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

2021-03-25赵德缙向子军瞿万学陈绍林

江西农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巴东保护地保护区

赵德缙 向子军 瞿万学 陈绍林

(1.湖北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渡河保护管理站,湖北巴东 444300;2.湖北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溪丘湾保护管理站,湖北巴东 444300;3.利川市林业局,湖北巴东 444300;4.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湖北巴东 444300)

1 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1.1 野生动物本底调查 红外相机有着较强的隐蔽性,能对野生动物的活动动态进行观察与探测。我国在前期调查普遍存在着数据缺陷这类问题,并未全面调查野生动物的本地资源,这导致了相关研究人员在某区域对野生动物相关信息方面的了解严重不足。而红外相机技术的应用,对珍稀野生动物的探测与记录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能有效对夜行性珍稀动物的实际活动情况进行监测[1]。据相关资料显示,红外相机在调查自然保护区和偏远地区生物多样性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对该区域中的兽类及鸟类生活状况进行记录,所记录的兽类高达100 余种,鸟类高达150 余种,充分说明了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本底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研究动物行为学 由于红外相机储能巨大,能持续不断地在野外活动中工作,因此将其应用到野生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中,能对小型食肉等动物实际活动情况进行正确评估。工作人员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监测这类野生动物,可根据红外相机所拍摄的照片来明确该物种活动强度指数,判定其基本活动规律。同时,能深入研究部分大型动物标记领地这一行为,对巢食肉动物与食腐动物的区分也能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1.3 评估野生动物种群参数 红外相机技术的应用,能正确评估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及基本密度。具体流程主要是,利用红外相机所构建的标记模型及重捕模型获取野生动物的体表特征,并通过相应的软件深入分析相关数据,进而获取种群数量和密度。在对野生动物个体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可从野生动物自身特征入手,如猫科动物体表斑纹等,也可根据人为标记完成识别,如耳饰及项圈等。此外,红外相机还可应用至自然特点特体识别动物中,对于东北虎、雪豹这类大型猫科动物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红外相机技术有机结合了传统非空间封闭种群模型和描述点模型,可根据不同野生动物之间的差异建立相应的等级模型,通过叶贝斯方法累计模型所输出的数据,能有效评估野生动物的物种密度[2]。但红外相机技术所构建的标记和重捕模型仅能适用于较少的物种类型,无法利用影片结果来对缺乏个体特异性的野生动物物种进行评估。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专家学者给出了运动物体移动相机探测理念,通过分析动物移动速度及优化相机设置,构建一个气体分子碰撞率模型,由此实现对单体或群体野生动物的监测。

2 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

2.1 保护区监测 我国建立不同级别自然保护区的初衷在于增强生物多样性,做好保护区动物的监测工作,是保护野生动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部分野生动物保护区均采取了数量及痕迹统计这一监测方式,通过红外相机技术的应用,能给相关管理人员开展监测工作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撑。例如,针对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区,可通过红外相机技术来监测该区域中的水源地,进而根据水源地分布调查实际动物物种,以获取较为准确的数据信息,为荒漠地区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参考。不同于传统监测技术,红外相机技术能提供精准程度较高的数据信息,如野生动物出现时间、社会结构等[3]。相关工作人员可整合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和传统监测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目前,我国四川、陕西、吉林等地已陆续应用了红外相机技术进行大中型野生动物监测,且不单单涉及到某一个保护区,同时也和周围保护区产生了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网络,为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保护区监测的标准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保护地监测 我国自然保护地种类繁多,各类森林公园层出不穷,在对这类保护地进行管理时,通过应用红外相机技术能及时获取野生动物的实际分布情况,并利用模型的构建、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野生动物数量、分布状态进行正确的评估,进而为保护地管理方针的制定提供数据上的支持[4]。红外相机技术能对不同野生动物分布的多维数据信息进行调查,有效分析该区域中的大中型兽类群落,根据野生动物种群参数来判定在该保护地中采取的相应保护措施是否具备可行性。

3 野外布置红外相机使用注意事项

(1)工作人员应顺着阳光照射的方向水平放置红外相机镜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逆光环境下的红外相机只能捕捉到黑色动物图像,无法判定野生动物的花纹、颜色、斑点这类体表特征。

(2)工作人员应确保动物行走方向与拍照方向保持一致,不能呈垂直关系,主要是由于野生动物移动速度较快,红外相机所拍摄的影像存在1 ~2 s 的延迟,只有一致的方向才能保证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3)红外相机布设应尽可能选择动物利用的兽径和水源附近。

(4)相关工作人员应对红外相机镜头前1 ~4 m 处的环境进行处理。触发红外相机探测器开关的条件主要包含适当的温度及移动的物体,但阳光、晃动的树叶、灌木、树枝等也能满足这2 个条件,从而使红外相机误触,由此所获取的影像资料并无参考价值[5]。因此,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到这类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布置红外相机的过程中应对可移动杂物进行清理,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减小误触概率。

4 结语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野生动物监测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要想让所获取的野生动物相关数据信息更为精准,则应加强红外相机技术的应用,并将其有机结合传统监测方式,探究野生动物在群落的成长情况及动物群落维持结构等问题,从而构建我国野生动物红外线监督标准记长期计划,对技术培训及数据进行分析,以提升我国生物学及生态学水平。

猜你喜欢

巴东保护地保护区
王银成 情系三峡 心念巴东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巴东,巴东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往事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