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文化传承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探索
——临岐中医药文化小镇建设实践△

2021-03-26何伯伟张岑容王松琳郑平汉张斌龙兴超

中国现代中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覆盆子中药材中医药

何伯伟,张岑容,王松琳,郑平汉,张斌,龙兴超*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2.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浙江 杭州 310020;3.淳安县临岐镇特色产业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1700;4.成都龙兴超药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中医药文化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保留我国特有医学文化,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承载和表达[1]。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适应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五大工程,其中文化、经济、产业与中医药发展息息相关[2-4]。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具有经济、文化、产业、医疗、保健等基本职能[5],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有效而活跃的因素。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临岐镇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环境孕育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6],乡村中医传承体系相对完善。这些都是临岐镇走中医药全产业链提升之路、实现以中医药文化传承助推乡村振兴的良好基础。本研究以临岐镇为实例,创新探索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为浙江努力建设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案例和生动样本。

1 乡村是中医药文化最好的传承演绎地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典型样本。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是在千百年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总结形成的特有文化,是农耕文化培育下民众生活生产体验的理性升华,与农村、农民、农业生态资源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乡村振兴战略最活跃的因素。乡村是植物药、动物药等的主要来源地。在乡村,医生、患者和药用植物都是鲜活的中医药文化元素,中老年人具有不同程度应用中草药治病调理的生活体验,保留有大量中医药应用经验、故事和文物等。所以,中国乡村与城市不同,是中草药资源、中医药养生与中医临床应用经验完整的结合地,形成了天然的链条闭环,是中医药文化最好的传承地。乡村产业不仅指特色种植业或养殖业,还包含了山水、人文、养生等一系列完整体系。这些体系组成的产业单列出来普遍较为小众,导致单独发展规模小而难见成效。以中医药文化贯穿整个乡村产业、推进康养旅游、实现多产业融合是乡村发展的最佳选择。

临岐镇是浙江省“中药材之乡”“山茱萸之乡”“白花前胡之乡”“掌叶覆盆子之乡”。目前,该镇以“淳六味”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达6 万亩(1 亩≈666.67 m2),已建成14 个中药材全程溯源基地和中药材立体生态基地;掌叶覆盆子年产量660 t,约占全国产量的1/3;山茱萸年产量990 t,约占全国产量的15%;建有浙西唯一一家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3.5 亿元;持续举办了中国千岛湖中药材交易博览会、覆盆子采摘节等大型活动,积极与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打造“淳六味”道地药材品牌。“淳安覆盆子”“淳安白花前胡”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淳萸肉”“淳覆盆子”“淳前胡”“淳半夏”“淳木瓜”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效提高了淳安道地中药材“含金量”。

2 五产融合模式临岐试点

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为切入点,推进临岐农业、加工、服务、文化、旅游产业的五产融合,焕发临岐中医药文化产业活力,促进临岐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1 打造临岐中医药文化街,形成产业桥头堡

在临岐镇建立龙兴超人中医药文化街,将区域特色中医药文化和全国优秀中医药文化汇聚在文化街中,实现基地化、传媒化、市场化。文化街内置入的中医药文化深度体验业态有临岐民间医药传承中心、泛临岐中草药资源馆、中医药文化研学馆、养生药膳餐厅、润养住宿酒店、临岐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和极境本草品鉴馆。龙兴超人中医药文化街通过与龙兴超人中医药文化平台的线上、线下协同,以“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方式为文化街全方位赋能,形成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的临岐五产体验桥头堡。

2.1.1 临岐民间医药传承中心 重视临岐民间医疗经验开发和人才资源网罗,通过经验丰富的民间老中医和年轻的中医合作,以现场口传心授、实例教学指导、病案分析探讨等方式传承临岐特色中医药文化,在为临岐民间药物研究开发提供丰富有效线索的同时,也为全国中医临床提供了更多的参考素材。

2.1.2 泛临岐中草药资源馆 将临岐本土的500 余味中草药进行挖掘梳理,每味中草药品种的实物样品和对应详细科普信息(包含名称/功效/习俗应用等文字介绍、植物形态各阶段/各部位照片、短视频讲解等多媒体内容)以互动体验方式向游客开放,实现区域中草药资源信息多样性数字化留存和传播。

2.1.3 中医药文化研学馆 精心组织,设置多项中医药文化课程和具有临岐特色的中草药资源实践课程,使游客可以在研学馆内接受中医药文化理念学习和动手实操体验,深度感知临岐中医药文化魅力。

2.1.4 极境本草品鉴馆 长期在一线从事中药资源研究的研究人员在全国选出20 多味极致小生境下孕育出的“极境本草”。临岐中医药文化街通过设置极境本草品鉴馆的方式,让游客体验本草的文化内涵和品质特色,借力极境本草推动临岐中医药文化高地建设。

2.1.5 临岐特色产品展销中心 深度挖掘临岐特色优势产品(种植产品、加工产品、旅游产品、文化产品等),将带有临岐印记的道地特产和特色文旅路线等汇入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借势游客流量入口,更好地宣传临岐名片、销售临岐产品、促进临岐特色产业发展。

2.2 构建临岐产业生态圈,融合五产高质量发展

小镇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除了有文化街汇聚展示的桥头堡,更要有稳定强力的产业基础后花园。百年山茱萸古树林、高山覆盆子基地、自然百草园是临岐中医药文化产业基础的生态后花园。山茱萸、覆盆子、山核桃、白花前胡种植产业是临岐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独特的优势产业。将百年山茱萸古树林、林下药用植被和高山覆盆子种植基地等打造成感知临岐产业文化、深度体验临岐的旅游打卡目的地,通过对山茱萸林、覆盆子基地及临岐其他特色药用植物的优势梳理、解读和原址原生态呈现,让游客更全面地品味临岐,更深入地了解临岐山、临岐水和临岐资源,促进临岐产业生态旅游体系建立,加快临岐五产融合,促进临岐产业文化经济变现。

“产业达人”是临岐中医药文化产业的人文基础。通过遍访临岐各个村落,筛选出推动临岐中医药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推动临岐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专家学者,以临岐镇人民政府的名义授予“临岐文化达人”的荣誉称号,依托其建立起临岐中医药文化产业基础。“临岐文化达人”具体在挖掘临岐中医药文化特色、传承文化精髓、宣传推广临岐品牌、梳理产业结构、投身产业经营等方面为临岐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强力支撑。

2.3 制作临岐文化传媒产品,彰显临岐魅力

通过镜头语言、现代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方式将临岐特色中医药文化元素和优质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临岐产业桥头堡、临岐产业后花园)制成带有临岐烙印的文化传媒产品,包括临岐山水田园、临岐药膳茶饮、临岐药酒药方、临岐康养住宿、临岐养心人文、临岐百草资源、临岐中医药应用、临岐手工非遗等,借助线上宣发渠道和线下大旅游流量的裂变,让临岐文化传媒产品成为实现临岐品牌放大、增强临岐人民文化自信和增加乡村经济收入的强力催化剂。

2.4 建立中医药文化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好帮手

“龙兴超人中医药文化平台”线上、线下并行发力,专注于民间中医药文化精粹的挖掘、传承、创新和弘扬。在线上,平台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构筑了专项中医药文化传播阵地(龙兴超人APP),建立了相对完善且维度交互程度高的中药数据库、疾病数据库、方剂数据库、食谱数据库、医书名家数据库等,将中医一日三餐健康养生理念开发成融入生活的智慧指导系统、将中医问诊过程开发成低使用门槛的智能诊疗系统,扩大中医药的应用范围;以中医药经验交流探讨为目的,发掘多位有传承价值的民间老中医信息,为现代中医药从业者、爱好者和传统老中医之间搭建起传承的桥梁。在线下,平台计划在全国多地设立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通过对地方文化的挖掘、梳理和表达,对文化进行体验赋能,将传承基地打造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区域唯一性的中医药产业、康养、文旅目的地。龙兴超人中医药文化平台为临岐小镇建设贡献专业智慧和“互联网+”力量。其进驻临岐之后,对小镇开展全方位的调研考察和挖掘整理,依据文化“三化”(基地化、传媒化、市场化)理论和临岐文化资源优势特点,确定适宜临岐产业发展的“一条文化街、一片产业地、一系列文化产品”实施路径。

3 中医药文化传承助推乡村振兴五产融合模式成效

临岐中医药文化底蕴厚重,具有先天优势,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为切入点,梳理临岐五产并在中医药文化街、产业地和文化产品中向外表达呈现,对临岐实现乡村振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1 道地品质成效凸显,中药名镇声名鹊起

临岐镇中药材种植面积从2016 年的3.6 万亩增加到2020 年的6 万亩;建成200 亩以上连片示范性中药材基地10 个、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10 个、溯源中药材基地14 个、培育中药材种植加工示范户50 余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中药材种植7 万亩;投资3800 万元建成浙西唯一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和369 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引入天士力控股集团旗下天津汉广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等50 余家企业入驻。临岐镇已成为浙西、赣北、皖南等地重要的中药材供应平台和交易集散地。2020 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555 1 亿元、工业规上企业(达到国家规定规模以上的企业)产值1.69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48 亿元,中药材交易额稳定在3.5 亿元左右,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占镇域农业产值50%以上,成为镇域经济最重要组成部分。

3.2 富民强镇,共享发展成果

建立中药材种植补助机制,投入资金近30 万元,创新实施低收入农户家庭“种子”增收计划,户均增收1500 元以上。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把“养你的覆盆子”品牌覆盆子红果卖到杭城,让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镇域农民人均收入从2017 年的18 529 元提高到2020 年的24 262 元,增长了30.94%;中药材收入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实施《“淳六味”道地中药材生态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获2019 年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项目集成了农作制度创新技术、绿色生态栽培技术、产品品质提升技术等,累计推广应用10.03 万亩,总纯效益2.02 亿元,有效带动了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

3.3 文化传承意识提升,民间中医迅速崛起

临岐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助推乡村振兴五产融合模式以来,临岐人民对中医药文化传承意识显著提升。目前,临岐有传承老中医20 多位;挖掘治疗烧烫伤、断骨、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独特疗效的偏/秘方30多个,独特的地方应用草药40余味。通过挖掘临岐中医药文化、打造临岐中医药文化街、开发民间中医秘方,鼓励民间中医帮带传承。展示和宣传临岐产业文化以来,临岐山茱萸、覆盆子产业地和临岐中医药文化街等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上万名游客观光学习,临岐特色产品品牌声誉和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都有一定提升。

3.4 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通过区域特色文化与中医药康养结合,临岐形成重参与度、深沉浸感、“互联网+”的新型文化旅游及游学项目,以此将临岐打造成中医药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此外,临岐镇在带动周边乡镇中药材种植的基础上,还整合周边乡镇的乡村旅游资源,推出了淳北养生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淳北版块产业发展利益联结共享最大化,为深绿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城镇建设提供了新模式。

临岐中医药文化传承助推乡村振兴五产融合模式是临岐镇打造的首个样板示范点,精巧地融合了临岐农业、加工、服务、文化和旅游产业,以较小的成本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2021 年5 月由浙江省淳安县人民政府、中医药文化小镇联盟、龙兴超人中医药文化平台、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助推乡村振兴论坛上,临岐模式得到了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认可。

临岐镇利用不断优化的交通优势及千岛湖旅游市场资源,在中药材产业带动下,大力推广以中医药为主题的康体养生旅游。千岛湖中医药博物馆、新安医药文化长廊、“养你的覆盆子”主题休闲采摘园、“岐妙上谷”岐黄特色养生村等项目已建成使用;国潮润养体验中心、中医药文创街区、3A 级景区已启动建设;推出“淳北联盟润养身心”旅游路线、中医药主题研学、国医康养体验等项目;与浙江、上海、南京、北京等中医药高校合作,合力打造中医药教育实践基地,全力打造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发展的百草临岐润养小镇。下一步,龙兴超人中医药文化平台将在县域中心辖区内验证乡村振兴五产融合模式可行性,一旦模式移植性佳,中医药文化小镇联盟将在全国有条件的县市推广复制,所有推广位点将相互关联,形成资源共享、流量共享的共同体,进一步做深内容、做强体验,把握多产融合、广域联动的发展契机。

猜你喜欢

覆盆子中药材中医药
覆盆子酮油析结晶过程研究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超级果实”覆盆子
童年的覆盆子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