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研究

2021-03-28杨琛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血粘度稳定型活血

杨琛

冠心病是当前心血管系统常见、多发疾病之一,近年,该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并呈增加趋势。冠心病往往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部分患者还会合并暂时性心肌缺血,出现胸闷等症状,对于部分严重者还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现阶段,临床开始关注中西医结合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西医临床治疗期间,往往采取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尽管西医治疗具有快捷、方便等特点,但是治疗效果欠佳,且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因而,本研究对2019 年1~12 月本院接收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12 月本院接收的100 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最小56 岁,最大78 岁,平均年龄(65.82±4.56)岁;冠心病病程1~14 年,平均冠心病病程(5.26±3.39)年。观察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最小53 岁,最大77 岁,平均年龄(65.79±4.61)岁;冠心病病程1~12 年,平均冠心病病程(5.31±2.4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3]:①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相符;②年龄在80 岁以下;③近7 d 心绞痛发作>5 次;④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书面文件。排除标准[4]:①合并恶性肿瘤;②有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③合并急性心肌梗死;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⑥存在出血倾向。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具体用药:单硝酸异山梨酯(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39)口服20 mg/次,2 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口服100 mg/次,1 次/d;辛伐他汀(山东鑫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420)口服20 mg/次,1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用药:银杏达莫注射液(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140)20 ml/次,1 次/d 静脉滴注;通络活血汤:葛根10 g,水蛭5 g,白芍10 g,延胡索15 g,丹参10 g,甘草15 g,当归10 g,何首乌20 g,黄芪30 g,田七15 g,法半夏6 g,温水煎煮200 ml,口服1 次/d。两组均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治疗效果。效果判定标准:胸痛、心悸、出汗、恶心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心电图检查提示正常,表示显效;上述临床症状基本减轻,心绞痛发作时间明显缩短、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经心电图检查提示S-T 段降低,表示有效;上述症状及检查结果无变化或加重,表示无效[5]。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③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血糖异常、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治疗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1、19、10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6、21 和3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0.05)。

2.2 两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分别为(8.78±0.49)min/次、(13.05±2.19)次/周,观察组分别为(8.69±0.79)min/次、(12.86±1.87)次/周;治疗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分别为(5.06±0.57)min/次、(5.06±0.37)次/周,观察组分别为(2.06±0.28)min/次、(1.45±1.06)次/周;治疗前,两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5、0.467,P=0.495、0.642>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04、22.736,P=0.000、0.000<0.05)。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分别为(5.73±1.50)g/L、(6.70±1.33)mPa·s、(2.01±0.43)mPa·s,观 察 组 分 别 为(5.78±1.52)g/L、(6.67±1.32)mPa·s、(2.00±0.42)mPa·s;治疗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分别为(5.17±1.45)g/L、(6.43±1.30)mPa·s 和(1.62±0.29)mPa·s,观察组分别为(3.72±1.04)g/L、(4.45±1.03)mPa·s 和(1.28±0.22)mPa·s;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6、0.113、0.118,P=0.869、0.910、0.907>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6、8.441、6.605,P=0.000、0.000、0.000<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2 例血糖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发生4 例血糖异常,3 例肾功能损害,3 例肝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14<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中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冠心病疾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危害相对严重的一种,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造成的,与此同时,具有不同程度的远端血管阻塞、血栓等,属于缺血性心绞痛。因为西医治疗具有操作方便、简单等特点,进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常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大约30%的患者经过西医治疗无法取得显著效果。中医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归于“麻痹”、“心痛”的范围内,其是由于痰瘀阻塞、气血不畅等引起的,所以,建议根据具体病症治疗痰浊、气滞,以此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西医基础上结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和通络活血汤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予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以减轻临床症状,同时可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其作用机制如下:首先,银杏达莫注射液组成包括银杏总黄酮和双嘧达莫,其中,双嘧达莫可以更好的控制受体血小板聚集状况,使血液粘度降低,加快血液循环速度,银杏总黄酮可以更好的扩张冠状动脉,使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其次,通络活血汤组成包括葛根、水蛭、白芍、延胡索、丹参、甘草、当归、何首乌、黄芪、田七、法半夏。丹参具有调畅气血作用,而且能够安神定志、养身补心;田七在止痛活血中具有显著作用,而且能够化瘀活血;联合田七、丹参能够达到止痛调气、化瘀活血功效;黄芪能够健脾补脾气,及早恢复脾脏功能,将机体内部痰湿泄气去除。药物组成中,法半夏能够化痰燥湿,缓解机体血脂代谢。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分析,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通络活血汤,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机制如下: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破裂及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进而造成血小板异常,使得血液呈高粘状态,进而造成血液供应减少,具有胸痛、心悸、出汗、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部分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对于病情严重者则会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部分为心源性猝死,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现阶段,主要通过手术和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主要按照改善血液循环、血管痉挛及抗凝原则进行,单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是常用治疗药物,虽然以上药物具有一定成效,但是西医治疗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而且不良反应较多。结合中医治疗,可进一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高。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络活血汤、银杏达莫注射液两种药物安全性较高,其可以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以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总之,予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除提高治疗效果外,安全性高,而且能够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猜你喜欢

血粘度稳定型活血
基于单片机的血粘度测量系统设计
高血压患者血粘度增高怎么办
活血化瘀结合综合干预指导对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调节受损患者的影响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