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路上的巾帼力量

2021-03-27

时代邮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黑山家村驻村

镜头中的她们,是村里的第一书记、脱贫带头人,也是村民家中的“主心骨”;是村里孩子口中的孃孃(阿姨),也是老人口中的亲闺女;她们帮着村民铺床扫屋,也帮着大伙卖农副产品……脱贫攻坚路上,许许多多女性的身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她们那交织着汗水的笑脸,令人难以忘怀。

▲ 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宝峰彝族乡杏家村驻村第一书记何文芳(右)和照片拍摄者毛晓初在参展作品前合影

▲ 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闪电河乡黑山嘴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会敏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主办了“女摄影人眼中的脱贫故事”摄影展,用一个个镜头所捕捉的感人瞬间,记录了基层女干部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既生动展示了中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彰显了中国妇女在消除贫困中发挥的“半边天”作用。

“村里的孩子都喊她何孃孃”

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宝峰彝族乡杏家村,连日都在下雨,杏家村驻村第一书记何文芳担心发生泥石流,就忙着在村里四处看看,组织村民转移。

冒着雨,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毛晓初艰难地托着相机,记录下了何文芳的生动镜头:她穿着高筒雨鞋,抱着村民的孩子走过小桥,水流湍急,孩子一脸信赖地趴在她的肩头,何文芳却早已淋得满身湿透。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毛晓初4次从成都开车200多公里,到何文芳工作的杏家村进行拍摄。

“我跟着何文芳在村里跑了多户人家,挨家挨户地坐下来聊,看着她帮村民寻找增收办法,或者是帮着解决生活难题。”毛晓初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何文芳和村民间的真挚情感,孩子们都亲切地喊她“何孃孃”。

拍摄时,她们在村里遇到一户人家,孩子患有脑瘫,家中只剩下父亲照顾孩子。“那孩子现在20多岁了,见到何文芳很是亲热,大老远就迎出来了,何文芳在他跟前,就像姐姐一样。”毛晓初说。

何文芳的扶贫工作十分细致,她从一点一滴耐心地做起。村里有一户彝族贫困户,以前一家10口人挤在一间木板房里,后来在政府资助下搬进了新房,但还没养成新生活的好习惯。

“我到他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教他们讲卫生,手把手教他们叠被子,理床单,叠好衣服放进衣柜,教他们进行垃圾分类,一次不行就教两次甚至更多,现在他们家的卫生环境大大改善,他大儿子还在我的推荐下光荣地入了党。”何文芳说。

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在毛晓初眼中,何文芳在村里就是这样不时地转换着女儿、姐妹、母亲的角色。

“也正是这种亲情式关系,使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杏家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村民从过去的不种茶、简单种茶转变为种优质茶、种规模茶,并不断提升茶叶采摘制作技术,生产和生活状况越来越好。”何文芳说。

“她成了咱家拿主意的那个人”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刘博欣拍摄的对象是汪国杰。在黑龙江省尚志市黑龙宫镇,她为这个驻村女干部所帮扶脱贫的7家脱贫户,每家拍了一套全家福。

汪国杰带着她一家一家地拍,一路上,汪国杰如数家珍地介绍各家情况。“让我心疼的那个瞬间,我至今都忘不了。我问她:‘你当了驻村干部,是不是就顾不上自己家里人了?’她停顿了一下,说:‘姐啊,你给我打电话说要来的时候,正好是我母亲五七的忌日。’然后,她的眼泪就下来了。”

汪国杰是主动请缨参加扶贫工作的,到黑龙宫镇担任永久村驻村第一书记,永久村、建国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后来又兼任了永久村党支部书记。

听说她要去驻村,家里人都反对:“女同志下去干什么,那么辛苦。”村民们开始也抱着怀疑态度,刚下乡入户时,有人在背后说汪国杰:“这说不定是来走过场的,干不了几天就得回去。”

“我知道,想把扶贫工作做好,就得真正为百姓办实事,把自己当村里人,这样百姓才能信服。就这样,我穿梭于大街小巷,走家串户开始了我的驻村生活。”汪国杰说。驻村工作说起来容易,干起来就难了。为了帮助村民把产品销售出去,汪国杰成立了黑龙宫农产品销售群,卖木耳、蘑菇、煎饼、豆油等,慢慢地销路越来越好。汪国杰还把私家车变成了村里的送货车,经常义务送货。

刘博欣在拍摄时注意到一个细节:汪国杰的车就像个百宝箱,每拍一户,她都会从车上拿件礼物出来。转到一位老爷子家时,看到老爷子因为长年风湿手变形了,汪国杰拿出一个鸡蛋大小的盒子说:“这种止疼消炎药,我爸用过觉得挺好的,您也看看好不好用。”

看着汪国杰和村民们在一起的情形,刘博欣很是感动:“正是无数像汪国杰这样的女驻村干部舍小家、顾大家,成全了帮扶脱贫的每一家。她们顶风雪、蹚泥路、跑医院、坐炕头,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联系治病,为贫困户做义务代销员,使他们身体好了能干活、有了赚钱生财的路,和乡亲们一样过上了好日子。从驻村之初不被认可,到今天‘闺女’‘大妹子’的亲切称呼,她不再是‘来个女的能干啥’,而是成了乡亲们心目中的‘咱家拿主意的那个人’!”

“驻村的日子不再孤单”

农历春节前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赵占南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闪电河乡黑山嘴村,跟着驻村第一书记王会敏,在村里拍了一整天。

“不管走到哪家,他们都把王会敏当作亲闺女一样,可喜欢她了。家家户户的老人,就那么拉着她的手进屋,她也不见外,脱鞋上炕跟着一起包饺子、准备炸糕,亲亲热热地准备过年的食物。”赵占南说。

在那个滴水成冰的冬日夜晚,赵占南和王会敏挤在她的宿舍里,屋外的水管子冻上了,做不了饭,她俩只能凑合着吃了顿方便面。伴着窗外凛冽的寒风,两人唠起王会敏在村里的生活,那可真是感慨良多。次日凌晨3点,赵占南就醒了,想起一天的拍摄经历,她忍不住写下感言:“每位扶贫的女书记,心中都有一种情怀在支撑着她们。”

黑山嘴村地处河北坝上,是深度贫困县的深度贫困村。王会敏还记得,自己是在2018年3月8日那天来到黑山嘴村的。“入村当天,最低气温零下21℃,村委会门口堆着15厘米厚的雪,我穿着在石家庄过冬最厚的衣服还是被刺骨的寒风吹透了。土坯房、土院墙,坑坑洼洼的入户路,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很差。虽然我是农村出生、农村长大,对驻村有心理准备,但现实情况还是让我感到很有挑战性,这也让我意识到脱贫确实是一场攻坚战。”王会敏说。

几年来,赵占南拍摄了许多来张家口的扶贫干部,给她印象最深的人就是王会敏,在跟拍时,赵占南时时被她雷厉风行的作风、朴实无华的品性所感动。

“一个在省城工作的女同志,离开家人来到贫困村,挤在一间办公与住宿混用的小房间里,坝上的冬天十分寒冷,气温经常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可她一住就是这么长时间。”赵占南说,为了扶贫,王会敏错过了人生中的许多重要时刻:父亲去世,她没能尽孝;女儿高考,她不能陪伴。她把大爱留给了黑山嘴村的乡亲们,全心全意地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事业中。

可喜的是,如今的黑山嘴村,村子变美了,环境变好了,村民收入增加了,2019年,黑山嘴村高质量脱贫出列,被河北省评选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说起黑山嘴村,王会敏同样很感激当地纯朴善良的乡亲们:“冬天,我的脸被冻了有大妈给我送冻疮膏;入户时,80多岁的奶奶那么亲热地牵起我的手拉家常……所有这一切都化成了浓浓亲情,使驻村的日子不再孤单,使黑山嘴村成为我永远记挂的又一个家乡。”

猜你喜欢

黑山家村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黑山阻击战纪念馆
金州大黑山文献录
红山蚁的仆人
红山蚁的伏击战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袁家村,休闲农业的2.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