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程教学的现实路径

2021-03-25程宇林项子珊马雪梅

关键词:红色课程文化

程宇林 项子珊 马雪梅

(1.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3.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校党政办公室,四川 成都 61113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课程,守好“思修”课堂,有利于其它思政课程的有序开展。而红色文化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人民为实现国家统一富强、民族振兴团结,把马克思主义熔铸于中国具体实践当中形成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传统,涵盖“思修”课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重要物质、精神载体。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程,更能发挥其“教育引导、典型示范”[1]、思想启迪、心灵温润的育人作用,提升“思修”课德育效果。

一、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程教学,破解思政课程的根本问题

在新时代,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2]这个根本问题,“思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先行课程,必须要首先明晰这三个问题。习近平总书曾记强调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3],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汇聚中华民族文化而形成的有机体,包含了资源、传统、基因三个方面,具有政治指导、思想引领和道德教化的重要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程,有利于解决“思修”课过程中“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1.红色资源融入“思修”课,有利于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红色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要素的总和,其表现形态主要有实体形态和精神形态,它以先辈们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作为历史主线,将艰苦卓绝的奋斗岁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件熔铸成一部生动有力的教材。运用好红色资源,有利于解决“思修”课中“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首先,红色资源包含了物质与精神两种形态。一方面为“思修”课的课教学环节提供了鲜活的教育题材,有助于学生内化于心;另一方面为课下的校外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外化于行。其次,红色资源是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既辅助结合“思修”课程的知识点,又旗帜鲜明地将“思修”课需要传递的价值观念植入学生头脑。最后,红色资源是育人性与趣味性的统一,能够提升教学内容的可读性,有效推进“思修”课整体育人效果。

2.红色传统融入“思修”课,有利于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传统是从人们代代相传的思想品质、道德风俗等。红色传统指的是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工作作风上的一切经受住了人民检验、历史推敲的东西,具备了良好的育人特性。在“思修”课的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中,就需要对“人生矛盾”、“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关键问题作出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回答。将红色传统融入“思修”课程就是要明确我们培养的是继承发扬红色文化传统的大学生。这样的大学生在思想学习上,坚持党领导一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生工作中,坚持学生的主体立场,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搭好桥梁,并发扬民主集中的原则,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校园生活中,与其他同学保持密切联系,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志愿活动。

3.红色基因融入“思修”课,有助于明晰“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基因作为一个生物学范畴的词语,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标志着生物体纵向延续的本质要素,也标志着生物体横向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在红色文化的范畴中,红色基因是最本质的决定性因素,它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中所形成的一种先进的观念意识形态,是对中华民族先进本质、伟大精神、崇高思想、优良传统等的高度凝练和升华”[4],这是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其它党派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将红色基因融入“思修”课程,更加明晰该门课程就是要为中国共产党培养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生力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奋斗者。现在刚入校园的大学生,20岁上下,大好年华,青春正盛;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时,还不到40岁,渐入“不惑”,年富力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时,刚过50岁,老当益壮,中流砥柱。这就要求我们帮助学生扣好步入大学的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做一个头脑里饱含理想信念,血液里富有红色基因的时代青年,接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程教学的困境之处

目前,在理论探讨方面,红色文化德育研究论坛、红色专题调研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实践研究方面,红色文化进思政课的课程改革、创新试点逐年增多,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又向前迈进一大步。但受国内国外环境形势的影响,以及“00”后大学生自身特点,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还面临一些困境。

1.教育环体: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的文化环境纷繁复杂

当前,世界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演进,风平浪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使得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面临一定的挑战。一方面,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媒体等优势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洗礼。基辛格在研究未来世界秩序变化时也承认:“美国的对外交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交政策,而是传播价值观的工程”[5]例如近些好莱坞推出的电影续集《复仇者联盟》,影片宣扬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与红色文化、“思修”课倡导的集体主义分庭抗礼。另一方面,部分发展中国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崛起,对外传播自己的文化价值。例如近十年进入中国荧幕的印度宝莱坞电影。它们以别具一格的“印度式”歌舞来博取观众眼球的同时,传递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总之,纷繁复杂的文化环境给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教育衔接:红色文化与“思修”课尚未实现系统联系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红色文化与“思修”课的相互衔接取得了较大成效。例如,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与“思修”课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进行了结合,将红色文化中“全意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等革命道德,纳入第五章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但是,红色文化价值内涵与“思修”课大纲内容高度契合,在“思修”课程中缺乏红色文化的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即具体到每一张每一节上,尚未实现具体的衔接。比如,第一章第二节第三部分“人生价值的评价和实现”中,红色文化案例资源中包含了一批批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的爱国仁人志士,可以把它们的故事纳入其中,并加入精神解读,实现叙述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3.教育主体: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的师资队伍有待提高

在“思修”课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教师能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引导、价值传递,但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将红色文化表面融入“思修”课的现象。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的意义在于论证,通过红色文化蕴含的丰富价值体系证明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与科学性。然而,部分教师将红色文化中的红色案例当成简单的故事叙述,未能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要义,因而不是当成论据去佐证“思修”课的教育内容。总之,单纯的“红色文化”+“思修”课只能吸引眼球,不能给大学生在心灵和思想上来一次真正的洗礼,这就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4.教育客体: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的教育对象发生变化

自2018年开始,“00”后渐入大学校园,成为新时代高校的主力军。作为21世纪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对传统而又单一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倾向于教学内容和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不仅是在“思绪”课堂上学习认识到红色文化精神,还要在“思修”课程的实践活动中切实感悟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

三、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程教学的现实路径

针对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程现已取得的成就,面对未来发展的内外部系列困境,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堂要继续加强教育目标融入、教育环境融入、教育角色融入、教育内容融入和教育情景融入。

1.目标融入

目标是行为主体对某一活动过程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为其行为指明了方向。在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明确各自的目标及其之间的联系。

红色文化育人的目标在于以红色文化理念为指南,以全面推进红色教育为根本目的,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能在各种文化交融过程中站稳主阵地,在历史虚无主义等消极错误社会思潮影响下能够坚定不移弘扬主旋律。“思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它主要是针对学生从“高中生”身份转向“大学生”身份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法律观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自觉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因此,将红色文化的育人目标融入“思修”课教育目标之中,要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培养的是具有红色基因的时代新人。

2.环境融入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空间,它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在世界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前进的背景下,在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的影响下,将红色文化教育环境融入“思修”课程显得刻不容缓,集中包含了现实的校园环境和虚拟的网路环境。

在现实的校园环境方面,首先,组织红色文化学习等系列活动,创造优良的红色文化学习气氛。例如,举办关于“红色文化”方面的专题的研究会议,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并鼓励他们主动采取行动,进一步发展红色文化。同时,组织致力于红色文化研究方面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鼓励其他教师申报红色文化项目,启发大学生自觉学习红色文化的理论知识。其次,在校园物质文化上加大资金投入。营建校园红色文化气氛,打造“思修”教育宣传墙——红色文化篇,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虚拟的网络环境方面,一是建设自媒体宣传小组,由“思修”教师和学生干部为主要对象。高校可以根据红色事件的历史节点及时更新官方媒体平台,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形式讲述红色人物、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能量。二是与网络信息安全部门加强合作,在新媒体团队的协助下,消除网上信息污染,净化网络空气,夯实红色文化传播的网络基地,发挥“思修”课网络教育的功能。最后,高校应积极组织对学校新媒体团队的培训,以提升他们对红色文化认知,使发布信息的质量与深度更进一步,综合运用短视频、动图以及漫画等创新形式,吸引学生的目光,进一步扩大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影响。

3.角色融入

角色是个人作为一定社会地位占有者所做的行为主体,每一个社会人都需要扮演好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在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融入尤其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7]具体地说,“思修”课程教师要进入理论知识的创造者和红色文化传承者两种角色,这双重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交集,能够相互融合的。第一个层面是知识挖掘者。“思政”教师不仅仅是已有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新鲜知识的创造挖掘者。“思修”课教师要在现有的文献资料上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主动参与红色文化学术论坛,积极申报红色文化育人类课题;第二个层面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红色文化的内涵要义首先指向了广博精湛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信仰。只有让具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讲“思修”课,才能让学生答好什么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什么是共产主义道德,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修”课的系列问题。

4.内容融入

内容是指某一事物包含的实质物品或精神要义。实事求是地讲,红色文化与“思修”课程在授课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红色文化的核心要义包含了“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井冈山精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苏区精神,“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等。“思修”课程主要包含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前五个章节浓墨重彩地阐述思想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第六个章节简明扼要指出了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内容。对比起来,“思修”课讲授的内容较为抽象,需要红色文化中事例来佐证。例如,在“思修”课第二章“鉴定理想信念”中,借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为主线插入本章节的讲述之中。尤其是在本章的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中,用革命先烈为新中国成立不懈奋斗的事例教育同学们认识中国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红色革命年代,中国梦的具体表现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站立”;在新时代,中国梦的时代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并引导同学们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接力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5.情景融入

情景是完成一项活动所需要的感情和景色。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堂,不仅是目标和内容的融入,还需要情景融入,力求还原历史。

我国红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各省均有分布,它们直观生动、感染力强,为“思修”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而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持。红色文化情景融入“思修”课堂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课内情景复现,即通过将理论教育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结合起来,传播红色文化。在课堂上围绕理论教学组织的实践活动,可以增进对红色文化知识概念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参与,深化学生的记忆。“思修”课内实践应统一设置在相关知识点学习之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热点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升华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助其内化。二是课外情景还原,即在课外组织实践活动,试图恢复历史情境,并提高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教学的延展性。当前,大部分高校在“思修”课程内设置了实践课时,教育者可以将实践学时结合到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中来,争取做到课外情景还原。通过这种课外实践活动还原历史情景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自由,使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从而为思想交流建立起有效的桥梁,让学生不断接受红色文化的滋润,在“思修”课程中有所收获。

红色文化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又有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是新时代饱含育人价值的精神财富。当然,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需要靠“四面八方”协同着力,即高校、教育者和大学生,以及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而逐渐完善的。克服现阶段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教学的诸多困难与挑战,红色文化融入“思修”课堂将要在教育目标融入、教育环境融入、教育角色融入、教育内容融入和教育情景融入上下足功夫,使“思修”课教学充满着多彩有趣的红色文化。

猜你喜欢

红色课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红色在哪里?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