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腘绳肌肌腱及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2021-03-26倪建峰孟贺媛池红波郑吉祥张宝宋富立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髌腱重建术肌腱

倪建峰,孟贺媛,池红波,郑吉祥,张宝,宋富立(通信作者)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 (天津 300020)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的重要结构,其连接胫骨、股骨,可防止胫骨过度向前移位,主要起前向稳定的作用,在维持膝关节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一旦受损断裂,会影响膝关节功能,若未及时修复,则可损害半月板、关节软骨,使患者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与工作[1]。韧带重建术为临床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常用方法,能够稳定关节结构,避免出现继发性损害。重建术中对移植物的选择也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移植物为髌腱、腘绳肌肌腱,两者均可发挥一定效果,但关于何种方法更为有效仍存在一定的争议[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自体腘绳肌肌腱及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试验组男34例,女12例;年龄20~38岁,平均(29.74±4.63)岁;其中,运动伤28例,交通事故伤13例,意外摔伤5例;左膝损伤27例,右膝损伤19例。对照组男33例,女13例;年龄20~39岁,平均(29.86±4.27)岁;其中,运动伤27例,交通事故伤14例,意外摔伤5例;左膝损伤26例,右膝损伤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MRI 确诊;符合韧带重建术指征;能够进行正常交流,无精神疾病。排除标准:伴有凝血障碍;术后无法进行随访;重要器官衰竭;妊娠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髌腱移植重建:于患者膝前正中取纵行切口,由髌骨下极至胫骨结节,切开皮肤及组织,髌腱正中取1/3,使用摆锯取骨块,大小以1 cm×2.5 cm 为宜,修整后取出;利用关节镜清理髁间及形成髁间窝,随后制作骨道,放入修整好的骨块,并使用挤压螺钉固定;冲洗关节腔,缝合髌腱缺损,使患者保持伸膝位并进行固定。

试验组行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在膝胫骨结节内侧3 cm 处做长5 cm 左右的斜行切口,逐层切开,取腘绳肌肌腱,并对折成4股,测量肌腱张力与韧性,随后缝合两端,根据肌腱的张力情况选择合适的空心钻头建立骨隧道,在骨隧道中使用牵引线及翻转线进行贯穿,并在骨隧道中纵向置入微型钢板及肌腱,拉出钢板后转成横向用以固定,随后屈膝15°,在胫骨隧道外口纽扣上固定韧带胫骨端缝线,固定好后关闭切口,并予以保护性固定。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1)记录两组切口长度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评估疼痛情况,共计10分,分值越低表明疼痛越轻。(2)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Lysholm[4]评估膝关节功能,包括有无跛行、是否需要支撑、稳定性、重症程度、爬楼梯难度等,总分100分,膝关节功能与评分成正相关。(3)并发症包括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减退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试验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 疼痛评分(分)对照组 46 7.87±1.36 4.97±1.24试验组 46 5.98±1.21 3.51±1.07 t 7.042 6.046 P 0.000 0.000

2.2 膝关节功能评分

术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 t P对照组 46 50.26±3.48 63.58±5.79 13.373 0.000试验组 46 50.79±3.91 75.71±6.28 22.847 0.000 t 0.687 9.631 P 0.494 0.000

2.3 并发症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于运动员,若未及时接受治疗会引发诸多并发症,导致无法维持正常的膝关节稳定,从而使日常活动受限,甚至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但以手术治疗的效果最佳。手术治疗能够较好地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但既往常用的外科手术方式因具有创伤大、切口长等缺点已逐渐被微创手术取代,膝关节镜下重建术具有切口小、损伤轻、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治疗效果与术中所选择的重建材料密切相关,目前以自体材料最为常用,选择自体材料的优势是患者术后能够尽早开展功能锻炼,且不易磨损。自体材料主要包括髌腱、自体腘绳肌肌腱,不同重建材料所带来的治疗效果亦各有不同[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切口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髌腱移植重建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的效果更好,且手术切口小、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分析原因可能为,髌腱移植重建不仅能够缩短手术切口,加快术后恢复,且抗拉强度大,固定效果好,利于促进骨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此外,该手术方式还可避免遗留后遗症。髌腱移植不仅会损伤患者的伸膝结构,致使术后髌前疼痛明显,并发症较多,还会造成膝关节功能减退,临床实际应用时需慎重考虑。腘绳肌肌腱重建术取材更加方便,取材后不会对患者的膝关节造成二次损害,且手术切口小、操作简单、患者术后疼痛轻,利于早日开展功能锻炼;此外,该方法不会对髌骨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可避免损伤髌骨韧带及术后髌骨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更佳[6]。

综上所述,与髌腱移植重建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的临床效果更好,且该术式的手术切口更小,患者疼痛轻,并发症少,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髌腱重建术肌腱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尿毒症并发自发性双侧髌腱断裂1例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击剑运动员膑腱末端损伤调查分析
胫骨近端肿瘤型假体置换术中伸膝装置重建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脑功能重塑的功能核磁共振观察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时间选择
拇长伸肌腱嵌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