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湘九味”品牌价值高质量发展湖南中药材产业△

2021-03-26曾建国杨子墨

中国现代中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药材药材湖南省

曾建国,杨子墨

1.湖南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湖南 长沙 410000;3.岳麓山中药材种业创新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

1 “湘九味”品牌与湖南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背景

1.1 品牌与产业培育历程

2013 年9 月,原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现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以曾建国教授为首的工作组对湖南省中药材产业进行调研,并形成了专题报告。基于此报告,2014 年11 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培育“9 个‘湘九味’标志性药材”的概念,确定了“湘九味”的品牌定位[1],明确了“中药材规划”的必要性,展现了湖南省布局中药材品牌化与产业化的前瞻性。

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个部门制定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其中提出:“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要“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品牌中药材”[2]。2016 年6 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原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颁布的《湖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6—2025年)》(湘政办发〔2016〕45号),率先提出在大健康应用场景下全产业链发展中药材,高度关注中药材在养殖投入品中的应用,并将植物提取物作为大健康原料产业打造,首次提出“中药材农业消费品培育”(即“农业投入品”),包括“培育畜牧兽医专用药材”“构建饲用植物产品标准化体系”和“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开发”[3]等概念。

2015 年,原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成立了湖南省中药材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2017 年,在湖南省民政厅、科技厅支持下成立了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及湖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年,农业农村部成立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并组建农业农村部中药材种植专家指导组;2019 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也相继组建了湖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及湖南省中药材专家指导组。至此,湖南省形成了由省中药材产业协会集中协调且相对稳定的中药材产业专家团队,成为产业与政府的咨询智囊。

为有序发挥资源优势,培育湘产道地与特色药材,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等8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湖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认定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开启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认定工作,2016、2018、2020 年3 批认定邵东市、安化县、湘潭县等20 个省级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为培育产业集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 年,湖南省提出千亿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目标,并在《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培育、保护、推广“湘九味”等中药材公用品牌,支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中药材县域品牌建设,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4]。2021 年,“湘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获农业农村部与财政部2亿元立项支持,“湘九味”也获得湖南省连续3年每年1000万元公用品牌建设经费支持。

湖南省凝心聚力打造“湘九味”,已逐渐形成“湘九味”品牌引领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1.2 相关术语及释义

“湘九味”是指在湖南省境内种植的优质且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道地药材或特色药材,是湖南品牌药材的通称[1]。其中的“九”是1 个实数,指9 个按一定程序遴选公示获社会认可的中药材;“九”也是1个概数,代表湖南具有影响力的优质药材。

中药材狭义上主要指中药药品的原料,但随着人们对中医药越来越关注,中药材应用业态越来越广泛,其外延已显著扩大。目前,广义上的中药材习惯上指大健康产品应用的天然原料,包括人工种植、养殖、培育的生物原材料和少量矿物质。植物是中药材最主要的来源,种在地里的是作物,经过产地初加工、便于运输和贮存后就成为商品意义上可流通的“中药材”。

大健康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环境健康[5]。中药材大健康产品包括中药药品和衍生产品。中药药品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天然药物。衍生产品是指除中药药品外的其他以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植物提取物[6]、食品与保健食品、日化、园艺产品、农业投入品(含中兽药、饲用植物及提取物、饲料添加剂等养殖投入品和植物源农药、生物有机肥)。

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这里的“中药材”狭义上专指与中药药品相关的原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 年版所收载的品种;广义上的“中药材”主要指制造大健康产品的种植或养殖的原材料,还包括对健康有帮助的藻类、菌类及矿物质。

中药材产业广义上讲是指中药材在大健康应用场景下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链。其包括中药材种业及种植养殖(含观赏用园艺中药材)、中药材大健康产品制造及大健康产品为核心的商贸、文化及药旅融合等。中药材产业之所以从狭义的中药药品原料外延至大健康领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益于中医药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发展态势,但因为涉及面广且业态多也给管理部门互相协调提出了新的挑战。中药材作为重要的农林原料产品(植物类亦属园艺或经济作物)由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中医药管理部门虽没有产业管理职能但发挥着协调职责。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道地药材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7]。特色药材是指在一定应用领域有特别应用价值的药材。

2018 年12 月,农业农村部等发布的《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中指出,道地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石,加强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和生产管理,规划引导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稳步提升中药材质量,对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列出部分名录。湖南暂列入名录的只有湘莲子、龙牙百合、邵东玉竹、常吴萸、辰砂、鳖甲6个。道地药材有几个基本要求:第一是基于“药品”即中药在长期临床应用中总结出来的;第二产在特定区域;第三被本草医录所记载传承下来的。目前,对道地药材的评价标准尚未达成共识。黄璐琦院士概括出“三代本草、百年历史”的简要评判标准,在争议中对道地药材整理出了简单、明晰的判断依据。现阶段在“大健康”应用场景下,传承“道地药材”与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并重。道地药材法律定义主要指药品范畴,但大健康背景下发展中药材产业仅提道地药材确与实际应用业态不能完美契合,如果拿捏不准,会产生不必要的歧义。因此笔者认为,中药材有必要按应用进行分类,可以尝试分为人用药品与衍生产品两大类,药品按药品法规进行管理,衍生产品按各自应用领域对产品合规性进行管理,包括分类支持种质创新、标准制定等。

中医药产业顾名思义内涵应指与中医药相关的产业。中医一般归为事业,若冠以产业,除种植、加工、中药商业外,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如足浴按摩、艾灸及国医堂、中医文化传播等凸显价值。传统概念的“中药”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与中药材,而该定义中的中药材应专指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原料(主要是《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录品种),此处的“中药产业”仅指上述产品构成的业态。广义上,中药产业应指中药材在大健康应用场景下,包括人用药品及衍生产品,此时的“中药产业”业态才更加丰富,这样就与前面的“中药材产业”表述保持一致。

1.3 产业归口与湖南“十四五”中药材产业链目标

中药材产业链指大健康应用场景下以中药材种植为切入点的三产融合,涵盖一产农业、二产加工业、三产商贸及大健康服务业的产业链[1],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有其合理性。中药产业在现有大健康业态下,是以中药工业为切入点的三产融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中药产业链”也是可行的。从全省中药材产业基础及发展态势分析,湖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十四五”期间实现中药材全产业链目标达千亿。

2 湖南省中药材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2.1 第一产业农业

2.1.1 中药材品种多但影响力与资源禀赋不匹配 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截至目前,湖南省中药资源共计5670 种,常年种植中药材品种200 多个,其中大宗品种50 个,包括20 个重点品种。重点品种中9 个“湘九味”优势品牌品种是全省发展的重点。其中,玉竹、百合、湘莲、黄精、山银花等在全国享有盛名,但其仍存在产地初加工与大品种集散地的结合不够,形成居全国绝对影响力的高质量大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中成药大品种对湖南省省资源依赖度不高,对中药材产业带动力有限;同时本团队经调研发现,杜仲等木本类药材开发利用价值远低于其资源规模,林下生态经济发展不足,这些问题导致资源禀赋与市场占有量及影响力不匹配。

2.1.2 种植积极性高但市场预测难 2020年,湖南省两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50万亩(1亩≈666.67 m2,含林木类、菌类药材),省级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20个,全省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数量达2900个,现有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户超50 万人,是全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省份之一。同时,观赏园艺中药材作为中药材种植业的另一产品形态,正在快速兴起,如红豆杉、百合、铁皮石斛、灵芝、迷迭香等。笔者认为,野生蕴藏量及种植规模与市场需求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盲目种植在生产中依然普遍存在,尤其中药材较其他经济作物生长期偏长,缺乏市场信息大数据分析,导致市场与生产环节欠契合、预警不及时等情况,易出现伤农事件。

2.1.3 农民脱贫效果好但持续增收机制欠长远 据2019年湖南省扶贫办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共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12亿元,实施中药材产业项目74个,新建中药材基地103 883 亩,带动101 073 名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增收脱贫,脱贫效果显著。据湖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2019 年总结材料统计,湖南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总受益人群约24 万人,直接脱贫8.6 万人。笔者认为,前期的扶贫工作对助力乡村振兴及带动农户稳定增收具有良好的作用,但要实现持续增收、防止农户返贫仍需要建立制度及技术保障机制,如市场正确预判、种植与加工企业及商家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保险等保障措施等,这在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重点关注。

2.1.4 品牌效果日益凸显,但中药材种质创新弱 在经过6 年的培育遴选之后,2019 年,在第五届“湘九味”中药材论坛上湖南宣布了9 个“湘九味”品牌药材遴选品种。由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主办的“湘九味中药材论坛”已举办了7 届,每届论坛均有2 个主题药材或核心技术为话题,“湘九味”公用品牌已经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力。湖南省在水稻、果蔬茶等作物育种上的领先优势并未体现在中药材产业中。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而目前中药材品种认定工作较为落后,湖南省中药材种子种苗整体上处于自繁、自育、自用的“三自”阶段[8],总体上中药材种质创新工作仍较为滞后。

2.2 第二产业加工业

2.2.1 总体规模尚可,但龙头企业的全国比较优势不明显 据统计,湖南省目前有中药材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 家,省级龙头企业67 家,市级龙头企业168 家。加工销售收入约300 亿元,加工转化率为90%。但无论是药品还是衍生产品,单一中药材加工品产值或单一企业加工规模过10 亿的不多,超百亿的没有。期望利用2021 年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的“湘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进一步培育出加工业大企业。经多省公布的产业情况比较研究,笔者认为,湖南省长期以来倚重中药材资源大省,但产业龙头引领不强,重点产品打造乏力,产业发展特色及重点突破口较滇、赣、浙等省相对不足。

2.2.2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日趋规范,但集散地形成较慢 产地初加工是集散地市场重要的形成因素。湖南省湘莲、山银花、茯苓、百合等“湘九味”品牌药材产地初加工已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与标准化,集散地基于初加工与历史渊源成型,在类似赶集基础上逐渐转向加工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等现代化发展特征。目前,湖南省仅有湘莲、茯苓等在历史积淀下形成了国内较有影响力的集散地,山银花、百合等其他品种集散地仍与现代化集散地有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基于鲜药材的中药饮片产地加工有基础但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9]。

2.2.3 精深加工领域百花齐放,但整体带动不强 药品领域,目前湖南省内有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启迪古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 家上市中药企业。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康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天地恒一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中成药企业呈现“你追我赶”的发展势头。培育形成了妇科、抗肝炎、抗肿瘤、抗风湿、消化类、补益类六大类中药品牌群。其中,单品种年销售过亿元的18 个,六味地黄丸、古汉养生精等传统中成药畅销东南亚,活络消痛胶囊、康复新液等一批中药新药呈后来者居上之势。春光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药圣堂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等饮片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全省可生产传统饮片、超微饮片、精制饮片等多种中药饮片,在产品种超过800种。

衍生产品领域,湖南省内涌现出华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惠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希尔天然药业有限公司、绿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植物提取物代表性企业,美可达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兽药与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代表性企业,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绿之韵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炎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消、妆、健、食”字号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代表性企业,其中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净雅”中药日用品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通过对企业拳头产品原料分析,笔者认为,药品领域对湘产中药材依存度不大,产业链带动不强;衍生产品虽发展势头较好,但整体规模不大,带动有限。

2.3 第三产业商贸与大健康服务业

中药的第三产业较为特殊,实际上应包括中药商业、流通、健康产品服务业。中医药产业服务业还包括康养(足浴、按摩、艾灸及国医堂等)。

2.3.1 交易市场及集散地较多,但高质量发展不足 湖南邵东廉桥市场和长沙高桥市场互成犄角,廉桥市场已基本完成规范化市场改造,有药商经营户800 多家,年交易额近70 亿元,交易品种1000 多个,但在全国中药材原料采购面向产地的大形势下,如何高质量策略转型还需长远谋划。长沙高桥正着力打造中非医药产业园,建设“一县一馆”,打造湘产药材的对外窗口,但中药大健康产品国际化和互联网模式还需经市场风雨考量。湘潭湘莲、龙山百合、隆回银花-百合、靖州茯苓等中药材集散地在全国的影响日益提升,但新的集散地还处在发展阶段,全省中药材流通虽呈现“点面结合”的发展状态,尚未形成1 个超百亿中药材交易平台,10 亿以上交易平台仅1 个,1 亿以上交易平台不超过4 个,整体发展提质迫在眉睫。

2.3.2 中药材衍生产品为核心的大健康服务业方兴未艾 涉及科技服务、文旅逐渐兴起,药旅文化底蕴虽可挖掘但产业化进程较慢。依托湖南省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中药养生养老、中药特色旅游、中药园艺观光休闲、药膳、药茶等一批服务项目目前多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状态。湖南围绕神农炎帝“遍尝百草,发明医药”的伟大功绩等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的元素加紧构建中药材主题文化产业,中药材正成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元素,但目前湖南省内主要以小规模休闲农庄为主体,产业培育需待时日,整体呈现良莠不齐、规模不大、后劲不足特点,亟须培育建立市场化运作,将文化产业、加工业与药旅融合,实施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中药材元素力量。另外,中药材科普活动及中药材科技服务欠缺。

3 品牌与中药材业态发展趋势

3.1 大品种种植基本实现规范化、生态化

预计未来几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增速放缓,种植质量要求提升,中药材品种选育与种质创新具有呈现价值,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到2025 年,湖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500 余万亩(包括林木、菌类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超100 万亩。逐步建成20 个高质量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推广一批选育或改良的特色中药材品种,推广一批农业投入品原料药材品种,完成10 个以上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同时到2025 年,在政府及市场引导下,省内基本能够形成稳定的中药材区划,形成武陵山片区、雪峰山片区、罗霄山片区、湘南南岭片区、环洞庭湖片区的五元发展格局,区域品种差异明显、产业重点突出,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3.2 产地初加工技术显著提升

中药材初加工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措施,成型干燥等初级加工是中药材成为可流通商品的重要环节,对于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和安全性均有重要意义,也是集散地的重要成因。近年来,中药材初加工及饮片炮制一体化逐渐引起行业重视,预计到2025 年,湖南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将在传统集散地集聚形成规模化,质量也将有明显提升,初加工标准规程体系基本建立,部分饮片趁鲜加工将成为常态。同时,为降低传统集散地对历史渊源的依赖,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助力提升中药材集散地形成,到2025 年,预计形成10 个中药材集散地,同时侧动增强廉桥、高桥中药材交易市场活力。

3.3 精深加工愈显特色

中药材精深加工是中药材价值显著提升的重要形式。中药材产业具有产业链长、业态广等特点,未来“药品”领域应用仍是中药材精深加工的重要业态。植物提取物在湖南具有较好产业基础,永州、张家界、津市等都在谋划建设植物提取物产业基地,植物提取物具有成为大健康原料产业的潜力。为兼顾发挥中医药提高免疫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与非洲猪瘟的作用,坚持“为了动植物的健康就是为了人类健康”的大健康理念,尤其在非洲猪瘟防疫与饲用抗生素退出的背景下,对中兽药及饲用天然植物产品与产业发展予以更多关注,进一步扩容传统中药产业。湖南省药食同源药材优势突出,可开发为食品与保健食品、日化产品等。预计未来几年内,农业投入品、植物提取物、食品与保健食品、日化产品等衍生产品在中药材产业链中将实现更优价值与市场重大突破,占据更高地位。

3.4 品牌提质中药材产业链

通过品牌带动,扎实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质发展,打造“湘九味”品牌中药材产业链。持续推进“湘九味”品牌建设工程,建立好湘产特色中药材生产标准,打造好湘产品牌中药材,诠释好品牌科学内涵,显著提高全省中药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质大宗药材规范生产能力与品质,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被转化。同时带动一批县域品牌发展,推进“三品一标”工程[10],培育“一县一特”等,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得到较好发展,将助力形成“子母”品牌金字塔体系,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及全省中药材产业市场竞争力。

3.5 产业融合发展,优势特色鲜明

通过健链条、强支撑的产业链推进工作思路,可预见“十四五”及10 年远景目标,湖南省中药材产业整体将实现由规模化扩张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中药材产业链整体将在“十四五”期间突破千亿大关。基于近5 年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预测,10 年内产业年增长值可保持在6%~8%,“湘九味”品牌具有较高价值及社会影响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其中第二产业药食同源相关产品、农业投入品及植物提取物将成为产业发展突破口。

4 建议

为了实现“十四五”中药材千亿产业目标,基于对湖南中药材产业发展路径的研判及全国中药材产业优势强省的发展经验调研、总结,特提出以下建议。

4.1 建议由主管农业的省领导担任中药材产业链“链长”,统筹协调中药材产业发展,联动各部门合力推行中药材全产业链建设

中药材产业以种植的农产品原料端出发,纵跨一、二、三产业,业态多,涵盖产、学、研、用各个环节,涉及多个部门,统筹协调难度大,须加强领导。目前,贵州、江西、湖北等在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已实行省领导负责,推动产业效果显著。

4.2 建议加快启动中药材新品种认定工作

目前,浙江、广东、江西等省已率先在省内试行中药材新品种认定,为推动岳麓山中药材种业创新中心工作,建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或委托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组织专家对中药材进行分类(药品、非药品即衍生产品)并实施不同应用业态定向育种,在《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未颁布实施前,创新制定过渡性中药材品种认定相关办法,由省种子管理部门予以认定。湖南省科技厅与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共同支持省内中药材选育与种质创新研究工作,支持湖南岳麓山中药材种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模式创新与种业成果转化工作,提升种质资源库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中药材良种与种苗供应能力。

4.3 建议支持林药培育工程

支持开展林木珍稀中药材野生抚育和规范化栽培,建设一批生态化、规模化林木药材特色品种种植基地。同时支持发展林下药材经济,开展林下植物、菌类、动物类药材种植养殖,提升中药材复合经济价值。

4.4 建议持续支持“湘九味”品牌建设,实施好“湘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

持续支持“湘九味”公用品牌建设,带动构建县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特色产品的品牌体系;以“湘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建设为示范工程,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品质链、价值链,加快实现中药材千亿产业。

4.5 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产业科技支撑

建议湖南省科技厅将“中药材产业链”项目纳入支持,并继续结合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加大对中药材支持。对岳麓山中药材种业创新中心[11]等平台予以稳定支持,构建中药材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对农业投入品、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等项目支持,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改造;稳定支持中药材产业技术服务和指导专家团队,为中药材种植、仓储、加工、商贸等全产业链提供科技支持。

4.6 建议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有支持政策

至2020 年,全省已认定3 批共20 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建议对20 个中药材基地示范县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评估考核,统筹相关资金对湖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建设给予专门经费鼓励和支持。

4.7 建议加强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协调与信息能力建设

继续支持国家体系岗站(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采收及产地初加工岗位科学家、湘西综合试验站、食用百合龙山综合试验站)、省体系、省专家咨询委员会联络办公室设协会秘书处,牵头组织“湘九味”公用品牌建设方案,继续做好省政府各部门对中药材产业的协同支持、参谋及桥梁作用,加强信息化能力建设,支持中药材产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与发布工作常态化。

4.8 建议提高有序发展与分类发展的认识

要防止中药材种植“过热”和侵占基本农田,加强中药材种植区划管理,提高中药材加工水平和扩大应用市场;要加快中药材分类,只有实施分类管理才能保证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中药材药材湖南省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