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产后恢复,这些问题要注意

2021-03-28冷丽丽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腰部水肿产后

冷丽丽

随着“全面二孩”的政策实施,很多女性开始了“造人”计划,产后身体康复成为一件大事。如何有效科学合理地恢复呢?

产后恢复注意

三个时间段

产后恢复黄金期产后42天是产妇身体变化最大的一段时间。在此阶段,产妇要调整心态,疏通乳腺,进行盆底肌锻炼,子宫能够基本上恢复到孕前的大小。

产后恢复理想期产后42天至1年的时间,属于孕产妇身体的理想恢复期。要在这个时期加强盆底肌锻炼,进行产后腹部紧致的修复,同时对私处和妊娠纹进行科学的产后复建。

产后恢复有效期经过上一阶段的科学调理,新妈妈的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恢复了应有的状态。这时候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恢复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科学的心理咨询和医生的指导是很必要的。

警惕“妈妈手”和“妈妈脚”

“妈妈手”在临床上一般是指狭窄性腱鞘炎。如果炎症发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鞘,则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如果炎症发生在拇指或手指的指屈肌腱,则称为“扳机指”。

狭窄性腱鞘炎之所以被称为“妈妈手”,主要是因为“新科妈妈”体质比较虚弱,再加上长时间带孩子,大拇指和手掌的肌腱处反复劳损,容易出现无菌性炎症。

产后如何预防“妈妈手”

1.不要长时间用单一姿势抱宝宝。抱宝宝时重心别放在手腕上,要放在前臂。最好用两侧手臂交替抱宝宝,经常变换姿势,不要一个姿势保持过长时间。

2.不要让手腕关节过度劳累。当肘部、手腕部感觉酸胀时,要立即停下来休息。

3.不要忽视手关节运动。当手腕部出现酸胀感时,可以做做甩手、转手等动作。

4.不要让手部经常受寒。“妈妈脚”有生理、病理之分

网友们所说的“妈妈脚”,一般为产后水肿,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水肿主要是由于子宫变大影响血液循环引起的。另外,孕妇受黄体酮的影响,身体代谢水分的状况变差,也会出现水肿。如果产后水肿发生在下肢,没有超过膝盖,一般是孕期水肿遗留问题,随着排尿和排汗,大概在产后4周,水肿情况就会慢慢消失。

病理性水肿一般是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病、心脏病或其他肝脏方面的疾病诱发的。产后病理性水肿不仅会呈现在下肢部位,双手、脸部、腹部等都可能发生水肿。如果產后出现全身水肿,并且持续时间很长,同时伴有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尿涩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产后水肿,平时不要久站或久坐;休息时适当抬高腿部,比如在腿部垫一个枕头,有利于缓解水肿;饮食上口味别太重,可以吃一些利水消肿的食物,如苡仁、红豆、鲫鱼等。

产后注意防抑郁

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易产生抑郁情绪,严重可发展为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产后抑郁情绪,因产后内分泌影响,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发生的生物学基础。此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源于孕期的焦虑延续,孕期不受关注、来自工作的压力以及担心胎儿性别等问题,都可能会增加产后抑郁。产后抑郁情绪并不是病态,在产后4-6周是可以恢复的。

另一种是产后抑郁症。如果4-6周过后仍出现时常感觉焦虑,情绪抑郁,经常无端哭泣;感到精疲力尽,应付不了日常的生活,感到迷茫无助;对全部或者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对任何事都很较真,紧张易怒;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的身体和孩子的健康;睡眠障碍,体重显著下降或者增加;等。这种情况是病态的产后抑郁症。不仅需要心理疏导,可能还需要一些药物治疗,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

预防产后抑郁,孕前和孕期就要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要注意产后调整。要认识到产后的情绪变化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是一个需要更多的得到关爱、关照、梳理并且需要自我认识、自我调理的过程。产妇应主动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家人尤其是丈夫,不要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新生儿身上,也要细心观察产妇情绪的变化。

另外还要做好筛查,产后3个月是女性身体和内分泌逐渐恢复的关键过程,产妇可通过抑郁量表、焦虑量表进行自测,若得分异常,要及时找专科医生诊疗。

产后疼痛巧预防

经常有新手妈妈抱怨腰酸、背痛、颈肩痛、腕关节痛,说是月子没做好。其实,这些疼痛都可以提前预防。

产后腰痛多因腰肌劳损引发。很多新妈妈还没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喂奶,可能导致腰肌劳损而引起腰痛;还有一些产妇活动太少,总卧床休养,加上体重增加,腹部赘肉增多,增大了腰部肌肉的负荷,造成腰肌劳损。

预防产后腰痛,孕期注意充分休息,坐下时可用枕头、坐垫等柔软物垫在腰后,减轻腰部负荷;睡眠时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减少腰部负担;产后不穿高跟鞋,避免常弯腰或久站久蹲,引发腰痛;产后做家务宜用长柄工具,减轻长时间做家务弯腰带来的压力,并且每次时间不要过长;喂奶时可以坐在低凳上,在膝上放一个枕头垫高宝宝,分散腰部受重;产后避免提过重或举过高的物体,不要过早跑步、走远路,常活动腰部,使腰肌得以舒展;如果感到腰部不适,可按摩、热敷疼痛处或洗个热水澡,促进血液循环;平时要注意腰部保暖。

产后特别要注意补钙,因为产妇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降低,泌乳素水平较高,乳汁使钙消耗过多,若不及时补充,可能会引起腰酸背痛、腿脚抽筋、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等“月子病”。还有一部分产妇腰痛是因患有盆腔肿瘤、盆腔炎等疾病,这种情况就需要先治病。另外,紧张情绪会使血液中激素增多,诱发腰椎间盘肿大而导致腰痛,保持心情愉快也有助于防止腰痛。怀孕和分娩引起的疼痛,一般在产后1周就会减轻。如果疼痛不但没减轻,反而逐渐加重,要尽快就医。

预防产后腕关节痛,别太早干家务。过早过多地从事家务劳动或过多抱小孩,会加重肌腱、关节、韧带的负担,容易使膝关节、手腕和手指等大小关节发生劳损性疼痛。分娩后体虚或浸泡冷水,也容易使产妇腕关节痛。产妇一旦感到腕关节疼痛,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首选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的中药。如果手腕、拇指剧痛,每天要坚持做手部伸屈锻炼;当腕部疼痛发作时,可适度自行按摩,但不要过度用力按摩疼痛处,必要时采用超短波或红外线理疗。

产后补气血,防治“月子病”

中医认为,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复原的一个重要时期。产后病的成因多为气血亏损、络脉空乏,如不及时调理可能会影响一生。月子病又称“产后风”“产后身痛”等,多因产褥期调理不慎,出现浑身怕冷、怕风、出虚汗、关节疼痛等系列症状。事实上,月子病在物质匮乏的古代十分常见,即使在生活条件优越的现代也时有发生。

产妇在分娩时要用气用力,尤其是头胎,更是腠理、筋骨大开,以致耗伤气血。即使是剖官产,也是有创伤和出血的。故产妇产后百脉空虚,血运无力而生瘀,若不慎再感受风寒,则风邪乘虚入侵。如果月子里没调理好,经过3个月左右的恢复期后,筋骨、腠理密闭,寒邪滞留体内,流注筋脉,就会出现明显的怕冷、周身骨痛等症状。尤其平时久坐少动,素体阳虚的都市女性,产后自我调节能力和恢复能力较差,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女性产后多虚、多瘀,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运用中药辨证论治,适度调养,就可纠正其偏颇体质,预防“月子病”。

猜你喜欢

腰部水肿产后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