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的口内复位法治疗急性非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效果探析

2021-03-26凌书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期
关键词:下颌骨双侧拇指

凌书强

(广东省惠东县中医院骨伤科,广东 惠州 516300)

急性非创伤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是指患者在大张口时其髁突与关节窝、关节结节或关节盘之间完全分离,不能自行回复到正常位置的一种病症。按照颞下颌关节脱位方向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前方脱位、后方脱位、上方脱位和侧方脱位,其中前方脱位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对急性非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常用的复位方法有口内复位法和口外复位法。本文主要是研究用改良的口内复位法治疗急性非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1 月至2019 年11 月期间我院骨伤科接诊的19 例急性非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病情均符合急性非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诊断标准,均具有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的指征,且其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在这19 例患者中,有男性7 例,女性12 例;其年龄为23 ~81 岁,平均年龄为61.44 岁;其发生颞下颌关节前脱位至就诊的时间为30 min ~10 h,平均时间为2.47 h;其中,左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右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和双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分别有4 例、7 例和8 例;因打哈欠、大笑和张大口咬物而导致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患者分别有11 例、5 例和3 例。

1.2 方法

采用改良的口内复位法对这19 例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对于发生双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患者,指导其取坐位,不用固定其头部。医生站在患者的正前方,双手戴一次性手套。嘱患者微张口,医生将双手的大拇指置于患者口内两下颌升支前缘的内侧,将双手的其余四指轻轻放在患者下颌骨的下缘。嘱患者做咬合闭口动作,医生用双拇指同时向下、向外按压患者的下颌骨(在按压时要缓慢增加力度,切忌暴力按压)。当其髁突下降至顶住关节结节时,其颞下颌关节可在咬肌的作用下自然复位。对于发生单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患者,对其进行复位的方法同上,但进行复位操作时医生只需用拇指按压患者脱位一侧的下颌骨即可。复位完成后,用弹力绷带对患者的下颌骨进行2 ~3 周的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这19 例患者一次性复位成功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其疼痛的程度。采用自制的问卷(总分为100 分)调查这19 例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情况。患者的评分≥85 分和<85 分分别表示其对复位工作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在这19 例患者中,有17 例患者的颞下颌关节一次性复位成功,有2 例患者(均为双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的颞下颌关节二次复位成功。其中有3 例患者(1 例双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和2 例单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在外院接受治疗时复位失败,在我院采用改良的口内复位法进行治疗后其颞下颌关节轻松复位。这19 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仅有轻微的疼痛感,其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为100%。

3 讨论

急性非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是颌面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生原因主要是患者张口过大、过猛,加之其颞下颌关节囊松弛,导致其下颌头和关节盘一起向前滑动,越过关节结节,不能退回关节窝。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口内复位法或口外复位法治疗急性非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在采用口外复位法治疗该病时,一般需要在患者髁突或喙突的部位直接用力按压,其受压部位疼痛明显,且操作手法较为复杂。口内复位法包括传统的口内复位法[1]、分侧复位法[2]、张银凯改良口腔内复位法[3]和躺卧位复位法[4]等,这几种口内复位法各有其优缺点。在采用传统的口内复位法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医生需要将拇指置于患者的磨牙颌面处,直接对抗其咬肌的反射性挛缩,治疗起来费时费力,且医生的手指有被咬伤的风险。在采用分侧复位法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通过杠杆原理减小对抗其闭颌肌群反射性挛缩的力量,治疗起来较为省力,但医生的拇指仍需置于患者的磨牙颌面处,仍有被咬伤的风险,且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仍会感到疼痛不适[5]。在采用张银凯改良口腔内复位法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医生通常将拇指置于患者的磨牙后区,向后、向下进行直接按压,在此过程中仍需对抗咬肌和翼内肌的反射性肌力,且要求患者必须完全放松配合,治疗的局限性较多。采用躺卧位复位法治疗急性非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符合人体工学,优点明显,但其缺点是治疗场地受限。本研究中,笔者采用改良的口内复位法治疗急性非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用改良的口内复位法治疗该病的优点有:1)在治疗过程中仅需与患者的咬肌进行轻微对抗(用以维持下颌角在脱位后张口的位置),治疗起来较为省力。2)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体位限制,坐、卧均可。3)患者能够全程、主动地参与治疗,医生按压患者下颌骨的力量可根据其咬肌的力量而定,能有效地减轻其疼痛感。本研究中有2 例患者一次性复位失败,究其原因可能是双侧拇指向外、向下按压其下颌骨的力量过小(未能维持下颌角在脱位后张口的位置),杠杆力量不足,未能成功复位。但在对患者进行二次复位时,其无再次复位的恐惧感,仍能积极地配合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改良的口内复位法治疗急性非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时需要确保患者意识清楚,能够配合做咬合闭口动作。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改良的口内复位法治疗急性非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颞下颌关节复位的成功率,减轻其疼痛感,提高其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

猜你喜欢

下颌骨双侧拇指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降落伞(翻绳)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绿拇指
拇指姑娘
有趣的拇偶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