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分析盆底康复训练在子宫切除手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护理效果影响

2021-03-30侯雅楠苏艳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

侯雅楠 苏艳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子宫切除手术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时应用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62例子宫切除手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盆底功能以及情绪评分。结果对比盆底功能,实验组各项功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情绪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使用盆底康复训练方式护理子宫切除手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时,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盆底功能,加快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早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子宫切除手术;盆底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8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1-108-01

对于女性患者来说,子宫切除手术是一种常见妇科手术,对于改善患者的疾病病情有着较大的帮助。但是子宫切除手术对患者的伤害较大,在康复期间可能出现较多并发症,还会引起盆底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关研究显示,在行子宫切除手术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时可以使用盆底康复训练方式改善功能,进一步提升疗效,减少治疗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加快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1]。基于此,本院对护理子宫切除手术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时应用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62例子宫切除手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参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3~49岁,平均(34.96±3.15)岁;实验组患者的年龄为24~50岁,平均(35.48±3.59)岁。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不具有任何精神类疾病,可以主动配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包括生活上的指导、用药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

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盆底康复训练,方法为:

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在为患者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之前,应该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确保提升他们的依从性,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此期间患者如果提出问题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回答。对于产生不良情绪的患者应该及时做好开导和安慰工作,提升康复信心,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之后的康复训练打下基础。

康复训练: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主要是使用保持深度呼吸以及凯格尔运动。在吸气的过程当中需要叮嘱患者收缩肛门以及尿道,确保有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并保持3秒至5秒,呼气的时候应该全面的放松。此种训练方式每天需要完成2次到3次,每次时间为15分分钟。与此同时,在进行训练的时候还需要叮嘱患者强度的掌握,适可而止,不要过于劳累。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盆底功能以及情绪评分。

评估情绪的时候,所使用的是心理情绪评分表,满分为5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不良情绪越多[2]。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将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行检验,(±s)为计量资料,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盆底功能的对比

对比盆底功能,实验组各项功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评分的对比

护理前,情绪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中为了提升治疗效果,确保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会在出现某些妇科疾病的时候使用子宫切除手术为患者治疗,让她们可以免受疾病的折磨。而子宫切除手术很容易对盆底组织造成损伤,引发盆底功能障碍,降低生活质量。也正因为这样促使盆底功能障碍的有效干预成为临床中的研究重点。相关研究显示[3],盆底康复训练在实际使用中能够起到良好的干预效果,加快患者恢复盆底功能的速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盆底功能障碍在实际使用当中能够帮助患者恢复盆底组织弹性以及改善柔软程度。如果患者盆底组织柔软可以进行较为简单的盆底肌肉训练,此时就可以恢复盆底功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训练,可能会出现组织机化的情况,此时再进行训练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术后发现盆底功能障碍的时候需要及时使用盆底康复训练干预,确保功能的恢复[4]。在本次研究当中,对比盆底功能,实验组各项功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情绪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可见,盆底康复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可以得到理想的恢复盆底功能效果,减少疾病和治疗对患者的影响,让患者可以早日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在使用盆底康复训练方式护理子宫切除手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时,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盆底功能,加快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早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媛媛、杨大平、孙艳艳.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J]. 河北医学, 2020, v.26;No.290(8):119-124.

[2]海影. 盆底康复锻炼联合护理干预对盆底肌力及子宫脱垂康复情况的影响[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 v.52(10):95-96.

[3]夏雨, 曹红莲. 生物反馈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对子宫切除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分析[J]. 实用医药杂志, 2020, v.37(3):57-59.

[4]王海清, 胡杏军, 刘芳,等. 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 34(11):1342-134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830000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引起便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研究
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评估420例临床分析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阴道哑铃训练治疗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比较
经会阴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在绝经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肛提肌裂孔形变情况评估中的应用
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产后盆底康复锻炼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作用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生物刺激回馈仪结合经会阴超声诊治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