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中有材,笔下生花

2021-03-28张绮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9期
关键词: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教材

张绮娜

【摘要】用眼睛观察世界,用耳朵倾听万籁,用心灵感悟万物,生活的点滴、教材的经典、课外的阅读,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笔下的“源泉”,妙笔生花。语文教师要教会初中生关注生活,善于从身边积累写作素材,并利用素材,创新素材,不断提升写作水平,写出好文章。

【关键词】初中学生;作文;生活;教材;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讲得最多的可能就是:得作文,得语文;得语文,得高考。由此而知,作文在语文科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但现实中,作文这一块却又是初中学生厌烦的对象。那么,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素材,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笔下有情呢?

一、让生活走进作文

不可否认,作文是重点却又是难点,每个星期的作文课往往让学生万分沮丧,痛苦不已,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逃避写作文,这是什么原因呢?只因平时这些学生对身边人,身边事漠不关心,无心观察,作文时自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闭门造车,怎么可能出佳作? 但为了应付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唯有抓耳挠腮,瞎编乱造,这样的作文,学生写得辛苦,教师也改得痛苦。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注意观察,关注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世界。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 “生活又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关注点放在生活中,从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素材。生活中的山水草木,人间的朝暮阴晴,情感的悲喜离合,皆是写作好素材节,是作文中最靓丽的风景。例如,本学期有次作文课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我最敬佩的人》,部分学生以钟南山院士等名人为对象进行写作,选材虽没有问题,但这些杰出人士毕竟是媒体上的公众人物,而众多初中生对荧屏上的人物虽频繁地听过其大名,但毕竟没有切身接触,只是道听途说,所以写起来都是比较空洞,泛泛而谈,没有具体事例可写,缺乏真情实感。但一部分学生则以身边的朋友、师长为写作对象,因接触而了解,因了解而熟悉,作文起来自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写作的点虽小,却能做到以小见大。

当然,生活是一种活动,作文的生活化也是必须在活动中进行;离开了人的活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离开了作文活动,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作文。

二、让教材融入作文

目前,有的初中语文教师走进了教学误区,表面上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的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却局限于应试教学,认为课内现代文不做考察对象,课堂上干脆只挑几个词语解释一番,其它的知识点就让学生“自生自灭”了,这种行为无疑是舍本求末,绝不可取。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经精挑细选,都是精品,无论是课内自读或者是教读课文,都值得我们细细研讨。我们应该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在讲述作文时,联系课文,适当模仿,有所创新。好的作品,无论是素材的选择、情节的安排、语言特点,又或是某些语段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课文《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在遭遇人生不幸中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细小的片段来表现母爱的无私、宽容与深沉,语言朴实真挚,感人肺腑。文章的选材,语言特点,都很适合初中生模仿来写作的。

又如,教材《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结尾部分: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每当我遇到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这是经典的以议论来结束全文的文章,有参考价值。它总结全文,揭示主题,又使文章结构严谨。这样的结尾语段对于初中学生模仿记叙文的结尾是非常有帮助的,甚称是一个典范。如,在一次开平市统考中作文《     真美》,有许多学生选择《诚信真美》来作文,讲述一个诚信的故事,结尾就一句“诚信真美!”全文就戛然而止,没有论述“真美”美在哪里,如果能仿写《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经典结尾写法,探讨“诚信”之美,相信其不失为一篇美文。

三、让课外阅读助力作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中学生毕竟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常常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而且上学还是家长接送,保护得严严实实,生活阅历简单,生活体验少,接触社会的层面极其浅显,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不够深刻。同时,学生学习的教材篇目有限,内容有限。所以,仅靠生活经历与教材内容是远远不能满足写作需求的。记得一次全市统考,作文要求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结果七八成学生都是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西游记》等名著,千篇一律,都是初中阶段名著考查的书目。由此可知,我们的初中生阅读量是多么有限。要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当务之急就是引导学生重视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助力作文。

苏轼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就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内涵,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刻不容缓。

课外阅读是必须的,但我们在看课外读物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导学生要有选择性阅读

初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往往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种类阅读,而没有认真考虑自己喜欢看的课外书对自己的写作是否有帮助。课外书数量多,种类杂,而他们喜欢的书籍往往更多的是漫画书,或者追求刺激的、探险的,如,《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又或者青春言情类的书籍,甚至是不利于学生阅读的穿越、魔幻等网络小说。不良书籍对学生的写作作用不大,甚至会使他们的“三观”产生偏差。所以,教师就有责任教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书籍,例如,可以列个书目清单给学生参考,并不定时检查,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

2.指导学生学会做摘抄笔记

“不积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句、好段、好文章,不妨摘抄下来,然后鉴赏或仿写,甚至背诵。当持之以恒下去,聚集到一定量的素材,作文的时候就能活用素材,创新素材,随手拈来,妙笔生花。

3.引导学生合理利用

阅读不可能自然产生写作的行为,读得多不一定代表写得好,关键要学会使用曾阅读过的资源。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读物资源,这可谓是一门学问,说得太多,有可能成为“满堂灌”。如果不加以引导,不闻不问,又是一种“不作为”。初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模仿力高,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考虑在作文课堂上,以个别为典范进行讲解、引导,让学生学以致用,灵活使用课外阅读获得的资源。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也是难中之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决学生的写作之难,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利用作文素材。生活的点滴,教材的经典,课外的读物,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笔下的“源泉”。有素材,有积累,作品才能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蔡伟.新语文教学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陈子淩.如何根治初中生作文“恐惧症”[J].中国科技创新刊,2014(24).

猜你喜欢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教材
教材精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