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兑现绿色承诺 绘就生态画卷
——庆阳市“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实施纪实

2021-03-29贺鹏辉

甘肃林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子午岭庆阳市造林

贺鹏辉

2013 年秋季,庆阳市委、市政府着眼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省委、省政府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战略方针,立足市情民意,做出了启动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的战略决策,规划每年利用宜林荒山造林100 万亩以上,到2020 年底完成造林700 万亩以上。七年来,在全市各级党政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强力推动下,广大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奋发实干,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热心参与,工程建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生动践行了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绘就了一幅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

一、成果效应

(一)建设成果。七年来,庆阳市坚持在整体布局中谋新域,在重点突破中创新标,在全面推进中求实效,以整流域生态治理和防沙治沙为突破口,坚持标本兼治,多向发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全市累计完成“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人工造林730.85 万亩,其中:绿化10 万亩以上流域12 处213 万亩,5 万亩以上流域23 处154 万亩,1 万亩以上流域29 处78 万亩,千亩以上流域16 处9.8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骨干沟系531 条、沙化土地107 万亩。730.85 万亩造林全部成林后,预期全市森林覆盖率可提高8.98 个百分点以上,增加碳汇量约730 万吨。

(二)建设效应。“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的成功实践,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庆阳市至少产生了四个方面的效应:一是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工程建设范围覆盖全市8 个县(区),直接参与建设人员超过130万人(次),使“再造一个子午岭”成为生态文化的“宣传队”和生态意识的“播种机”。广大干部群众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特别是工程涉及范围内的群众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和感悟,使植绿、播绿、护绿成为民众自觉行为。二是自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双减”趋势,土壤地表径流和河沟输沙量逐年降低,年减少表土流失量21~34 吨/公顷,绝大部分荒山的土壤侵蚀模数已降到4000 吨/平方公里·年以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转变。三是绿美庆阳建设快速推进。工程的实施带动全市上下积极开展绿色和谐家园创建活动,近年来全市每年完成乔灌花栽植140 万株以上、绿篱1.7 万米以上、草坪3.2 万平方米左右、围庄树栽植146 万株左右、面山绿化5 万亩以上、新栽公路行道树800 公里以上;建成省级森林小镇5 个、国家森林乡村23 个,城乡环境综合面貌显著改善,形成了树成行、林成片,路旁郁郁葱葱,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使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成为新景观,呈现出环境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庆阳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初步构建。随着全民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营造宜居舒适的生活空间,保护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维系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共识和自觉。牛羊入林、乱砍滥伐、偷猎滥捕等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的现象大幅减少,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恢复,河流水质显著好转。全市经济发展不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政府绿色行政、企业绿色生产、公众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形成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二、经验做法

(一)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按照分区分类、适地适树的原则,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将全市划分为北部丘陵沟壑区、中部及西南部残塬沟壑区和东部子午岭林缘区三大区域,因地制宜推进工程建设。北部丘陵沟壑区以荒山造林为主,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减轻风沙危害,遏制沙化扩展,加快荒漠化治理步伐,构建庆阳市北部生态安全屏障,七年来累计完成治沙造林47.8 万亩,有效巩固和治理了环县北部毛乌素沙地边缘的沙化土地,使沙进人退的局面得到初步遏制。中部及西南部残塬沟壑区以荒山造林兼经济林提质增效为主,结合“固沟保塬”工程,在塬边沟头、荒沟荒坡、油区矿区等重点区域营造水土保持林500 万亩以上,全面加强生态治理与修复,努力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强度。2018 年全市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开展以来,该区还完成经济林提质增效46 万亩,为群众培育了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东部子午岭林缘区以种苗培育为主,充分挖掘林缘区土地资源潜力,依托国有林场技术优势,加大特色苗木和优良乡土树种培育力度,近年来在发展油松、侧柏、云杉、沙棘等常规造林树种育苗的基础上,新增培育辽东栎、金叶复叶槭、紫叶矮樱、金叶榆、华山松、紫丁香等造林兼绿化树种20 余种,并根据市场需求规模化培育不同规格的苗木。该区育苗基地保持在14 万亩以上,培育苗木11 亿株以上,远销北京、河北、内蒙、宁夏、青海等十多个省(市、区),“子午岭苗木”品牌初步形成。

(二)坚持统筹谋划,整体布局。根据区域自然特点和主体功能区定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结合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围绕荒山荒沟、城镇乡村、交通干道、农田路渠、旅游景区、河湖库区、工矿园区、机关院落、住宅小区、营区校园、陵园墓地等区域,通盘谋划,合理布局,实行全方位、系统性国土绿化,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先易后难,由近及远,整流域推进,规模化治理,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生态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生态保障。七年来,全市累计完成荒山造林644 万亩,25 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86.47 万亩、还草6.8 万亩,建成环县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30.9 万亩,治理潜在性沟头634 条。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城南绿地广场大树栽植1.5 万株,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8.4%,国省道、县乡道绿化率分别达到95%、85%以上。全市每年完成义务植树480 万株以上,建成绿化达标乡镇8 个,绿化达标村40 个。

(三)坚持多级联动,多方参与。庆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建设,制定出台了《关于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种苗产业加快绿化步伐的意见》,印发了推进方案和行动纲领,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区)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明确了各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每年抽调成员单位参与工程验收和观摩总结,将“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和国土绿化由原来的林业部门“单打独斗”变为多部门共同参与和推进的“联合作战”。各县(区)党委、政府把“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工作任务分解到部门、乡镇和村组,并积极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的政策措施,做到了政策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各级林业部门全力做好任务规划布局、项目衔接争取、工程建设管理、检查验收、技术服务和成果管护等工作,充分发挥了工程建设主力军作用。

(四)坚持项目带动,融资保障。庆阳市始终把解决融资问题作为工程建设的“牛鼻子”来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发挥好项目带动的“主引擎”作用。多次到国家、省上主管部门汇报衔接,在争取到国家、省上对全市三北、天保、退耕还林、造林补助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倾斜安排的基础上,元城河流域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蚂蚁森林公益造林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在庆阳市落地实施,为开展整流域、大规模生态治理发挥了重要牵引作用。同时,积极协调整合水保、果业和其它林草项目资金,纵深推进国土绿化。七年来,累计整合项目资金9.53 亿元,完成造林绿化308.34 万亩。二是使用好财政资金的“助推器”作用。市、县(区)、乡(镇)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调剂工程建设经费,累计列支专项资金5.75 亿元,完成造林257.54 万亩。三是调动好社会资金的“生力军”作用。借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的“东风”,进一步明晰了林地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允许林地流转和承包经营,有效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积极外出招商引资,全市共引进造林绿化企业76 家,培育造林大户159 户,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134 个,鼓励27.3万农户参与自主造林,累计启用民资3.54 亿元,完成造林绿化164.97 万亩。

(五)坚持拓宽路径,创新模式。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生态建设的第一动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示范工程引领型、岸线绿化带动型、通道绿化拓展型、村庄增绿美化型”四种工程建设和国土绿化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华池县紧抓元城河流域百万亩防护林示范工程建设机遇,在县北马莲河源头的元城河流域集中连片实施造林30 万亩以上;宁县充分发挥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项目建设带动效应,先后建成了和盛范家、早胜清华、焦村樊浩、春荣董家等23 个万亩造林绿化示范点。2016 年庆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启动以来,全市林草部门严格落实部门职责,把造林绿化任务优先向水土流失相对严重的马莲河、蒲河、柔远河、元城河、泾河等河流沿岸安排布局,以岸线绿化带动工程建设和国土绿化深入推进,累计完成岸线面山造林59.4 万亩、岸线边坡大苗绿化3000 余亩,有效改善了河岸景观面貌。坚持“绿化提升形象,生态促进发展”的大局观,全市始终把造林绿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密结合,紧紧围绕银西高铁、甜永高速、雷西高速等大通道建设,提早谋划通道沿线绿化美化工作,以沿线为中轴逐步向两侧拓展绿化,着力提升庆阳对外形象,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环县、庆城、合水、宁县等县累计在沿线完成造林12 万亩以上,栽植云杉、雪松、塔柏、刺柏、紫叶李等绿化美化大苗30 万株。坚持把工程建设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村镇绿化美化,发展林业产业,实现农村生态经济共同发展。近年来全市建成家庭林场87 个,发展“森林人家”120 多家,林下经济年产值达到6.16 亿元以上,为贫困户增加林业政策性收入7120 万元、生态管护资金5394.4 万元、工程建设劳务收入7.2 亿元。

(六)坚持督查考核,跟踪问效。市、县(区)、乡(镇)三级政府和林草主管部门认真落实行政、技术双轨负责制,“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靠前指挥,其他领导和技术人员划片包点、跟班作业。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1~2 次现场推进会,安排部署工程推进措施;抽调成员单位组成联合验收组开展市级核查验收,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市人大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督查调研,为工程建设“把脉问诊”,协调解决问题。市林草主管部门制定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每年春、秋造林时节,深入各县(区)、林管分局检查指导,督促推进。各县(区)制定最严格的检查验收机制,实行工程验收签字销号制,质量不达标不予签字,补植不合格不予结款,确保工程建设成效。

猜你喜欢

子午岭庆阳市造林
中秋节
子午岭国有林场皂角育苗思考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子午岭林区丝棉木育苗技术
庆阳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初探
子午岭茶条槭苗木培育技术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庆阳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