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噻菌胺防治巨峰葡萄灰霉病的效果试验

2021-03-29林瑞华

落叶果树 2021年2期
关键词:巨峰干果灰霉病

林瑞华

(福建省建瓯市农业农村局,福建建瓯 353100)

闽北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北纬26°15′~28°19′,东经117°00′~119°17′,低山丘陵分布广,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征。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19 ℃,降水量1 800~2 100 mm,春季多雨,2~4月降雨量500 mm,梅雨季节时间长。春季葡萄开花期极易感染灰霉病,避雨棚栽培情况下,湿度大,通风透气不良,灰霉病发生更重,其典型症状是果穗干梗(图1)。

图1 葡萄感染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防治多年施用同类药剂,由于病菌产生抗性而防治效果不佳。笔者进行了农药吡噻菌胺防治葡萄灰霉病的田间试验,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供果农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建瓯市玉山镇长布村朱峰家庭农场的4 hm2(60亩)葡萄园基地上进行。园地海拔高度430 m,土壤为灰泥水田改种水稻后的土,肥力中等。避雨棚栽培,品种巨峰,株行距0.75 m×4 m,水平棚架,树龄3年,管理一致,中上水平,树势良好,2019年为第2年结果。

试验药剂20%吡噻菌胺悬浮剂(商品名克必拿),由世科姆无锡作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对照药剂50%啶酰菌胺悬浮剂,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于2019年4~5月进行,20%吡噻菌胺悬浮剂以3个浓度1 500、2 000、2 500倍液喷施为处理,以50%啶酰菌胺悬浮剂2 000倍液喷施为对照,以喷施清水处理做空白对照。

选择树势相对一致的植株,每个处理15株为一小区,随机排列,重复3次。分别在葡萄开花初期(4月20日)、落花2/3(5月5日)时、幼果期(5月19日)3次喷施。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台州福达3WBS-16型)喷药至葡萄植株叶片、花果穗均匀着满雾滴为度。试验前及试验期内未喷其它药剂,管理同生产园。

第3次施药后4 d(5月23日),调查各处理的病情指数。每小区随机选定5株,每株调查10个果穗。以被灰霉侵染而干枯的果梗数占整个果穗所有果梗数量的百分比分级。1级-全穗无干果梗;3级-发病干果梗占整个果穗果梗数量的3%~5%;5级-发病干果梗占整个果穗果梗数量的8%~10%;7级-发病干果梗占整个果穗果梗数量的15%;9级-发病干果梗占整个果穗果梗数量的≥15%。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9)×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根据数据处理系统对所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DMRT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如表1,喷施20%吡噻菌胺悬浮剂1 500、2 000、2 500倍液防治葡萄灰霉病效果不同,以1 500倍液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图2),平均防治效果为80.89%,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防治效果,其中极显著高于20%吡噻菌胺2 500倍液及50%啶酰菌胺2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根据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建议生产上分别在葡萄植株开花前后及幼果期喷施1次20%吡噻菌胺悬浮剂1 500倍液进行灰霉病防治。

表1 巨峰葡萄喷施不同浓度的20%吡噻菌胺防治灰霉病的效果

图2 喷施20%吡噻菌胺悬浮剂1 500倍液防治葡萄灰霉病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2018年是暖冬,2019年春季葡萄开花期阴雨天多,试验期29 d中(4月20日至5月19日),阴雨天15 d,避雨棚中湿度大,日最高气温 32 ℃,最低气温 13 ℃,灰霉病较往年严重。施用新药20%吡噻菌胺悬浮剂1 500倍液对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仍较好。推荐生产上可推广应用,在葡萄开花前后及初幼果期喷施整株。

试验观察表明,20%吡噻菌胺悬浮剂对巨峰葡萄植株各组织安全,未发生药害现象。7月10日对成熟葡萄进行品质鉴评,未发现有风味不良现象。

猜你喜欢

巨峰干果灰霉病
电解式臭氧水在“巨峰”葡萄电商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套袋对龙泉山脉地区“巨峰”葡萄品质及安全的影响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三招解救受潮的干果
三招解救受潮的干果
一名退伍军人的创业致富梦
笑口榛子
如何防治草莓灰霉病
如何防治番茄灰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