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3-26杨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3期
关键词:偏瘫家属康复

杨红

(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绵阳)

0 引言

心理康复是护士通过心理学知识,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或情绪反应进行评价,通过暗示、安慰或解释,指导其从正面、有利的方面看待现实,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的心理护理过程[1]。脑卒中患者由于病程长,治疗及康复效果慢,多数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易产生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有文献报道[2],脑卒中偏瘫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心理障碍、认知障碍等。因此,在整个康复训练中,心理疏导占据重要位置[3]。本文通过对15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300 例均为本院2018 年至2020 年收治的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以2018 年5 月至2019 年4 月收治的150 例对照组,以2019 年5 月至2020 年4 月收治的150 例为观察组。排除标准:无严重认知障碍及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偏瘫的临床诊断标准[4]。入选的患者及监护人均对本次研究的目的知悉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研究。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

1.2.2 观察组

患者入院时,当班护士耐心接待患者,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给予适时心理安慰。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偏瘫情况及动态变化,观察临床症状及病情进展,耐心听取其陈述,了解其心理及情绪变化。当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即可进行心理康复健康指导。

(1) 采用灵活机动时间如晨间护理、巡视病房、治疗等时间段,进行自我介绍,说明患者目前的病情及治疗要点、身体康复的重要性及配合要领等;在康复护理前与患者沟通,告知其心理康复与躯体康复同等重要[5],提高其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对患者宣教脑卒中偏瘫的相关知识,让其了解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对情绪认知管理的依从性。(2)根据患者的性格、年龄、文化程度及心理变化等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并向患者介绍康复成功的案例,介绍其认识,或拉其加入朋友圈,鼓励患者之间互动交流,增加正能量,激发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3)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形成家庭—医院一体化的心理康复系统,与患者家属共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及温暖,从而增强康复的信心。(4)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如厕、更衣、进餐、洗漱、行走等训练,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康复信心。(5)认知能力训练:根据患者的兴趣及爱好,让患者看一些他们喜欢的电视剧,听一些他们喜欢的歌曲,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刊物等,尽量减轻患者的孤独感,进一步提升患者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力。

1.3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

分别于心理康复护理前、康复护理8 周后,参照健康调查量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6],结合本区域患者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生活质量调查表,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活动能力5 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优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F-36 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F-36 各项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活动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的SF-36 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 评分比较(分,±s)

注:a表示与干预前相比P<0.05;b 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生理功能 精神健康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躯体活动对照组(n=150) 干预前 62.3±11.1 55.4±10.2 61.8±12.3 62.4±10.6 56.8±10.2干预后 68.3±12.3a 59.4±11.7a 65.2±13.4a 69.4±11.1a 60.8±10.4a观察组(n=150) 干预前 61.4±12.2 56.8±10.2 60.7±13.2 60.5±12.5 57.9±10.1干预后 80.1±10.1ab 78.4±12.8ab 72.8±13.5ab 79.5±10.7ab 75.6±10.8ab

3 讨论

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长期折磨,且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影响身体康复,使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生活负担。有研究指出,脑卒中偏瘫患者常有心理、性格、行为、精神等异常改变,如不给予正确引导,将会导致患者终身残疾[7]。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解决其心理问题,使患者早日恢复并回归社会。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给予心理疏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患者积极主动配合,轻者恢复健康并回归工作岗位,重者其残存的躯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了生活质量。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首先,患者入院后,我们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尊重、体贴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角色等给予恰当的称呼,尊重患者隐私,工作技术娴熟,态度和蔼,工作作风严谨,取得患者信任[8]。

3.2 运用心理学知识评估患者

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运用各种沟通技巧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患者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探索患者内心所想的问题,帮助其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及意义;给予预见性的康复干预指导,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肯定患者的康复效果,帮助其顺利度过心理过渡期,鼓励其坚持就是胜利[9]。

3.3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主动接受治疗,询问目前治疗效果、对康复是否充满希望等;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障碍的相关因素,用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去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3.4 因人施护

护士在护理患者时,耐心讲解病情,并告知此病并非绝症能治愈,但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主动锻炼,病情一定能得到控制[10];向患者说明各种利于病情康复的因素,使患者在信念上由绝望变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5 重视与家属交流

把患者的心理活动跟家属交流,让家属以平和的心态及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患者,使其感觉到心理寄托,并告知家属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对费用拮据及家庭困难的无奈[11]。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后康复训练是一项整体且细致的工作,涉及面很广,需要制订综合性的、科学性的康复方案。而心理康复可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12]。

猜你喜欢

偏瘫家属康复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