使得成都的丝绸产量高。

南北文化的结晶。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成都,通过古老的茶马古道与印度、越南、缅甸等接壤国家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成都可以通过“金牛道”与北方丝绸之路相连,它连接着南北丝绸之路,是南北文化沟通的重要渠道。同时,成都由于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区位优越、经济发达,加之其独特的文化格局,奠定了蜀锦商业化的发展模式。

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蜀锦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这两大丰富的价值意义。蜀锦成品多种多样,可以做成画作,也可以做成各种日用品,相当实用。同时,精致的纹路使蜀锦制成的小物件具有独特的外观。在成都的各大旅游景点,售卖着各种实惠的蜀锦小物件,受到了许多游客的青睐。

2.2 蜀锦商品化面临的威胁

工具落后。新中国成立前,蜀锦的发展规模已然庞大。20 世纪40 年代,成都很多人仍然将织锦作为自己的主业。然而,由于我国推行了三大改造以及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体系,以小作坊为主的蜀锦织造和刺绣逐渐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蜀锦开始慢慢淡出历史的舞台。改革开放后,蜀锦文化开始二度萌芽,但由于它难以适应现代制度的复杂性,其一度又陷入困境。蜀锦在近代一直处于挣扎状态,很难开始发展现代蜀锦。

成本过高。蜀锦受制于工艺的复杂性,即使是技艺高超精湛的绣娘,也要花上数月才能完成一个满意的作品。因此,事实上,蜀锦的商品产量很低,所以这些商品非常珍贵,自然成为“稀有商品”[3]。由于蜀锦在织造过程中,非常费工费时,同时也会耗费很多人力,使得人力成本奇高,造成蜀锦成品在市场上的售价高昂,价格让很多蜀锦织品的喜好者难以接受。

织工短缺。蜀锦面临着难以传承下去的风险。蜀锦织布工人通常必须从小接受训练。经过十几年的训练,他们对自己的技能、视力、专注力都有很高的要求[4]。不仅如此,现代社会的新兴科技使得娱乐方式多样百变,蜀锦在年轻人中的吸引力变得微乎其微。人力资源非常匮乏,同时,家长也认为这个行业没有回报,因此家长们也不愿意关注。

假冒产品泛滥。目前,蜀锦市场处于喜忧参半的状态。除了能在精品店买到质量优异的蜀锦成品外,在各种景区的纪念品售卖点,却充斥着鱼龙混杂的蜀锦产品。他们卖的蜀锦通常更便宜,也经常吸引普通游客的目光。因此,成本较高的正品面料的生产一直被冷落,缺乏消费者的购买。

3 商品化是传统手工织造技艺发展的必经之路

蜀锦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展是重要课题。如何传承创新,从根本上解决蜀锦的传承问题,需要与现代科技、社会、经济环境相结合,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有机整合拓展相应的市场。要想蜀锦产品得到有效的推广,受到广大人民的接受和喜爱,了解其内涵,就要提高蜀锦的知名度,有效扩大市场需求,同时,加强文化推广,利用蜀锦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其价值。

4 蜀锦传统手工织造技艺商品化的思路

蜀锦手工艺品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要想蜀锦织品得到发展,首先就要将其进行产品化。品牌建设在手工艺品传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蜀锦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挖掘其文化内涵,提升其品牌价值,树立完善的品牌意识,是有效扩大市场、促进蜀锦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5]。

蜀锦传统手工织造产品不能仅限于装饰方面,而需要用在更加实用的产品上[6]。时至今日,产品的用途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多样化、实用化。如今这个爱美的时代,服装业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女孩子都喜欢纹样漂亮的裙子、服饰,运用不同纹样以做成适合各种场合的服饰,使这些产品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内涵,在市场上已具有相当规模的竞争力,有望于进一步扩大其销售、生产规模。

传统手工技艺普遍具有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生产规模小、管理落后等劣势。因此蜀锦工艺品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正在被强烈影响。一件蜀锦织品需要许多绣娘耗时很久合力完成,因此生产力极其低下,要改进生产效率,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机器生产的渗透。科技的力量是强大且完善的,因此,蜀锦织品不能只依靠传统的手艺作为主要的加工方式,更应该利用机械实现初步的粗加工,再由人工进行精湛的细加工。

在成都旅游,大大小小的蜀锦产品琳琅满目,而也只是在旅游的门店处才比较集中,蜀锦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推广开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注意到蜀锦,而这一想法的最终策略就是创立蜀锦专有的品牌,不仅在线下,也应该在线上进行其推广,应该充分地利用现代社会的网络影响力来扩大蜀锦的受众群体。

结语

在如今生活的时代,创意手工艺品琳琅满目,传统手工艺品的受众人群已少之又少,但在非常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有更强的竞争力,不仅保护是第一要义,也要使其适应如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如果把这些作为纯粹的商业资源过度开发的话,无疑对这些文化遗产是致命的。所以一定要坚持在保护中稳步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保护的理念,不能一味地追求质量、规模、速度、品种,而要做到保护和发展协调统一。蜀锦的这一传统手工织造技艺具有极富魅力的传统文化内涵,将蜀锦商品化,并不是为了拓展市场赚取经济利益,而是要让我们国人对自己的国有文化有更深的认同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文化宝藏,因此保护和传承它们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我们需要让国人意识到蜀锦的内在价值,并发展其在国外的影响力,使蜀锦真正地发展壮大起来。

猜你喜欢

蜀锦手工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蜀锦的创新运用
民间工艺介绍(六十)
——贺斌和他的蜀锦织造技艺
木芙蓉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做手工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