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自动微流控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低水平甲胎蛋白慢性乙肝患者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03-30黄素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低水平乙肝原发性

黄素钦,陈 力,林 城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 350025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3位,其中80%的原发性肝癌与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有关[1-2]。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目前,甲胎蛋白(AFP)联合影像学检查是肝细胞癌的常规诊断方法,虽然AFP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肝细胞癌筛查和诊断标志物,但是30%~4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水平并不会升高[3]。研究表明,AFP异质体比率(AFP-L3%)在肝细胞癌的风险评估、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4-6]。AFP-L3%传统检测方法重复性差,检测灵敏度低,尤其在低水平AFP标本中无法进行有效检测,目前,应用微流控免疫荧光技术可检测出低水平AFP标本中AFP-L3%,可克服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7-8]。本研究旨在采用全自动微流控免疫荧光法来检测低水平AFP标本中AFP-L3%,从而研究其对低水平AFP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178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0例轻中度慢性乙肝(轻中度慢性乙肝组)、45例重度慢性乙肝(重度慢性乙肝组)、40例慢性乙肝后肝硬化(肝硬化组)、43例慢性乙肝后肝癌(肝癌组)。轻中度慢性乙肝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5.3±15.2)岁。重度慢性乙肝组中,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1±17.2)岁。肝硬化组中,男31例,女9例,平均年龄(55.3±16.8)岁。肝癌组中,男33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6±17.8)岁。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慢性乙肝诊断分别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9]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10],肝硬化和慢性乙肝患者经影像学检查(CT、MRI和/或B超)排除原发性肝癌。所有研究病例血清AFP水平<20 ng/mL,且乙肝表面抗原和/或乙肝DNA阳性,排除酒精性肝病和其他甲、丙、戊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仪器与试剂 采用进口的日本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μTASWako i30仪器及配套试剂检测AFP-L3%,检测原理是高敏感的全自动微流控免疫荧光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的LUMlPULSE@G12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AFP水平,检测原理是化学发光法。

1.3方法 AFP-L3%以10.0%作为临界值,>10.0%为阳性;AFP以10 ng/mL作为临界值,>10 ng/mL诊断为AFP阳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各组AFP-L3%结果比较 178例患者AFP-L3%阳性数为43例,阳性率24.2%。肝癌组AFP-L3%阳性率最高,各组AFP-L3%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3,P<0.01);重度慢性乙肝组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慢性乙肝组,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7.02,P<0.05),肝硬化组与重度慢性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肝癌组AFP-L3%最高,各组AFP-L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5,P<0.01)。重度慢性乙肝组AFP-L3%明显高于轻中度慢性乙肝组,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t=2.71、8.70,P<0.05),肝硬化组与重度慢性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P>0.05)。见表1。

表1 各组AFP-L3%结果比较

2.2随访结果 通过随访10例AFP<20 ng/mL且AFP-L3%>10.0%肝硬化患者,发现有4例在9~15个月内经影像学检查(CT,MRI和/或B超)、病理检查及临床症状相继诊断为肝癌。

2.3术后AFP<20 ng/mL肝癌患者中有20例复发,25例未复发。术后复发组中,18例AFP水平为5~20 ng/mL,18例AFP-L3%>10%;术后未复发组中,18例AFP水平<5 ng/mL,21例AFP-L3%<10%。术后复发组的AFP水平和AFP-L3%分别为(18.3±8.7)ng/mL、(13.2±7.8)%,均明显高于术后未复发组的(4.2±2.4)ng/mL和(5.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6、24.34,P<0.01)。

3 讨 论

中国每年都会有相当比例的慢性肝炎患者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进展成为肝癌,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肝癌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虽然AFP是最常用的诊断肝癌的血清学标志物之一,但是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30%~40%的肝癌患者AFP水平并不升高。近年来,AFP-L3%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早期诊断肝癌的有效的肿瘤标志物[11]。《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中也提到,AFP-L3%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特别是针对血清AFP水平<10 ng/mL的人群[12],虽然AFP-L3%是一个比较好的鉴别肝癌的血清学标志物,但是由于AFP-L3%的传统检测方法灵敏度低,当AFP水平低时无法准确测定AFP-L3%[13],因此限制了AFP-L3%在低水平AFP慢性乙肝患者中的诊断效能,从而造成肝癌漏诊。本研究用相较传统方法更敏感的检测方法——全自动微流控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低水平AFP慢性乙肝患者的AFP-L3%水平,发现有相当比例的患者AFP-L3%为阳性(AFP-L3%>10.0%),并发现AFP-L3%和AFP-L3%阳性率最高的都是肝癌组,其次是肝硬化和重度慢性乙肝组。

有时候肝癌早期阶段很难与肝硬化鉴别开来,超声是临床最常用的诊断手段,但美国肝病研究协会的分析报告显示,该种方法在肝硬化患者中检出肝癌的灵敏度仅为63%,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肝癌可被粗糙回声的肝硬化背景所掩盖[14]。通过随访10例AFP<20 ng/mL且AFP-L3%>10.0%的肝硬化患者,显示有4例在9~15个月内经影像学检查(CT、MRI和/或B超)相继诊断为肝癌,因此在预警从肝硬化进展为肝癌方面AFP-L3%检测阳性比影像学诊断在时间上有所提前,这与文献[15]报道的结果一致。该研究发现在AFP水平不升高的情况下,有34.3%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确诊1年前即出现AFP-L3%升高,表明部分低水平AFP肝癌患者可通过AFP-L3%变化情况被检出。由于研究的病例数较少,本研究将继续跟踪随访更多病例。

肿瘤标志物不仅应该在诊断方面起关键作用,还应该在术后监测中发挥及早、准确预判是否复发的作用。肝癌术后要监测患者是否会复发,如能提前预测复发对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时机是很有效的。AFP是一项很重要的监测指标,临床常认为AFP降到较低水平提示预后良好,但是在本研究中发现肝癌术后AFP水平即使降到<20 ng/mL,也并不一定代表预后良好,一些患者AFP降到<20 ng/mL而AFP-L3%却很高,甚至达到70%以上,这些患者肝癌复发率明显高于AFP-L3%正常者。这些肝癌术后复发者的AFP水平多集中在5~20 ng/mL,AFP-L3%多集中在>10%,未复发者的AFP多集中在<5 ng/mL,AFP-L3%多集中在<10%,复发者的AFP水平和AFP-L3%均明显高于未复发者。因此,当患者AFP水平在5~20 ng/mL时应及时检测其AFP-L3%,如出现AFP-L3%升高应高度警觉患者是否会肝癌复发,随后应密切随访检测患者的AFP-L3%。

血清低水平AFP慢性乙肝患者中有相当比例人群出现AFP-L3%阳性,采用高敏感法检测可以提高其诊断效能,避免因传统检测方法灵敏度低造成肝癌漏检的情况。AFP-L3%不仅能对低水平AFP肝癌患者起预警及辅助诊断作用,还能对肝癌术后AFP降到低水平的患者是否复发起预测作用。

猜你喜欢

低水平乙肝原发性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植物样品中低水平铀同位素分析
低水平勤奋又怎么啦?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乙肝妈妈可以放心母乳喂养
农民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思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