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阳病三焦不利临证探析❋

2021-03-28肖海威林锋敏徐国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水饮三阳中焦

肖海威,林锋敏,徐国峰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 2.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05)

《伤寒论》[1]设三阴三阳病为纲,立愈病法度,纲举目张,统摄诸病,因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少阳病为六经病之一,一般认为少阳既不在太阳之表,亦不在阳明之里,其病邪居于太阳皮毛、腠理之内,阳明胃腑之外,因此少阳病为三阳病之半表半里[2]。三焦处于脏腑之外、躯体之内而“遍布胸腔、腹腔的一大网膜”,为人体气、水、火的运行通道[3]。

学界对少阳病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两派,经络脏腑派和表里八纲派。经络脏腑派多认为足少阳胆和手少阳三焦为少阳病的病位,少阳病具体而言就是胆与三焦的病变;表里八纲派的学者以胡希恕为代表,认为少阳处于半表半里,而半表半里恰与三焦处于皮毛腠理之里、胸腹脏器之外的定义相符。追本溯源而言,《伤寒论》中并无明言六经,仅有六病之说,然自朱肱撰《活人书》倡“六经”,后世方以“六经”代三阴三阳“六病”。严格意义上来说,以六经代六病并非张仲景的本意[4-5],因而笔者较为赞同后者观点,少阳病对应的具体病位当在三焦,因三焦不利而少阳诸症蜂起。

1 少阳之义

古人云:“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张仲景以三阴三阳设六病之名,自有深刻寓意,故欲明少阳病必先明少阳之义。

《伤寒论》少阳病篇仅有10条条文,其余内容多散见于太阳病篇。其中“少阳病欲解时”为其中一条,后世医家多认为该条文不能指导临床而将其束之高阁,此举难免有沧海遗珠之憾。幸而顾植山教授根据临证多年的体悟,将“欲解时”释为“相关时”[4, 6],为笔者及后学进一步理解“六经”实质拓宽了思路。

1.1 少阳者,火气内郁

《伤寒论》第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寅为一日中的平旦,一年中的正月。《史记·律书》[7]云:“寅,言万物始生螾然也,故曰寅”,建寅之时、建寅之月都为万物生机已萌,一派欣欣向荣之象,而对应人体亦是如此。《类经图翼》[8]:“及其历丑转寅,三阳始备,于是和风至而万物生,萌芽动而蛰藏振,遍满寰区,无非生意。”阳气经冬月潜藏之后,正月三阳始备,终于在寅月破土而出,此为少阳的生理状态。若阳气能正常生发萌芽,万物自当欣欣向荣,人体亦无他碍。但若阳气受缚,不得正常破土而出,则当郁于地底,万物不得阳气舒达,故而生机不畅。阳气郁久不得伸,从他道而出便沦为邪热郁火,此为郁久化热之理,亦为少阳病发基础。

1.2 少阳者,水饮上逆

《说文解字》[9]:“寅,髌也。正月,阳气动,去黃泉,欲上出,阴尚彊。”正月里阳气动而出,而伴之以水泉欲上行,此时的阴寒之气从冬月弥漫广布的状态逐渐聚集,加之阳气微盛化而为水。《说文解字》:“水……中有微阳之气也”,因水中有微阳之气,故而随正月之阳气微微上涌欲出。根据水的特性,“气滞水亦滞,水行气亦行”,生理状态下人体之水微动而润泽周身,病理情况下则为水饮之邪,而少阳为阳气郁郁勃发之时,病则水饮形成冲逆之势。

2 少阳病三焦病机

根据上文对“少阳病欲解时”的分析,阳气萌芽生发受阻,内郁化为邪热郁火,同时气停津聚化为水饮上逆,为少阳病水火之变。形成少阳水火之变的原因有三:一是胃气虚少。根据时令和胃气的关系,少阳为初春,为天气始暖、万物生发之初,故曰初阳、稚阳,对应人体为胃虚气少,“血弱气尽、腠理开”之时,而脾胃之气为中焦枢机,枢转无力则水火郁聚停滞;二是少阳主枢。古人观察日月星辰,将少阳归结为由阴转阳的枢机和节点[10],少阳进一步阳消阴长则传为以水病为主的三阴病,少阳必俱水病雏形,寒水渐盛、阳热渐衰则为虚寒水饮的太阴病,此正为阴阳之道;三是病在三焦。三焦为人体水火气流通之所,三焦不通利则水火弥漫散聚,三焦畅通方能水火交融、阴阳自和。

历代伤寒注家论述少阳病多从足少阳胆经着手[11],虽有提及三焦不利,多一笔略过或语焉不详。少阳病之三焦因何不利、如何不利,却无人详细言说,实为伤寒研究之缺憾。

2.1 从第96条论少阳病的三焦病机

毕伟博研究发现,张仲景的学术之“法”来源于法家之“法”,而经方条文与方证作为整体是可以佐证“法”的体系存在[12]。小柴胡汤证作为少阳病的本证,其中第96条更是研究小柴胡汤及少阳病尤为重要的条文。第96条包含7个“或然证”,方后含7个或然证的方药加减法,而此7证不仅孤立地阐述了证候变化的用药加减应对之策,其排列顺序却也暗含了少阳病三焦不利之具体病机。

可将7个“或然证”按照顺序对应三焦病位:“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外有微热,或咳者”。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论于上焦火郁。少阳病阳气受缚,郁而不伸则沦为邪火,而立足于六病全局,相较于三阴病而言,三阳病多为正气尚未耗殆,仍能与邪气相搏成抗争之势,邪火郁于胸中则发为胸烦;少阳为“东方生升之气”而主升主动。《素问·脉解篇》[13]云:“(少阳)所谓甚则跃者,九月万物尽衰,草木毕落而堕,则气去阳而之阴,气盛而阳之下长,故谓跃”,少阳郁火升跃故而口渴咽干。此句“胸中烦”可发展为邪热内陷中焦、水热互结的结胸,也可因津液虚少加重而成栀子豉汤证的“心中结痛”。“胸中烦而不呕”恰对应第96条的“心烦喜呕”,心烦和呕吐并见提示火郁和水逆并存的整体病机,心烦而不呕则上焦火重而下焦水轻,为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此时去半夏之温、人参之甘以除抱薪救火之弊,加瓜蒌实苦寒通泻上焦郁火。“或渴”为郁火灼伤津液,故去辛温之品,加大人参的用量,以甘寒的性味凉润生津,加苦寒之瓜蒌根清解郁火。

“或腹中痛”论于中焦胃虚。《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嘿嘿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少阳病血弱气尽,胃虚而邪风入中,正邪相搏,故而默默不欲饮食。胃虚本有“腹中痛”,此腹痛因正气不荣所致,程度较为轻微,疼痛绵绵时而发作,故去黄芩以防苦寒败胃。方后注明“加芍药三两”,应为水血结滞时的变法,也合乎少阳的病传变化。

“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论于下焦水逆。曹颖甫《经方实验录》[14]言:“盖胸中属上焦,胁下则由中焦而达下焦,为下焦水道所从出”,胁下痞硬则为水饮自下焦水道出而停聚于中焦胁下,此类水饮停聚轻则为柴胡汤证宜以汗之,重则为十枣汤证当峻下逐水。水停于中焦偏外则见胁下痞硬,自下焦冲逆至中焦偏里位则发为心下悸,停于下焦正位,水饮不化而阻隔膀胱则为小便不利。原文中加减法亦可体现下焦饮逆的治法,胁下痞硬则去甘壅之大枣,加牡蛎利水。《伤寒论》第395条:“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即为牡蛎利水以散结之明证;心下悸、小便不利则去黄芩,因其苦寒之性不利于水饮温化,加茯苓以淡渗利水。

“或不渴,外有微热”论于上焦郁火轻。三阳病依六病次序依序病传,少阳为半表半里而以郁火凸显,今“口不渴”为少阳上焦郁火未灼及津液,而“外有微热”正喻示少阳病逆病传次序,有传至太阳的趋势,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15]中指出:“身热不渴为表有热”,正此象也。

“或咳”论于下焦饮逆重。少阳病水饮起于下焦,呈冲逆之势,水饮逆犯中焦则“干呕不能食”,停于中焦与上焦之间的胁下则发为痞硬,若水饮更盛,继而往上凌射上焦则见咳逆。故而去参枣姜等甘滋之品,加五味子、干姜助温化之力。

2.2 第230条可佐证少阳病的三焦病机

张仲景在《伤寒论》第230条自注,服小柴胡汤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小柴胡汤以柴胡为主药,合化饮、健中之品共奏疏利三焦、推陈致新之效。分而论之,上焦既有火热内郁,又有自下焦逆冲而来的水饮,其本在于阳气的生发受碍,故而“上焦得通”则郁火自消。阳气挟水饮上冲,如若气畅路通,自当化为生理状态的津液下灌,泽润周身,此为津液得下。《黄帝内经素问集注》[16]曰:“(阳明胃气)亦行气于三阳也……此三阳之气,亦胃腑之所生也。”三阳为胃气多少之形容,而少阳为三阳之末,胃虚气少,待 “谷气来”胃气得复,则脉“徐而和”,此即胃气因和之意。

3 典型病案

患者,女,57岁,2018年4月2日就诊:主诉反复胸闷心悸2年,加重1周。患者2年前因胸闷痛在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遂于该院行PCI术,术后仍有胸闷、心悸时作。1周前劳累后胸闷心悸加重,遂来求诊。刻下症见胸闷心悸,头晕时眩,恶寒肢冷,潮热汗出,头汗较多,口干略苦,咽干饮多,凉热不避。双眼干涩发红,视物模糊。纳可,胃胀,食后加重,时有反酸,刷牙恶心,大便每日一行偏干欠畅,小便黄,寐欠佳多梦,腰腿酸痛,神疲乏力,下肢按之略肿,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细。辨为少阳病,证属胃虚饮逆、火郁上焦,方用小柴胡汤。处方:柴胡48 g,黄芩18 g,法半夏24 g,人参18 g,生姜18 g,大枣24 g,炙甘草18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二诊:患者诉胸闷心悸大减,后守上方量减半加龙骨、牡蛎各9 g,7剂后胸闷心悸再未发作。

患者所述诸症纷纭,但皆符合少阳病的病机。中焦胃虚,枢机不运,下焦水饮冲逆,故而胸闷心悸,头晕时眩,反酸,下肢略肿。胃虚运化不足,故腹胀,食后加重。胃津亏虚,渐至火郁上焦,故见出汗、眼干发红、口干略苦、溲黄、多梦等;津虚血弱,故而腰腿酸痛、大便偏干、寐差、乏力疲劳,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细为胃虚而水火兼见之象。故辨为少阳病,方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三焦,推陈致新。

临床上少阳病理法多用于对治外感卒疾,对内伤杂病的探讨却殊为少见,张仲景立六病法度,断不致独论伤寒外感。笔者在临床上亦多见以少阳理法疗愈诸多杂病的案例,只需谨守其三焦精准病机,即能达到覆杯而瘥的疗效。

猜你喜欢

水饮三阳中焦
畅通中焦选对药
李生财论治湿阻中焦型慢性胃炎经验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大土三阳书画作品
肠鸣腹泻30年,竟是“水饮”作祟
三阳发布新款索尼E卡口85mm F1.8 ED UMC CS镜头
黄帝内经:着至教论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之解析
《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证的证素辨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