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屋苗寨

2021-03-28高洁

乡村地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芦笙情歌歌舞

高洁

发源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盐仓镇石缸洞的乌江南源“三岔河”和发源于赫章县辅处乡兴旺龙井的乌江北源“六冲河”像两条巨龙腾云驾雾而来,在黔西、织金、清镇三市(县)交界处的“大鹏展翅”景点交汇,形成了一泻千里、波涛滚滚的乌江干流,两河交汇处就是远近闻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苗寨。

化屋明珠——歌与舞

曾经的化屋村只是乌蒙大山深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这里生活着一支文化独特的苗族支系——歪梳苗,因苗族少女们多在耳畔发髻上斜插一把木梳而得名。歪梳苗300年前就迁徙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隐居。如今,因这个苗族支系独特的头饰、服饰、歌声、舞蹈,化屋村得以走出深闺,闻名全国。

极具魅力的歌声和舞蹈是化屋村最耀眼的明珠,走进化屋村,就如同走进了一片律动的歌舞海洋。

化屋村苗族民歌种类繁多,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要属情歌了。歪梳苗是一个自由恋爱的民族,每逢农闲或苗俗节庆日,情窦初开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就会聚在一起唱情歌,被称之为“踩月亮”或“串月亮”,有时从白天唱到黑夜,有时又从晚上唱到天明。演唱形式最初为男女对唱,当主唱者唱到尾句时,对方为了表示赞赏、爱慕、要求、希望、提问等,便加声进来,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自由体二声部重唱。加声部分,有合唱帮腔之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屋苗族情歌出现了转调的现象,一般出现在尾衬句及加声部分,通常转入下五度调,也有少数转入下二度调;在出现反唱的同时,加声比较灵活,有时在歌头,有时在歌尾,有时在中间。在一些演唱中,还有二、三人有意识地加声,因而出现三、四声部,比原来的两声部更加丰富多彩。如今的化屋多声部无伴奏苗族情歌,被誉为“东方交响诗”,《月亮出来月亮黄》《阳雀声声在呼唤》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首,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月亮出来月亮黄》描绘了苗家女儿心生爱慕于郎,但却羞涩表达的情景,呈现了高山深谷间男女隔山求爱,相互回应的热恋景象。《阳雀声声在呼唤》唱的是一对苗族儿女感人的爱情故事,用淳朴悠扬的歌声表达了苗族儿女对爱情的向往。

神奇的“打鼓芦笙拳舞”

化屋的苗族自古就能歌善舞、喜乐尚拳。其舞蹈主要分为“芦笙拳舞”“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等表演形式。其中,“芦笙拳舞”具有鲜明而规律的节奏,即使是在抒情缓慢的段落,也要保持节奏的跌宕起伏。“芦笙拳舞”的基本动作中欢快跳跃多,表演“芦笙拳舞”时,领舞的芦笙手吹奏在前,带头跳出多种队列和造型,演出者随着芦笙曲的轻快节奏,时而摆手跳跃、时而跨步冲拳、时而单打、时而对练,这些动作节奏鲜明、刚柔相济,文体结合,给人以美的感受。化屋“芦笙拳舞”传承人赵玺云告诉我:“化屋‘歪梳苗是从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洞庭湖一带迁徙而来的,在迁徙过程中,一路的奔波、一路的战争、一路的心酸。”战争中有鼓、有芦笙,用鼓和芦笙激励勇士们的士气,“打鼓芦笙舞”就是在大迁徙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传,古代苗族同胞在对敌斗争中吃了败仗,剩下几十个苗族同胞逃到洞庭湖的森林中,敌人搜山的时候,苗族同胞们用木棍击打空树干,发出“咚咚咚……”的响声,敌人听到响声后,认为苗族同胞正在打鼓司号,集结战将,恐遭反击惶恐退兵。后来,苗族同胞们为了纪念先辈们在惨烈战争中的勇敢和悲壮,先后编排出“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棍术拳舞”,并一代代传承下来。随着这些传统舞蹈先后被搬上舞台,传承者大胆创新,把“芦笙拳舞”“板凳拳舞”“棍术拳舞”三舞合一,就形成了今天的“打鼓芦笙拳舞”。

“打鼓芦笙拳舞”表演的时候,芦笙音乐跟鼓点相配合,演员阵形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而变化。音乐由轻到重、由缓到急,鼓点由疏到密,有时如潺潺流水,有时如万马奔腾,有时如和风细雨,有时如雷霆万钧。演员随音乐腾挪跳跃,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舞曲进入高潮部分,一个演员抡着板凳冲上舞台,另一个演员也抡起一根齐眉棍紧随而来,与“板凳拳舞”表演者对打,表演惊心动魄、让人目不暇接。

《苗韻化屋》诠释化屋“歪梳苗”文化的根和魂

神奇的山水孕育了化屋歪梳苗,富集的音乐元素和与生俱来的歌舞才艺,让化屋苗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歌舞。独特的多声部民歌和转调唱法,将舞蹈和武术融为一体的“芦笙拳舞”和“打鼓芦笙拳舞”,无不沉淀着化屋苗寨独特的文化印记。

为了将化屋“歪梳苗”文化发扬光大。今年,贵州省文化馆和黔西市联合打造了一台自然山水实景演出——《苗韵化屋》节目。《苗韵化屋》糅合了“化屋多声部无伴奏苗族情歌”和独特的“打鼓芦笙拳舞”,将武术的奔放剽悍之美和舞蹈的流畅柔媚之美融为一体,配以芦笙吹奏,手鼓击拍,热烈豪放,给人以美的视觉冲击力和愉悦的精神享受,以朴素的方式表达苗族男女青年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苗韵化屋》演员基本上都是化屋村的苗族同胞,他们用激情向山外的客人诠释化屋“歪梳苗”文化的根和魂,让游客穿越时空体验到不一样的乡愁情怀。

化屋苗族歌舞是歪梳苗文化之根,是歪梳苗同胞的文化源泉和精神支柱。灵感来自祖先千百年来的迁徙奔波生活,重现了曾经的战争场景和生活情景。千百年来,化屋苗族同胞们用歌声舞步驱散忧愁和悲伤,笑对生活的磨难和人生的挫折,怀着美好的心情去迎接新的生活。歌舞成为歪梳苗同胞生命的一部分,无论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苗族歌舞始终相伴,贯穿了生命的全过程。无论在哪里,苗族歌舞永远滋养着这个生生不息的民族。

化屋苗族歌舞是歪梳苗文化之魂,不仅吸引了一些散落在省内外、甚至漂泊在异国他乡的苗族游子前来寻根,还吸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学者到此考察。

难能可贵的是化屋村一大批歪梳苗男女青年更新思想、改变观念,依靠自己的音乐天赋和音乐功底考进了省内外艺术院校,学习专业知识,走出山外,走向更大舞台,向外界展示了化屋“歪梳苗”文化的无穷魅力。

百年化屋苗寨,因苗族歌舞文化而“兴”。

神秘化屋苗寨,因苗族歌舞文化而“富”。

生态化屋苗寨,因苗族歌舞文化而“美”。(责任编辑/杨倩)

猜你喜欢

芦笙情歌歌舞
谈如何有效提高歌舞导演的创作能力
岜沙芦笙节
土家族情歌
歌舞欢庆“三月三”
你好,芦笙
春蜂
看大唐歌舞
芦笙恋歌
根性文化的芦笙
情歌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