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芦笙悠扬寄乡愁

2021-03-28郭小旭

乡村地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芦笙苗家苗族

郭小旭

藏在深山人未知,竹林深处有人家。

从榕江县平江镇向东北出发,我们在群山间蜿蜒前行,路过一片挺拔高耸的楠竹林,郁郁葱葱,给阴郁的冬天增加了几许盎然生机,随行的潘老师说,见到竹林就代表我们快到了。

果不其然,几分钟后,一个顶端立着两把芦笙的简朴寨门显现,我们来到了此行目的地——滚仲村。

藏在群山环抱间的滚仲村是一个苗汉聚居,以种、养殖业为主的传统村落,这里的人们过着传统的男耕女织、晨出暮归的农耕生活。

正午的滚仲村十分安静,偶见孩童和黑乎乎的小狗在寨中的小广场嬉戏。驻村的潘书记告诉我们,滚仲人喜欢跳芦笙舞,俗称踩歌堂,每逢节庆,都要在小广场热热闹闹地跳起来。

我们一边欣赏着村中枯李树、竹篱笆和老木楼构成的冬日美景,一边去往黔东南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芦笙舞的代表性传承人杨胜金老人家了解苗族芦笙舞的情况。

路过一篱笆边的小木房时,一个少女跑出来和我们打招呼,三两句交谈后,少女说杨胜金老人是她的堂爷爷,她正要去与婶婶们学绣花,邀我们同行。

没多远就见枯李树下的院坝里,几个身着艳丽苗族服饰的妇女和一小女孩围坐在火盆前,大人绣花,女孩翘首观看,一片欢声笑语。

我们在堂屋见到了杨胜金老人,房间的墙壁上挂满了老人带队出去表演苗族芦笙舞的照片。七十多岁的杨胜金是名退休老师,兴许是经常吹奏芦笙,精神十分矍铄,虽已退休,但他常常去村里的小学教孩子们吹芦笙。

据介绍,在整个榕江县做笙管的竹子(羊竹)只有滚仲和计摆两地才有生长,所以滚仲的苗族芦笙制作技艺和芦笙舞享有盛名。

老人告诉我们,滚仲的芦笙舞承载着滚仲人的辛酸发展史,过去滚仲曾繁极一时,苗王统治时修城墙、城门,设衙门,创造了一个“三千滚仲,八百养庸,七百养乃”的盛世,滚仲人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明末清初,朝廷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辖,打压滚仲,苗王奋起反抗,最终不敌朝廷兵败,幸存下来的人们被迫带着心爱的芦笙背井离乡。光绪、民国年间前后,流散各地的人们陆续返回故里,沉寂了一百多年的芦笙才重新回响在这高山之巅。

滚仲芦笙舞再现了滚仲苗族人民迁徙和定居后的许多生活画面,舞蹈不但有很高的藝术欣赏价值,而且为世人研究滚仲这支苗族支系的历史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信息。

在我们的邀请下,杨胜金老人在院子里为我们吹奏了一曲婉转悠长的芦笙,身着苗衣的小女孩西西跟着芦笙翩然起舞,让我们很是感动。

滚仲的男女老少都穿苗衣,干活穿便装,过节着盛装。除了在地里劳动外,妇女的闲暇时间就是刺绣做衣服,他们制作的苗族“百鸟”服饰工艺精美,盛装白羽衣更是精美绝伦。

在杨胜金老人家的院坝里,少女杨秀云和她的婶婶们手中的绣针飞舞,五颜六色的线来回穿梭,一个个精致的图案慢慢成形。

杨秀云告诉我们,别看绣一个图案要不了多长时间,但做成一套盛装往往要花上几年的时间,从领口、衣袖、套袖、衣襟、盘肩、衣脚、围裙、裤、裙、绑腿(裹脚)等都要绣上精美的花鸟图案,还要用鸭和鹅的白羽毛洗净晒干置于外裙底边。

在我们的央求下,杨秀云回家为我们换上了美丽的盛装,苗家姑娘穿盛装极其复杂,一般由同性长辈帮忙,从梳妆打扮到绑腿、穿围裙、上衣,佩戴银饰,捆发带头饰,往往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换上盛装的杨秀云多了几分苗家少女的娇羞,虽未上妆容,但一颦一笑都让人陶醉。

随后,热情的杨秀云给我们做了一回向导,带着我们看遍了寨子的各种美景,听她讲述了各种苗族习俗和趣事,还习得了一两句简单的苗话,偶遇老阿妈打招呼,随行的潘老师用苗话开玩笑地问:“我们三个谁最漂亮?”得一句“你们三个都漂亮”的回答时,我们都笑开了花,山乡的人们就是这么淳朴暖心。

天色暗淡时,我们与阿妹、阿妈、阿公告别,想起小时候与家人的别离也是如此,留下一缕乡愁,带着一份温情,我们辞别滚仲。(责任编辑/谢予谦)

村寨信息:

区位:黔东南州榕江县平江镇滚仲村

交通:贵阳—厦蓉高速—211国道—江育街—滚仲村

乡村特色:滚仲村是典型的苗寨,这里芦笙悠扬,逢苗族节庆到村子里,都能看到苗家人在村子芦笙场上吹奏芦笙、跳芦笙舞。在村民家里转一转,还能欣赏到手巧的苗家姑娘的刺绣作品。当然,这里苗家长桌宴上的美食也非常值得品尝。

猜你喜欢

芦笙苗家苗族
岜沙芦笙节
补妆
苗家歇饮
一颗柿子
苗家小阿妹
你好,芦笙
醉了雷山(敬酒歌)
芦笙恋歌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