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从脾胃论治终末期肝癌

2021-03-27蒋思聪

光明中医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终末期健脾脾胃

蒋思聪 王 昊

原发性肝癌[1]简称肝癌,是指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由于多数肝癌对放化疗不敏感,且其肝功能达不到放化疗要求,因此目前西医治疗常选择手术切除肝癌组织,但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多至中晚期,且患者常伴有肝硬化征象,肝功能储备能力不足,手术风险较大,加之肝癌术后复发率较高,患者生存质量不增反降。因此针对肝癌终末期患者,中医通过对患者辨证论治,三因制宜,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上有明显优势。

1 中医对肝癌病症认识的历史渊源

肝癌,当属中医“肝积”“癥瘕”“肝聚”“积聚”“肥气”“臌胀”等范畴,古籍中虽无明确“肝癌”病名,但针对肝癌所致的病症及其临床表现已有明确记载。“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难经·五十六难·论五脏积病》)。“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积气在腹中,久不差,牢固推之不移者……按之其状如杯盘牢结,久不已,令人身瘦而腹大,至死不消”(《圣济总录》)。“诊得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邪气走心下,足肿寒,胁痛引少腹”(《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积聚牢坚不软动,胃弱溏泻不堪攻,奔豚发作状欲死,气上冲喉神怖惊”(《医宗金鉴》)。这些记载描述了发于胁下的积块具有按之则痛、推之不移的特点,多伴有腹胀、消瘦、呃逆、食欲减退等临床表现,且病情发展快,预后不良,与现代医学中的肝癌相似。随着目前研究进展,现代中医对肝癌有了较精确的定位,对于肝癌的病因也提出了“癌毒”[2]这一概念。

2 脾胃在肝癌发病中的重要地位

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与肝癌发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典籍对于脾胃在“肝积”“肝聚”“积聚”“癥瘕”等类似现代肝癌疾病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早有相关记载。“饮食填塞太阴,肝气被压,然肝者将军之官,其性猛烈,不受压制,上冲之则胃脘痛,横行之则两胁痛”(《杂病广要》)。“五积六聚皆属脾,经曰:积聚、癥瘕、痞满,皆太阴湿土之气”(《医学入门》)。“癖之疾,皆得之于喜怒不节则伤脏,饮食过饱则伤腑,肠胃填满,汁液外溢,为外寒所袭,与内气血,食物凝结相成也”(《医宗金鉴》)。肝癌虽病位在肝,但其相关症状如纳差、消瘦、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都属于脾胃功能低下的表现。脾胃运化失和,气、血、痰、瘀、毒等互结,积聚于肝,肝积始成。继而肝木横乘侵犯脾土,脾胃受损,水谷精微不能输布,脏腑失于濡养,正气更衰。同时脾胃不健,气血生化乏源,脾土不能荣肝木,进一步损伤肝脏,如此恶性循环。现代中医认为肝癌病因病机多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以“肝阴虚”及“脾气虚”为主,“标实”则以“肝胆湿热”及“瘀毒互结”为主。

3 调脾胃在肝癌终末期治疗的关键作用

3.1 调理脾胃 顾护正气“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素问·玉机真藏论》)。“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素问·五脏别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健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全身,濡养脏腑四肢,气血充沛,正气强盛,机体御邪或祛邪得力。对于肝癌终末期患者而言,恢复脾胃功能应为治疗重心。中医典籍中曾有记载:“肝木之所以郁,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木虽生于水,然江河湖海无土之处,则无木生”(《程杏轩医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要略》)。肝癌终末期患者久病体虚,正气虚衰,若一味攻伐病灶,不仅病邪难祛,反而可使本就亏虚的机体更加虚弱,病情进一步恶化。患者脾胃功能低下,无土以养木,此时脏腑已虚,正气已衰,出现腹胀、腹泻、消瘦、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呃逆等症状,生命质量较差,故治则当以“调理脾胃”为主,通过调理患者脾胃功能,以退为进,以补代攻,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使饮食得下,气血化生有源,正气得固,抗邪有力,既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又补土荣木[3],稳定病情,延缓肿瘤的发展进程。现代研究也表明,中医通过调理脾胃,能有效改善患者新陈代谢紊乱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及抵抗力,改变患者全身内环境及癌细胞生长环境,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并加速癌细胞凋亡[4]。

3.2 脾胃为本 临证加减肝癌终末期病证虚实夹杂,或阴虚,或气虚,或血瘀,或湿滞,或气滞等,在选方用药上力求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及选穴,配合以理气、滋阴、疏肝、养血等治法。

3.2.1 养气健脾益胃肝癌的发病具有发展迅速、转移广泛的特点,患者机体一方面受“癌毒”侵犯,另一方面抗癌药大多伤身,此时患者正气虚衰,阳气不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致以气滞湿阻,轻者形寒肢冷,腹痛,呕吐清水,大便溏泄,重者水停腹中,腹部胀满,腹壁绷急如鼓,皮色苍黄,发为腹水。此时治疗上切不可急于攻伐病灶,应以“养气健脾益胃”为主,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临证加减并配以任脉胸腹部诸穴,如中脘、气海、上脘等。人参为君药以大补元气,加之白术以燥湿止泻,茯苓以淡渗利湿,湿去而脾得运,从而健脾益气,甘草味甘性温,既可调和方中诸药,又可助诸药补中益气[5],四药相合,专调脾胃,力主恢复脾胃运化受纳之功。脾胃运化受纳得益,则饮食得下,水谷得化,正气得复。若见脘腹胀满、呕吐呃逆者,加陈皮而成五味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再配以内关、内庭、足三里三处穴位,灸法取中脘穴[6],以行气化滞,理气健脾;纳差、食欲不振、食下不化者,加山楂、神曲、麦芽及三焦俞、中脘、内关、脾俞消食行气,健脾开胃;气虚肿满,胸脘痞闷者,加半夏、木香、砂仁而成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以益气化痰,行气温中;腹水甚者,加泽泻、薏苡仁及穴位“水俞五十七处”(《素问·水热穴论》)利水消肿。

3.2.2 滋阴健脾养胃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阴阳调和,脏腑得益。肝癌癌毒入侵,首伤肝阴,肝阴不复无以制约肝之刚强,继而肝木横逆犯胃,损伤胃阴及脾阳。此时患者可出现低热,发热而不恶寒,常有手足心热,盗汗,或有胃火中烧之感。治疗应以“滋阴健脾养胃”为主,在顾护正气的同时柔肝滋阴,健脾养胃,可用连翘、青蒿、地骨皮等药物并配以神门、太冲诸穴,若胃阴已伤,胃火甚者,予沙参、麦冬、枸杞子等滋养胃阴以降胃火。

3.2.3 疏肝健脾理胃肝主疏泄,癌毒犯肝而致肝郁,且癌症患者常忧心病情而情志不舒,郁结于肝,使肝郁更甚。肝胆互为表里,肝失疏泄,胆腑功能受损,胆汁分泌、排泄失常,发为黄疸。此时应以“疏肝健脾,利湿退黄”为治疗原则。肝胆同治,兼顾脾胃,可予小柴胡汤加减配以足厥阴肝经之章门、期门,针对黄疸甚者,佐以金钱草、赶黄草、茵陈等药物及阴陵泉、中封、胆俞、肝俞等穴。若见患者情志不畅,六般郁结,可予越橘丸加减配以阳陵泉、太冲、内关、神门及耳穴肝区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3.2.4 养血健脾和胃“人卧则血藏于肝”(《素问·五脏生成》),故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肝癌之癌毒伤肝,使“肝主藏血”的功能失调,一则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或有出血倾向;二则血瘀不行,不通则痛,患者可出现癌性疼痛,此时常可见患者舌苔暗紫。脾胃乃一身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与血的生成密切相关,故而在养血调肝的同时健脾和胃,使气血津液生化有源,肝之藏血功能得用,故而治则以“养血健脾和胃”。若见瘀血甚者,予红花、赤芍、川芎、延胡索等药物再配以毫针针刺膈俞、三阴交、期门、章门、石门[7]活血化瘀,散结止痛;有出血倾向者,予茜草、三七、仙鹤草等药物并配以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化瘀收涩止血。

4 典型医案

陈某,女,55岁,2018年1月30日因“发现丙肝标志物阳性5+年,反复腹胀1+年”就诊,症见:神清,精神稍差,面色晦暗,诉活动后稍感心累,否认明显胸闷、气紧,腹胀,否认腹痛,否认恶心呕吐,否认嗳气,否认咳嗽咳痰,否认发热等不适,纳、眠差,大便不成形,色黄,小便量多,近半月体质量下降约4 kg,舌暗红,苔薄,脉细弱无力。查体:腹部膨隆如鼓,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巩膜及全身皮肤未见明显黄染。辅查:(衡阳市中医院2017年12月31日)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6.03 ng/ml、非小细胞肺癌抗原21-1:4.16 ng/ml、肿瘤相关抗原125:157.8 U/ml。(衡阳市中医院2018年1月3日)丙型肝炎病毒RNA:<1.00E+03 IU/ml。(衡阳市中医院2018年1月3日)上腹部增强MRI:(患者配合差,伪影较重)①肝硬化、脾大,大量腹水;②肝左叶外侧段结节,小肝癌待除外,请结合临床及AFP检查;③肝脏多发小囊肿;④扫及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诊断:臌胀-脾胃虚弱,气虚血瘀证,治宜补脾和胃,益气活血。方用:苍术15 g,白术15 g,茯苓20 g,猪苓20 g,车前子20 g,泽兰15 g,薏苡仁40 g,红曲30 g,赶黄草30 g,山楂30 g,麦芽30 g,赤芍10 g,郁金10 g,蜜甘草15 g,酒水蛭10 g,三七粉5 g,生蒲黄15 g。6剂,1剂/d,水煎服,早中晚分次温服。

2018年2月7日二诊,患者神情,精神可,面色晦暗,诉食欲稍增,腹胀稍缓,睡眠有所改善,大便质稀,量少,小便色黄,量多,舌暗,苔薄,脉细弱。中药:继服前方,未做调整,6剂,1剂/d,水煎服,早中晚分次温服。

2018年2月28日三诊,患者神情,精神可,面色较前红润,诉偶咳嗽,咳痰量少,色白,腹胀缓解,偶饭后腹胀,否认烧心、反酸、呕吐等不适,纳眠可,二便调。中药:在前方基础上加白花蛇舌草30 g,法半夏15 g,莪术15 g,枳壳20 g,莱菔子15 g,露蜂房10 g。7剂,1剂/d,水煎服,早中晚分次温服。

2018年初至今一直门诊随访,用方随症加减,2018年9月19日复诊面色较前红润,诉体质量增加,无明显不适。现患者脾胃功能基本恢复,病情稳定,生存质量提高。

猜你喜欢

终末期健脾脾胃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