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2021-03-26

关键词:个体教学方式主体

(福建江夏学院,福州 福建 350108)

一、引言

2014 年,李克强总理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在国家层面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平台;2018 年出台《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把创业纳入国家整体战略发展规划之中,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活力,营造了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的一大战略,创新型人才的质量与数量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发展力量的关键因素。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艰巨任务落在了高校,高校作为优质人才的一个巨大“出口场所”,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国近几年在高校的教育上颇有成就,但是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还颇有欠缺,随着多元化的元素融入到高校教育中,国内学者逐渐将研究的视角转移到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但是现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比较狭隘的阶段,导致无法多方位地去考虑影响到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的各个因素,未能深入全面地构建出适合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复杂系统理论(简称CAS 理论)注重研究在复杂适应系统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环境对于个体的作用,能够以复杂适应性的角度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一个全新的视角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提供新的观点。

二、相关文献回顾

1.CAS 理论的定义。CAS 理论最早由学者霍兰提出,他重点强调CAS 理论的概念是主体在与其他主体或环境的相互影响下,改变自身结构进行学习成长来推动系统完善的过程[1]。学者冯锐(2019)[2]认为CAS 理论的定义是主体由于自身适应性的特点能够不断地成长,复杂适应性系统的本质是主体的适应性。学者高文杰(2019)[3]提出在微观层面来看CAS 理论的根本是能随环境变化而具有适应性的主体。

2.CAS 理论的特征。学者徐莉(2019)[4]认为CAS 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由于个体与个体之间和个体与环境之间会产生非线性影响,所以必须以整体性的眼光把握整个复杂适应系统去进行研究。学者刘伟和李智超(2017)[5]认为CAS 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适应性,当主体与个体或环境发生相互影响后,主体会因为这些影响及时调整自身的状态,使自己去适应这些影响更好地达成目标。学者袁迎松(2019)[6]提出CAS 理论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聚集特征,较低层次的个体会聚集成较高层次的个体;二是非线性特征,个体受到的影响是复杂的,非线性的;三是流特征,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环境有某种类似于信息流、物质流或能量流的连接节点;四是多样性特征,个体受到影响后会分化出不同的特征且差距会越来越大。

3.CAS 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意义。学者徐悦(2017)[7]为了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借助CAS 理论搭建了“三阶段与三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型。学者陈敏和姚世明(2018)[8]基于CAS 理论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对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激发学生们创新创业的欲望。学者熊新(2018)从复杂适应系统的角度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终提出以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基于CAS 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素分析

根据CAS 理论的定义与特征,可以看出CAS理论的重点在于主体会随其他个体或环境的影响改变自身力求更好地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侧重于主体与其他主体或环境之间的关系。综上可知,较低层次的主体能够聚集成较高层次的主体,可以归纳为聚集形式要素;注重环境对于主体的影响,可以归纳为宏观环境要素;注重信息流的交流可以归纳为教学方式;注重主体的多样性发展可以归纳为师资力量。要素分析如下:

1.聚集形式。主体通过聚集可以形成一个较高级的主体。目前,我国高校有关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聚集手段还缺乏经验,没能很好地将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在一起,人才分布比较分散,不利于对于优秀的或有潜力的创新创业人才进行统一的辅导与培养。通过一些手段把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在一起,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聚集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个渠道让他们与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知识的互相分享有利于创新创业知识的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一形式带动高校整体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

2.宏观环境。高校充分利用宏观环境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国家通过一定的措施给予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宏观环境。为了更好地深入创新创业这一主题,国家通过发布一些创新创业相关政策,为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创新创业梦想提供资金上的保障。构建创新创业竞赛平台,鼓励高校也举办创新创业比赛,从内至外地提高高校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视。一些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有大量的需求,想要提前发掘、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实习岗位,让学生们通过实践将学习到的创新创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3.教学方式。合理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教学方式作为教育的最直接的手段,直接影响到最终成果。注重对教学方式的开拓可以增强学生们对于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吸收,提高他们对于知识的转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激发学生们思考的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合理地结合时代潮流开展新兴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开拓视野,多渠道地接触到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并加以利用。

4.师资力量。教师水平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在于拥有一支具有创新创业知识的高素质教师团队,但在高校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仅仅是传授给学生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若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足够重视,在选拔时会有意识地青睐于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教师。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掘出同样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学生,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有效保障。毋庸置疑,通过一些措施强化师资力量,注重教师团队的多元化发展,是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稳步发展的有效方法。

四、基于CAS 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体系构建途径

1.丰富聚集形式。首先,传统教育体系中最常见的聚集形式为开设班级,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仍然适用。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特色的创新创业班来吸引创新创业人才的加入,这样也有利于安排专业的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其次,充分利用高校社团的作用,扶持创新创业相关的社团,借助社团在学生们中的影响力进行创新创业的相关宣传,提高高校整体的创新创业氛围。再者,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或高校教师开展讲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最后,鼓励学生通过组队的形式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比赛,能够在比赛中实践,在比赛的切磋过程中不断地成长。

2.利用宏观环境。首先,对于国家发布的一些政策,高校经过一定的整理、更新及时地告知学生,也要对一些符合政策的学生进行整理追踪,以防出现遗漏。其次,对于一些重要的大型创新创业赛事做好宣传,可以在校园网、各个班群进行通知,加强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赛事的重视,鼓励学生参与。最后,高校要多与一些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供实习岗位,实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输送的连接。

3.创新教学方式。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创新教学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从现有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增加课堂中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教师在课堂中要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多思考能有效地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开始之前,通过小测试等手段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盘,可以让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们的薄弱知识点进行巩固。其次,合理利用互联网快速、全面的优势,借助互联网平台让学生更快地接触到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在课堂上尝试结合线上的一些软件或课程,通过新技术更直观地让学生们接触到创新创业的知识。

4.加强师资力量。从现有的师资力量出发,可以采取培训、交流学习等手段进行提升,鼓励教师参与一些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创新创业思维;开展教师创新创业知识分享会,让优秀的教师分享自己对于创新创业的心得,让其他教师向这些优秀的教师看齐。从发掘新兴的师资力量出发,要求高校优化教师选拔体系,提高对于高校教师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创新思维,通过师资力量的强化来提升高校的创新创业培养能力。

猜你喜欢

个体教学方式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