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亭市羊布鲁氏菌病防控现状及探讨

2021-03-28潘雅娜李帅帅

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畜间布鲁菌布病

潘雅娜,李帅帅

(华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平凉 74410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家畜中,羊、牛、猪最常发生,且可以传染给其他家畜。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其他组织的局部病灶。

1 病原

布鲁菌为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无芽孢鞭毛,有形成荚膜的能力。其菌属有6个种,即马耳他布鲁菌、猪布鲁菌、沙林鼠布鲁菌、绵羊布鲁菌和犬布鲁菌,引起羊感染布病的为其中的马耳他布鲁菌。本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水、土壤、粪尿中均可存活。但对湿热敏感,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强。

2 流行病学及症状

本病的易感动物范围很广,但主要是羊、牛、猪。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及带菌者,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流产或分娩的胎儿、胎水和胎衣,产后患病母畜的乳汁和患病公畜的睾丸炎精囊中也还有该菌。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即通过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而感染。另外通过皮肤、结膜、交媾、吸血昆虫也可感染。

病羊感染后多为隐性感染。怀孕母羊主要发生流产,一般发生在怀孕后3-4个月,流产后病羊体温升高;公羊主要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其他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以及关节炎、滑液囊炎引起的跛行。

3 防控现状

近年来,华亭市布鲁氏菌病疫情严重,对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我市全体畜牧兽医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四年全方位的采血检测和免疫,逐步掌握了我市畜间布病发生现状,科学判断了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确保了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3.1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对我市畜间布病的发生情况、流行区域、饲养条件、母畜流产数、公畜睾丸炎数、关节炎数、病死畜及流产分泌物的处理、购入与检疫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累计排查养殖户3 900余户,调查羊34 569只,黄牛567头,奶牛312头。

3.2 实验室检测情况

3.2.1 检测材料与方法 实验开始前,先准备布鲁氏菌琥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抗原各一瓶、阴性血清一瓶、阳性血清一瓶、待检血清、微量移液枪一把、洁净玻璃板。首先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筛选,对出现凝集阳性的血清再进行布鲁氏菌试管凝集反应进行复检。判定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GB/T646-2002《动物布鲁氏菌诊断技术》操作与判定。

3.2.2 检测结果 2014年共检测羊、奶牛、黄牛7851头(只),检出阳性家畜252头,阳性率3.20%;2015年共检测羊、奶牛、黄牛15 607头(只),检出阳性家畜732头,阳性率4.69%;2016年共检测羊、奶牛11 990头(只),检出阳性家畜161头,阳性率1.34%。从检测结果来看,2015年布病在我市畜间感染情况最严重,经过近几年的检测净化,布鲁氏菌病在我市畜间感染情况已初步得到控制。

3.3 免疫工作开展情况

2014年,平凉市根据我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生情况,将我市列为布病防控一类区。2014、2015年我市布病防控主要以监测净化为主。在2015年我市畜间阳性感染率提高和周边地区布鲁氏菌病疫情严峻恶化的形势下。因此,2016年省、市将我市列为全省布病免疫试点市,要求采取免、检相结合的防控策略。在2016年春季开展了羊口服免疫工作,并在免疫后的1、2、6、7月与市上一起进行了免疫评估工作。评估结果显示,我市免后1月、2月、6月、7月的转阳率分别为50.6%、20.7%、8.8%、2.9%。2017年我市开展了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布病基线调查工作,全年共检测羊、奶牛1 009头(只),其中羊882只,检出阳性羊3只,阳性率0.34%;奶牛血清127头,检测出阳性1头,阳性率0.78%。从检测结果来看,我市布病免疫工作成效显著。

4 防控措施

羊感染布鲁氏菌病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只有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全面落实防控责任,加大检验检疫力度、细化防控工作方案和监测净化目标任务才是防控工作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

4.1 落实组织领导

全面落实防控责任,是防控工作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要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工作方向,遵循“政府领导、疫控执行、群众监督、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将布病防控工作确保人畜安全。

4.2 加强检测净化

4.2.1 种畜布病检测 在全市范围内对所有养羊场(户)开展种畜布鲁氏菌病净化检测工作,对所有种公羊进行采血检测,将检测结果以正式检测报告形式反馈个养羊场(户),对阳性种畜及时捕杀,并对同群羊只全部进行检测;对阴性种畜备案登记,以后每年至少对其检测一次。

4.2.2 常规检测净化 开展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布病基线调查工作,对全市饲养的羊、奶牛、黄牛进行检测净化,根据全市家畜存栏量、养殖场(户)在全市的分布以及布鲁氏菌病上一年在全市的流行情况确定检测数量,力求做到能反映本辖区的实际状况。

4.2.3 布病阳性畜处置 对检测出的阳性畜,严格按照《布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及时报动物卫生监督所进行强制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4.3 做好布病免疫

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致使化学药剂不易生效,对患病动物一般不予治疗,而是采取扑杀等措施。布鲁菌的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刺激宿主特异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提高巨噬细胞活性,从而消除细胞内的细菌。从目前布病防控技术上来看,疫苗接种是控制本病最有效的措施。为早日控制我市布病发展形势,恢复良好的养殖环境,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扎实做好布病免疫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猜你喜欢

畜间布鲁菌布病
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部署
山西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畜间炭疽防控排查督导工作
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控措施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广西羊种布鲁菌病菌株种型鉴定及评价
青海畜间包虫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布鲁菌缺失疫苗株M5-ΔznuA和M5-Δbp26-ΔznuA的构建及毒力和免疫原性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