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甫嘉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窥探*

2021-03-27徐新宇应志康李长明吴军杰王玉凤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香附血虚行气

徐新宇 应志康 吴 静 李长明 吴军杰 王玉凤#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云南中医药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3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8

岳甫嘉,字仲仁,明末兰陵(今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早年习举业,偏好医术,后应举多次不中,遂一意攻医,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历时二十余载著成《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该书上卷男科,下卷女科,专述求嗣。既往关于岳氏治疗男性不育的相关研究已很繁多,成果显著,但鲜有对其辨治妇科疾病的思想总结。笔者旧籍新探,阅读本书之时,对岳氏辨治月经病思想有所领略,故总结分享如下。

1 妇人主症首在经,脾胃气血皆当重

《黄帝内经》论述女子七岁至七七的生理转变时,认为“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女子二七时,天癸充盛而月经至,代表女子具备生育能力,指明了月经的正常对生育能力的重要性。岳氏在“调经议略篇”言:“妇人之道,始于求子,求子之法,莫先调经。”认为调理月经是治疗女子不孕的前提。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月经的正常是体内性激素水平相对稳定的外在表现,同时正常的月经周期和经量是正常排卵的保证,长期月经不调导致卵泡异常,因此调理月经是治疗不孕的重要一步。岳氏调经的思想涉及用药、调护、预防等多个层面,但不论何法,皆以调脾胃养气血为主,其认为“妇人者,众阴之所集,全以血旺气和为主”“调脾胃、养气血,以为生生化化之本”,脾胃得调则气血化生有源,十二经脉气血旺盛,冲脉海纳气血,故“太冲脉盛”,月经周期正常。

2 调经祖方用四物,加减化裁应四时

岳甫嘉在“调经祖方篇”中将四物汤作为调经之祖方,言其“治妇人血分,或寒或热,经事或多或少,或前或后,崩带积块等症,用此加减”。其在文后分症论治月经病,所用诸方多是以此化裁。四物汤由熟地黄、川芎、当归、白芍组成,岳甫嘉认为熟地黄补血,治脐痛,通肺经,血热可生用;川芎治风,可泄肝木,治血虚头痛,通肝经;白芍和血理脾,治腹中虚痛,通脾经;当归和血,治血刺痛、刀割,通肾经。岳氏对于药物归经必然知晓,然而熟地黄通肺经、当归通肾经却与传统认知不符,结合其“秋加地黄,脉涩、血虚倍之;冬加当归,脉沉、虚寒倍之”的化裁,认为岳氏描述的四物所通之经,与归经有所不同,秋日敛降、肃杀,燥烈之气损耗津液阴血,故加地黄滋阴养血;而冬日沉降、寒冷,当加辛温之当归补血散寒,即所通之经是结合季节特征的论断。

四物汤中熟地滋阴养血,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敛阴,川芎活血行气,四药合用,补血活血兼顾,故血虚血瘀者皆能用之。其言“春加川芎,脉弦、头痛倍之;夏加芍药,脉洪、血泄、腹痛倍之”,春主升发、条达,肝气不畅则脉弦且头痛,故加川芎入肝行气,使肝经畅达;而夏日易感湿热之邪,湿则腹泻,热迫则痛,并见脉洪,故以芍药敛阴泄热,和中运脾而化湿,兼能缓急止痛。岳氏又言“或有单用、半用及用三味者,则又当审证而活投之可也”,四物共用并非必然,当深谙四药特性,据证选择药味。

3 理气为本用香附,妙施炮制全其治

岳氏在“调经主方篇”中言:“盖血随气行,因气先不调,然后血脉不顺,变生诸病。故妇人养血,须以理气为本,此调经之妙诀也。”即以理气为调经之本。其所立调经主方,即为四物汤加制香附、乌药、砂仁、牡丹皮、甘草,气血兼顾,寒热兼备。观此方药物剂量,香附二钱用量最大。香附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解郁、行气宽中、调经止痛之功。岳甫嘉所列月经疾患24条,共提及35首方剂,用香附者便有16首之多,而文后所附29首调经经验方中,有18首使用香附,印证了岳氏调经善用香附的学术特点。更妙之处在于岳氏对于香附炮制方法的灵活选用,笔者将其总结为生用、炒用、单料炮制、三料共制、四料共制及六料共制。李时珍认为香附“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生香附性平无偏,专疏肝气之郁结,行气调经,诸多妙用。而炒用或炮制后则熟而能补益,如土炒或麸炒可增加香附健脾补益之功,用酒炮制后能增强归经、行气力强,用童便炮制后可引药入气血而生血,增强清热养血之效,用醋炮制后能养肝、消积聚,用盐水制能增强香附入肾之功,山栀制能增强疏肝清热之效,艾叶制能增其温养气血之效,酥油制能使其滋阴、清热、益精髓、补血脉。不同辅料之间的灵活配伍,不仅增强了香附的原有功效,更增加了其补益、补血、补肾之效,扩大了其适应症范围。

4 病在量期及色质,当辨寒热和虚实

岳甫嘉在“调经议略篇”言:“每见妇人之无子者,其经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经前作痛,或经后作痛,或紫或黑,或淡或凝而不调,不调则血气乖争,不能成孕矣。”月经的异常通常体现在周期的紊乱、经量和色质的异常以及经行疼痛等,岳甫嘉所列24条月经疾患,多数可归于这一范畴。其言:“详夫不调之由,趱前为血虚有热,退后为血虚有寒也。其或前或后,及经后作痛者,气血皆虚也……紫黑色者,滞而带热也。常时发热,为血虚有积。经行发热,为血虚有热也。”可以看出,月经异常的原因在于气血的异常,气血的虚实兼夹不同的寒热之邪,是上述诸症的根本病机所在。

岳氏以四物汤作为调经祖方,对于血虚血瘀之证,常以此为基础方化裁。对于血虚或血瘀有寒者,可致月经量少、后期、痛经、色淡或有血块等,常配肉桂、附子、紫石英、莪术、小茴香、干姜等温性散寒之物,或配香附、桃仁、红花、延胡索等行气散瘀之品;血虚或血瘀有热者,可致月经量多或少、先期或后期、色暗或黑等,多以生地易熟地,并配黄芩、黄连、黄柏、椿根皮、栀子等,亦加牛膝、牡丹皮、生地榆等凉血祛瘀之品。诸药用量皆不大,防伤脾胃气血。气机不调则血脉不顺,因此岳氏治疗气虚气滞之证,亦用四物汤化裁。如治气虚证配四君子、黄芪、山药等;治气滞证常加香附,另配陈皮、柴胡、枳实、厚朴、砂仁、青皮等。瘀血明显者加化瘀之品以助四物。而气机异常所兼寒热,其用药与血的异常相通,亦是补中兼行,行不伤正。岳氏将月经病的多种表现简化为“寒热虚实”四字,并确立四物汤这一调经祖方,删繁就简,牢抓主要病机,其用药思维值得借鉴。

5 癥瘕肿痛变证多,守方微调莫失措

岳氏所列24条月经疾患,多数是先期后期、过量少量的问题,但也描述了一些不同症状,有些属月经先后期、过量少量基础上的兼见症状,有些则完全不同,故将其总结为“变证”,以更全面地探究岳氏的思想:①经水不行腹胁有块:此症为血结癥瘕阻塞胞宫,月经下行阻滞。治疗上主以活血调经止痛,用当归、川芎、香附、小茴香、厚朴、桃仁、红花、肉桂、延胡索、牛膝等。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瘀积日久已不能行,但下瘀血的同时配合诸多温药及行气药、少许凉药,是防止加重血凝,同时清解瘀血所化之热。②经水不止成血崩:岳氏认为血崩的原因有经期交合、惊恐劳役、怒气伤肝等原因,而治疗的根本不离气虚和血热,因血热者,当凉血补血,用八珍汤去人参,加阿胶、山栀、生地榆、荆芥、香附,因气虚者可加参芪。③错经妄行:此症即为倒经,表现为经期血从口鼻而出,岳氏将其归于气机之乱、火载血上,治疗上主用滋阴降火、顺气调经,用四物汤合犀角地黄汤加麦冬、陈皮、茯苓、阿胶、黄芩、栀子,清除血热之余,兼栀子、黄芩清气分热以降气。④经水久不行发肿:血不利则成瘀,瘀血阻碍气机和水液代谢则聚集于局部,岳氏言此为“瘀血渗入脾经”,治疗上用桃红四物汤去熟地加丹皮、香附、延胡索、牛膝、干姜等以活血健脾行气。⑤经水不止发肿满:岳氏认为此属经水不止致血虚,脾脏之血亦受亏耗,功能失常而致水液聚集,主以养血健脾利水法,用八珍汤加猪苓汤化裁。尽管变证不同,但论治不离气血,仍旧可用四物汤作为基础方,临证守方微调,不因变证而惊慌失措。

6 经行禁忌要明确,谨遵诸法保无虞

岳甫嘉列“经行禁忌篇”,专门论述经行期间禁忌,总结有以下五点:①经期不宜交合:经期同房,中医称之“撞红”,妇女适逢经期,抵抗力本已虚弱,且子宫内膜有创伤,此时同房,不仅加重损伤,同时容易将污物和细菌带入生殖器,引起双方感染,岳氏言此“恐成血淋、血崩之症,后难成胎”,这与损伤子宫内膜和感染密切相关。②避惊恐劳役:情志的异常及劳累容易导致气机紊乱,岳氏言“血气逆乱,经脉不行,多致劳瘵等疾”,气机逆乱则月经异常,故当避免劳累。③忌大怒:妇人经期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化火,火邪上攻可引起血崩、倒经、头晕、呕血等症状,逆于头面则肿痛,横逆胸胁则胁痛。五志的异常均能引起气机的紊乱,因此经期要调和情志,避免大的情绪波动。④避六淫:岳氏主用加减五积散治疗“经行身痛麻痹寒热头痛”,此即经期感冒,妇女行经期间,气血亏虚,抵抗力弱,正气不足则御邪无力,六淫内侵则变生诸证,因此当注意早晚调护,避风寒,重保暖。⑤禁用苦寒辛散之品:岳氏认为月经期药食皆当避苦寒,女子调经重在调理脾胃及气血,若药食过于苦寒辛散,则苦寒伤胃、辛散耗血,脾胃气血一伤,诸病难愈。

猜你喜欢

香附血虚行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五 “陈抟睡功(一)”“吕祖行气诀”导引法
血虚体质人群日常调理很重要
血虚≠贫血
血虚≠贫血
治胃寒痛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芪归金蝉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30例
补中益气丸合七制香附丸治疗产后便秘26例
HPLC-ELSD法测定中药两头尖中竹节香附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