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竹叶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1-03-27朱瑞雪徐坤元曾方兴郑仲华

吉林中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淡豆豉淡竹叶生津

朱瑞雪,徐坤元,韦 宇,曾方兴,郑仲华

(1.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46;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4.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5.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医院,郑州 450007)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Brongn.的干燥茎叶,主要含芦竹素、印白茅素、白茅素苜蓿素、β-谷甾醇等。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等功效。临方用药时,药物的不同剂量会发挥不同的功效,因此临方药物剂量应用准确,方可显效。本文旨在收集历代名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及现代医者临床应用淡竹叶的经验,总结归纳淡竹叶的常用剂量范围、配伍规律、所致疾病等,以供临床参考。

1 经典名方应用及配伍

古籍中常用淡竹叶配伍不同中药治疗妊娠子烦、火盛内热而烦、心火炽盛、衄血、吐血等疾病。不同的朝代药物剂量换算也不尽相同,如东汉一两约13.8 g,宋金元一两约41.4 g,明一两约37 g,清一两约37.3 g[1];除此,淡竹叶亦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如一握、一把、几片等。如清《医学心悟》淡竹叶汤,淡竹叶(七片约3 g[2])清热除烦、利尿,配伍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二者共奏清心除烦之效,治疗妊娠子烦、火盛内热而烦等疾病;清《医醇剩义》加味泻心汤,淡竹叶(二十片约9 g)清心泻火,配伍灯芯草清心除烦,二者相伍加强清心泻火、除烦凉血之功效,主治心火炽盛,甚则衄血、吐血等疾病。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2.1 干祖望 干祖望认为耳鸣病机多为心肾功能失调,常用淡竹叶配伍木通、灯芯草发挥清心泻火、导热下行功效,淡竹叶入心经、清心火,用量多为10 g[3];认为舌根痛病机是心及肝胆火热旺盛、循经上犯,常用淡竹叶配伍生地黄、灯芯草、穿心莲发挥清泻肝火、凉血生津功效,淡竹叶清心泻火,用量多为10 g[4]。

2.2 吕仁和 吕仁和认为血尿的病机之一是心火下移、肾络受伤,常用淡竹叶配伍白茅根、小蓟凉血活血、清热利尿,淡竹叶清热利尿,用量多为10 g[5];认为消渴病晚期反复慢性泌尿系感染的病机是气机阻滞、癥结不化、血脉不和,常用淡竹叶配伍栀子清热泻火利湿,淡竹叶利尿通淋,用量多为10 g[6]。

2.3 周学文 周学文认为腹泻型肠应激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为脾虚湿盛、七情不畅,其郁而化热易致心火炽盛,常用淡竹叶配伍栀子、苦参清心除烦、补心泻心,淡渗利湿使心之郁热从小便下行,淡竹叶清心火、利湿热,用量多为10 g[7];认为失眠的病机是阴阳失调、水火不济,常用淡竹叶配伍黄连、竹茹、淡豆豉、阿胶清热除烦、交通心肾、调和阴阳,淡竹叶清心泻火、防心火过亢,用量多为5~10 g[8]。

2.4 段富津 段富津认为消渴病并出现血尿时病机以下焦湿热多见,治疗湿热型血尿,常用淡竹叶配伍白茅根清心利尿、止血止尿,淡竹叶清热利尿,用量多为10~25 g[9];认为长夏发热的病机多是湿温发热,常用淡竹叶配伍滑石清热利湿,淡竹叶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用量多为15 g[10];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机多有湿热,治疗湿热型慢性前列腺炎,常用淡竹叶配伍生地黄、甘草清热通淋、凉心滋肾,淡竹叶淡渗利湿通淋,用量多为15 g[11]。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仝小林 仝小林院士认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病机虽复杂难辨,但可运用“伏气温病”理论辨治,常用淡竹叶配伍知母清热生津,配伍柴胡、黄芩清解少阳表里之热,四药合用清表里热、利湿生津,淡竹叶清湿热,用量多为15 g[12];认为糖尿病合并抑郁之失眠的病因病机是肝血不足、虚烦内扰,常用淡竹叶配伍黄柏清心火、滋阴,配伍酸枣仁安神助眠,淡竹叶清心除烦,用量多为15 g[13]。

3.2 杨明会 杨明会认为绝经后女性反复尿路感染的病机是下焦有热或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在疾病前期先清热解毒调肝,常用淡竹叶配伍柴胡、黄芩清热燥湿利尿、疏肝解郁理气,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用量多为6 g[14]。

3.3 马融 马融认为婴儿痉挛症的病机有热、郁、虚三个阶段,治疗婴儿痉挛症之胃肠蕴热、余热未清证,常用淡竹叶配伍大黄、黄芩、黄连发挥清泻胃腑湿热功效,淡竹叶清胃泻热,用量多为10 g[15];认为痫症之热,或以清法凉散之,或以泻法导出之,常用淡竹叶配伍薄荷轻清疏散、解热于上,淡竹叶清心除烦,多用10 g[16]。

3.4 高树彬 高树彬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病机主要是“积常有”,以食积和热积多见,常用淡竹叶配伍连翘、栀子泻火除烦,配伍焦三仙消食和胃、健脾化积,各药合用共奏清上和中利下之效,淡竹叶清胃泻热、生津利尿,用量多为6 g[17]。

4 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生石膏 吕冠华治疗气阴两伤型呕吐,常用淡竹叶清热生津,生石膏清胃热、生津止渴,二者配伍清泄余热,热除津复而呕自消,其中淡竹叶10 g,生石膏20 g[18];周丽波等[19]治疗心火上炎型口腔溃疡,常用淡竹叶清心火,生石膏泻热除烦,二者相伍清心火、除烦热、益气阴,其中淡竹叶10 g,生石膏15~30 g;唐伟华等[20]治疗盗汗之热盛伤阴证,淡竹叶清热生津,生石膏清热泻火,二者配伍清阳明实热,其中淡竹叶6 g,生石膏20 g。

4.2 配伍黄连 王守儒治疗萎缩性舌炎之心脾两伤、阴虚火旺证,常用淡竹叶清热生津止痛,黄连清心降火,二者配伍清降心火保心阴,其中淡竹叶10 g,黄连10 g[21]。闫俊生等[22]治疗心火旺盛诸证,如复发性口腔溃疡、小儿多动症、荨麻疹、失眠等,淡竹叶清心火、除烦热,黄连清热泻火解毒,二者配伍清心经实火、生津除烦,其中淡竹叶9 g,黄连6~9 g;陈本善[23]治疗小儿惊厥之热极生风证,淡竹叶清心火、利小便,黄连苦寒清热,二者配伍清热泻火直折火势,使热去而神安,其中淡竹叶5~6 g,黄连8 g。

4.3 配伍生地黄 高建东治疗肾性血尿之心火下移膀胱、小肠证,用淡竹叶清热利尿、淡渗利窍,生地黄甘寒滋阴,凉血以制心火,二者配伍共奏清热利水养阴之效,其中淡竹叶10 g,生地黄30 g[24];谷群英等[25]治疗念珠菌性口炎之心脾积热型,用淡竹叶清心泻热,生地黄清热凉血,二者配伍加强清心脾积火之功效,其中淡竹叶10 g,生地黄12 g。邵征洋治疗小儿精神障碍疾病之心肝火旺证,如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夜惊并睡行症、焦虑症、刻板性运动障碍等,用淡竹叶清心火、除烦,生地黄养心肾阴,二者配伍除烦安神、交通心肾,其中淡竹叶6 g,生地黄6 g[26];黄世林治疗白血病之毒热炽盛证,用淡竹叶清热利尿,生地黄清热凉血,二者配伍既可清下焦之热,又可凉血止血,其中淡竹叶10 g,生地黄30 g[27]。

4.4 配伍淡豆豉 王承龙治疗睡眠障碍之肝气郁结证,用淡竹叶清心除烦,淡豆豉除烦,二者配伍除胸中烦躁之气,有清心安神之效,其中淡竹叶10 g,淡豆豉15 g[28]。朱晶晶等[29]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之肝郁血虚证,用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淡豆豉宣发郁热,二者配伍上宣下泄,共奏清热除烦安神之力,其中淡竹叶10 g,淡豆豉10 g。

4.5 配伍露蜂房 胡志红[30]治疗牙周炎之胃热证,用淡竹叶清胃热、利湿,露蜂房以毒攻毒、消肿止痛,二者配伍清泻阳明胃腑湿热,其中淡竹叶12 g,露蜂房10 g。

4.6 配伍白茅根 沈英森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之湿热下注证、肾炎水肿之湿热内蕴、风水泛滥证,用淡竹叶清热淡渗利尿,白茅根清热利尿,二者相伍增强清利湿热之效,其中淡竹叶10 g,白茅根30 g[31-32]。李竞等[33]治疗慢性肾炎之肾虚湿热证、急性泌尿系感染之湿热下注证,症见尿血,用淡竹叶清心火解热、利尿通淋,白茅根凉血止血,二者配伍既可清热凉血,又有生津养阴之效,其中淡竹叶5~6 g,白茅根30 g。

4.7 单用 吕华[34]治疗特发性水肿,用淡竹叶(每日1 次,连续1 个月)泡水当茶饮以利尿消肿,淡竹叶1~2 g;陈民胜等[35]使用淡竹叶饮(每日3~6 次,水煎服)辅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淡竹叶清热解毒、生津利尿,淡竹叶单次用量50 g,单日最多可用至300 g。

5 小结

通过总结古籍方剂、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淡竹叶的经验,得出汤剂中淡竹叶的临床用量范围为3~25 g,常用量为3~15 g;水煎代茶饮时,最少可用1 g,最大可分次共用至30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找寻淡竹叶的最佳用量及配伍经验。如淡竹叶清热泻火,配伍生石膏、黄连、露蜂房、连翘、生地黄等,治疗耳鸣、舌根痛、口腔溃疡、念珠菌性口炎、牙周炎、腹泻型肠应激综合征、失眠、婴儿痉挛症、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惊厥、妊娠子烦等,多用3~15 g;除烦止渴,偏于清心除烦者,常配伍淡豆豉、黄柏等,偏于生津止渴者,常配伍生石膏、黄连等,治疗呕吐、萎缩性舌炎、盗汗、睡眠障碍、围绝经期失眠等,多用5~10 g;清热利尿,配伍白茅根、滑石等,治疗血尿、急慢性泌尿系感染、发热、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肾炎等,多用5~25 g;淡竹叶单用代茶饮以利尿生津,治疗特发性水肿、多发性骨髓瘤等,最少可用1 g,单日最多可用至300 g。

淡竹叶具有抗炎镇痛、抑菌、利尿、降脂、保肝、抗衰老、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收缩血管等药理作用。淡竹叶临床应用安全,无明显毒性及致突变作用,但不适用于无实火、湿热者及体虚有寒者,同时淡竹叶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故糖尿病患者慎服。淡竹叶根可堕胎破血,故孕妇、先兆流产者禁用,但相关文献较少,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另需说明的一点,现代医家临床常将竹叶与淡竹叶混淆使用,但其临床功效亦有不同,如钟赣生主编《中药学(第九版)》,将竹叶与淡竹叶分开记载,竹叶与淡竹叶均可清心除烦、利小便,竹叶清心热的效果较好,且清胃热,又可治上焦风热;淡竹叶擅长清下焦小肠及膀胱之火热,导热下行利小便。虽与古籍中记载稍有不同,也可说明在临床应用时不可将两药混为一药进行使用,应注意药物使用的规范与疗效。

猜你喜欢

淡豆豉淡竹叶生津
淡竹叶多肽的提取及抑菌性研究
96例北方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特点及方案汤剂治疗效果观察
淡豆豉透汗又除烦
清热小验方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淡豆豉UPLC指纹图谱
淡竹叶消暑除烦功效好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润肠生津方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便秘60例临床观察
淡竹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