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志雄用和法治疗恶性血液病经验

2021-03-27陈志雄古学奎

吉林中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血液病营卫调和

罗 曼,陈志雄,古学奎,蓝 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广州 510006)

恶性血液病是一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的统称,包括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中医学中与之相对应的名称为白血病、恶核、骨髓瘤、髓毒劳[1-2]。

陈志雄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临证30 余年,对血液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认为恶性血液病的发病多归因于气血、营卫、五脏等诸多不和导致正虚邪侵、耗髓损血,因而倡导以“和法”来进行治疗,笔者有幸师从陈教授学习,现撷取点滴以飨同道。

1 “和法”释义

“致中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自古以来,古人就追求中庸之道。儒家经典《中庸》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出了“中和”为天下畅达、万物生长之根本。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告知后人无论何种疾病,采取何种治疗方法,最终目的都是要达到“阴阳自和”,就能使该疾病获得“自然而然”地痊愈。此种追求自和的方法就称之为 “和法”,为中医八大治法之一。和之义唯一,和之法却变换无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辛开苦降、调和营卫诸法,从半表半里、半上半下入手,使人体机能恢复平衡,从而达到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疾病向愈[3-6]。陈志雄认为恶性血液病在中医属正虚邪实之证,使用“和法”方药治疗,可以调节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使其恢复到平衡状态,临床症状得以改善,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的目的。

2 “和法”治疗恶性血液病经验介绍

2.1 治疗恶性血液病之发热 恶性血液病常见发热,多因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反复感染所致[7],使用抗生素治疗常效果不佳,且往往会导致患者免疫力进一步下降,而使感染复杂化,症状得不到改善,为恶性血液病治疗的一大难题。而陈志雄曾对此类患者予以中医辨证施治,均可获得较好效果。

陈志雄精研中医经典,注重辨证论治,工作态度严谨,认为辨病辨证是中医治疗的基础,严格按照患者的四诊资料,且四诊资料必为亲自获得,采取八纲及脏腑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遣方用药。若患者恶风发热,周身疼痛,外感表证明显,则考虑为营卫不和之证。血液病患者营卫虚弱,易感外邪,因其阴血已损,又加之外感表证,径用汗法会加重气血的耗伤,只有用调和营卫之法,扶正祛邪,充盈卫气,调和气血,则外邪自解,常用桂枝汤加减,和营卫甘酸化阴,振奋阳气、驱邪外出。若出现寒热往来,则考虑患者正气虚弱,正邪相争于半表半里所致,此时当以“和法”的代表方剂小柴胡汤治之,方中柴胡质轻升散,既可解表散热,又可解半表半里之寒邪,专治寒热往来之症;另外柴胡之透泄之功又可解肝胆郁热、清痰热、退虚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提高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8-12],还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10],是治疗白血病高热的最佳药物,可加用适量太子参、麦冬等养阴。恶性血液病往往病情迁延,病程较长,故久病易致郁,肝失调达,气郁化火,内热郁结,此种发热无规律,随情绪变化而恶化,患者一般有胸胁胀满闷痛,沉默不语或心烦易怒,治当以疏肝理气、散热解郁[11],可用四逆散、丹栀逍遥散加减。鉴于血液病患者大多气血虚弱,发散不宜太过,故解郁宜选轻清透达之品。若患者早晨或上午发热较多,大量活动或过度劳累后加重,伴气短懒言,乏力纳呆等症,则考虑为脾胃虚弱,或劳倦内伤,伤血夺气,脾胃升降失常,阳气下陷,导致郁热内生。此时治当以升阳健脾、解热和中之法[12],常用升陷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若患者午后或夜间发热,兼见面色晦暗,舌有瘀斑,或见癥积肿块,又有瘀血客于肌腠,营卫受阻,似疟非疟,时冷时热,咳逆交作,骨蒸潮热,则考虑为患者气机不畅,血液运行不利,壅滞不通,瘀阻日久而致热,应以小柴胡汤加白芍、当归、桃仁、牡丹皮治之。若见日晡潮热,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则可能瘀血在腑,宜选用小柴胡汤或桃核承气汤加桃仁、白芍、丹皮治之。若见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午后或夜间热甚,伴口干舌红、少苔、便秘等,应考虑阴虚津伤,治当以滋阴敛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可选用清骨散、青蒿鳖甲汤加减,加牡蛎、肉桂等,以滋阴镇阳。

2.2 治疗恶性血液病之出血 陈志雄认为肝脾与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肝者,主疏泄,乃藏血之脏;脾主运化,乃统血之脏,则血藏于肝,统于脾,气血调达,血循脉中。而恶性血液病患者往往脾胃虚弱,脾失运化,胃失和降,致气血亏虚,精血不足,肝肾亏虚,机体处于因虚“失和”状态,虚不摄血,加之脾主统血,脾气虚弱,血不循经,故常见出血,经过放化疗治疗后,五脏之虚加剧,往往会出现出血加重[13-14]。对于这类患者,陈志雄往往从补虚入手,曾尝试使用建中汤类方治疗白血病出血取得较好疗效,认为肝脾调和,气机舒畅,周身气血津液充沛,外邪不侵、内毒不聚,方可达到阴阳调和、出血得止的疗效。

此外,毒邪内侵,深入营血,耗伤阴精,灼伤脉络,迫血妄行,或因气血亏虚、气不摄血,对于热象显著、因热失衡的患者,常使用犀角地黄汤或清营汤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合当归补血汤、二至丸等以滋阴补气养血,以扶正驱邪、平衡阴阳寒热,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出血停止。

2.3 治疗化疗相关毒副反应 化疗药本是一种药毒,取其以毒攻毒之功来治疗肿瘤,然而同时它对全身正气、五脏六腑及气血津液均有着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对脾胃的损伤最为直接和严重[15-17]。

陈志雄认为其病理病机主要包括三方面:1)脾胃气机升降失司,脾失运化,故可见纳呆、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2)胆气失和,毒邪内侵致胆气上逆或胆气失调,故出现口苦、恶心等症,亦可见失眠、心烦、心悸等胆气、心神不宁之症;3)脾胃气虚,脾胃正气损伤,脾虚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不足,故可见纳呆,腹泻,面色无华、疲乏等。对于化疗毒副作用的处理,温之则热邪加剧,寒之则脾肾阳气有损,补之则邪气越盛,攻之则正气有伤,唯有以“和法”治之最佳,而运用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气机、调和胆气,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生理状态及肝胆的正常疏泄功能。陈志雄调理脾胃气机常用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建中汤类方治疗。调理胆腑气机常用黄连温胆汤以疏胆降逆。

2.4 带瘤生存 恶性血液病难以治愈,大部分患者最终都会疾病复发,复发患者再化疗效果极差,对于这部分病人陈志雄主张“以人为本,带瘤生存”。

陈志雄认为恶性肿瘤病机复杂,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变化多端,唯“和”能调。治疗强调扶正祛邪,但祛邪不可伤正,扶正不可滞邪,要补泻兼施、寒热并用、升降配合、调和各脏,调和肿瘤造成的器质性、功能性紊乱,使失衡的阴阳、气血恢复到平衡状态。且在恶性血液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脾胃,因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是人的生发中心,保护脾胃使人体的正气之本得以固存,做到带瘤生存[18-19]。此亦为陈志雄“和”之观念之体现。

3 小结

陈志雄诊疗血液病数十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深厚的理论造诣。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时,注重辨证论治,对恶性血液病发热,根据发热病因、病机不同使用不同方剂调和营卫、气血、阴阳,治疗后均取得良心好效果;对恶性血液病出血,主张调和肝脾,使得气血津液充沛,外邪不侵、内毒不聚;对于化疗毒副反应及带瘤生存,主张调和脾胃气机,保护后天之本,使人体的正气之本得以固存。陈志雄将“和法”治疗理念贯穿于整个恶性血液病的治疗过程,收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血液病营卫调和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五味调和醋当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Orlicz空间中A-调和方程很弱解的LΦ估计
从“调结”到“调和”:打造“人和”调解品牌
论营卫与气血关系❋
调和h-凸函数和调和平方s-凸函数的 Fejér和Hermite-Hadamard型不等式
营卫关系、营卫病理中若干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