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传承与重构
——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耦合研究

2021-03-25郝亚丽

关键词:美术融合传统

郝亚丽

(阜阳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谈到自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以及价值思想体系的认同和尊崇。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指出文化自信对新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1]。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能量源泉,是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因此,当下思考如何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成了亟待解决问题。本文尝试研究美术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以期能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提出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瑰宝是指导某个历史特定时期人民生活生产,引导人民正确行为的规则集合体,反映了我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态度与行为准则。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兼收并蓄,唐代中原文化吸收西域文化之后形成了胡汉文化的交汇;对待外来的佛教和基督教文化也能够做到吸收与融合。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人如何和谐相处的论述也较多,例如仁义礼智信、地利不如人和等经典名句。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硕果累累。可以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阶段仍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需要发扬光大,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局势复杂,在当前的局面下如何“不忘初心”奋勇前进,确保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坚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不偏移,构筑人民群众坚定的文化自信基石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发展的时代使命。任何文化的外显形式必须要有一个载体,或者是文字、传说、歌曲、美术作品等等。其中美术作品历来都是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以视觉形态为主的美术作品能够承载历史文脉、表达创作者的态度和价值观。譬如,宋代名画《采薇图》,李唐将伯夷、叔齐“不食周黍”的故事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表达对保持气节的敬佩和变节投降行为的鄙视[2]。

二、追求文化价值: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探究

1.文化传承:美术教育的历史使命与时代关切

一般认为近代我国美术教育分为三个部分,全山石先生认为:以北京艺专(徐悲鸿)、杭州艺专(林风眠)、上海美专(刘海粟)和苏州艺专(颜文樑)为代表的法国学院派;第二个是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最后一个是前苏联引进的美术教育体系(靳尚谊、詹建俊和全山石等)[3]。虽分属不同流派,但众多美术教育先驱对美术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使命均表示关切。徐悲鸿的很多绘画作品都表达了“救彼苍生起”的情怀,他希望艺术作品要具有文化启蒙与引导民众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林风眠提出“到民间去,使民众艺术化”主张,蔡元培等则提出要大力兴办美术教育“以培养专门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4]。近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国际美术教育大会致辞》指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全面素养,让他们把艺术理想和奉献社会联系起来,把理性思辨和感性思维融通起来,把创造潜力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这不仅是美术教育的目的,也具备把美术教育的意义扩展到整个教育的价值”。美术教育是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新时期我国的美术教育要完全担负起自身应有的美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对人们的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德国哲学家尼采指出:“艺术是生命最强大的动力,生命通过艺术而自救。”,在这特定的历史时刻,美术教育工作者背负的历史使命和压力是巨大的。美术教育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美术教育传授学生准确分辨美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欣赏鉴赏美的能力,进而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精神的参与、满足和心灵再造,找回存在价值和幸福感[5]。

2.“重技轻文”:目前我国美术教育普遍现象

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的美术教育出现了一些与先贤倡导理念不尽相符的地方。具体表现为:首先,部分美术教育工作者没有把美术教育与社会和国家需求的美育教育有机地深度融合。他们的关注点仅仅集中在美术作品的技法技巧方面,喜欢探讨某些作品在绘画技法上面的优缺点,极少去思考作品的表现内容以及给予人们正面的教育价值,陷入技法画法至上的理论悖论怪圈。第二,美术教育主要目标不是培养对社会健康发展具有更大贡献的人才,而是所谓的“画家”。部分高校美术教师思考的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教学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对画面内容主体思想的表达漠不关心。完全忽视了作品外在形式只是内在核心思想的呈现方式,形式应该服务于内容。第三,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切严重不足,教学内容多为静物、石膏像等西画临摹练习。虽然现在很多高校的美术教育课程中均安排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内容,但从课时和学分的占比看,都偏少。运用西画的技术手段表现社会中美的现象和事物完全可行,但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学习和练习西画的学生人数、教学时长与任课教师数量均远远超过传统美术内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另外,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学生长期接触西画知识,其世界观和人生观被西方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可能性加大。近代社会上有部分人荒唐的认为“国外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其价值观已经严重扭曲。崇洋媚外观念的流行折射出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度极低,教育界理应反思。笔者认为人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全面甚至是完全不了解,是导致认同度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然,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因素的,但是美育的缺位绝对是其中原因之一。第四,美术教育类通识课在高校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美术高考的应试教育化与考试内容单一化对美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

美术高考的考核内容和方式限制了高校录取美术类学生的人才规格,高校课程的不合理设置进一步放大了这个错误,加快加剧了学生综合能力的不健康发展。譬如,江苏省和安徽省现在美术高考的素描模特取消,改为彩色照片。很多学生在高校的课堂上仅仅会画高考的考核内容,其余的均不熟悉,应试教育的痕迹过重,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中小学美术教师因为在高考前的备考和高校的学习阶段接受的不科学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沿着思维和行为的惯性再把这些做法搬到中小学美术课堂,进而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质量。美术教育的如此循环,容易形成偏离正确轨道的路径依赖,长此以往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远。严重影响了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现阶段深化我国美术教育改革,切实提升美术教育的美育水准是亟需解决的课题。

三、重构、融合与传承——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改革耦合研究

2019年新一届教育部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8—2022) 成立,尝试在高等美术教育领域的顶层设计环节对全国的美术教育改革予以指导和推动。2018年1月6日,教育部正式颁发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 2017 年版) 》,提出了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图像识读” “美术表现”“审美判断” “创意实践”和 “文化理解” , 美术教育将紧紧围绕五大核心素养培育展开,中国基础美术教育走进核心素养培育时代,国家正在加力推进发挥美术的育人功能。[7]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 2017 年版) 》中,把“中国书画”作为一个单独的学习模块并设置学分,可见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已上升到实践层面。

1.重构、融合与传承——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耦合之必要性

在中央美术学院庆祝建校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提出“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美术教育在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和责任。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蕴含的内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我们今天的生产生活仍然具有指导价值。但是时代在发展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在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笔者认为重构与融合主要包括,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与马克思毛泽东思想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我国现行主流的正确价值观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大众传播手段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的学校教育相结合。尤其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相结合,这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也以其形象化、可视化与生动化之特性表明其是承载传统文化最佳载体。美术教育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责无旁贷,但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失去了对社会的关切,其主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标准与课时计划必须重构,并与传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8]。

2.影响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深度融合的因素

首先是认识和理念的问题。对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现代教育价值和美术教育提升人们综合素养的作用认识严重不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思想残余,是落后生产力和文化的代名词。其次,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不畅。(1)教科书中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偏少,尤其中小学的语文课本表现的比较明显。(2)现代化传播媒介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偏低,特别是网络和社交软件,对传统文化的推介力度偏弱。最后,美术教育在过去的改革仅仅在学科课程范畴内关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对传统文化嵌入美术教育问题思考不足。没有跳出课程的小圈子,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发现局部问题解决该问题,容易陷入实用主义的逻辑怪圈,降低解决问题的实际效率,影响二者融合的推进速度和深度。[9]

3.融合、传承与重构——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耦合之发展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旺盛,其蕴含的精神对今天美术教育仍然具有巨大的借鉴价值。通过美术教育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的历史使命,新时期美术教育的改革必须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

首先,观念转变与理论重构。观念是价值观的体现,是对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价值的态度。重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在前,然后才能谈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改革的耦合。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教育即是学校教育,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是目前人类传播知识文化最重要的场所。本文谈到的观念转变主要是指学校美术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一般包括学校的领导、专任美术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等。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现在学校的领导都特别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但是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则偏低,对现阶段教育部推行的美术教育改革则重视不够工作进展缓慢收效较低。这个现象不仅仅在我国的中小学出现,而且在很多高等学校亦是如此。学校领导的重视是推进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改革融合进程的重要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讲师决定性的力量。亟需通过培训与项目考核等方式促进学校领导转变认识。专任教师则可以通过在职(现场、电话、视频)培训、观摩学习和参与研究项目等形式提高认识。对于中小学的学生和家长而言,高考增加相关内容即可。比如现在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传统文化的知识在高考语文考试的分量会加大,于是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纷纷加入了传统文化的内容。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可以起到加强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在中小学肯定会受到师生和教育管理者的认可。高校则可以通过增加学分、在线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观念转变后就是具体实践了,实践行动需要理论的指导。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改革的完美融合需要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融合原则与具体行动方案等,这样就可以避免实践活动的试错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理论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第一,通过各项科研平台发布专项科研项目或教研平台发布专项教研项目,研究两者结合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实践活动应该注意的事项,提升两者结合的高效率。

其次,加强媒体融合力度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改革科学结合认可度现代社会人际之间交流传播行为无处不在,尤其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网络、智能终端和社交软件等),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美术教育改革对提升全民族综合素质的作用、以及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改革耦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前景。充分利用无冕之王社会舆论的力量,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结合的认可度,进而减少二者结合实践推进的压力,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美术教育合理改革的高效开展。传播的主体首先是政府,其次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任师资力量,最后是利益相关者群体。只有众人合力,才能让美术教育改革和传统文化的结合进展顺利。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美术教育亦是如此,本文主要探讨狭义的美术教育也即学校美术教育。

第三,修订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计划以及课时计划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美术教育改革的中小学部分基本已经完成,笔者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和随堂听课发现,现在教材的改革比较完善,但是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够准确。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专业改革的进程较为缓慢,很多学校仅有课程标准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其余部分仍然是新瓶装旧酒。现在很多高等学校的美术教育专业都在进行新的专业资格认证,建议在认证考核标准中加入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环节,以此来推动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培养目标中加入通过现代美术教育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然后在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和课时计划中予以体现。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美术教材修订和编写中根据具体内容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 通览现行的美术课本我们可以发现,中小学的美术课程中美术教材里传统文化的内容已经增加,但是在高等学校的教材中却呈现不多[10]。

第四,运用多种方式提升专任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如果专任教师对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结合不了解、不认可或主观上认同但客观上却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以支撑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其结果都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专业知识的获取一般分为入职前和入职后两个阶段。入职前阶段包括未考上大学的基础教育阶段和大学的专业知识获取阶段。首先我们来看入职前的专业知识获取情况,中小学和学前教育都需要注重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样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美术专业教师在考入大学之前就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知。大学阶段的专业知识学习则需要加大对学生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改革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专业性的知识讲座、专门设置相关的教研项目、校本课程的研发与使用等方式,采用参与式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熟悉并认可美术教育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入职后则重要通过各级各类培训与观摩学习等形式提升专任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改革的融合速度、力度与效果。

第五,争取学校相关领导的支持促进二者耦合效果的提升任何新型项目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背后都跟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改革耦合也是如此。当然,要想获得学校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美术教师必须首先自身取得一定的成绩,否则很难获得领导的支持,特别是作为“小三门”的美术课程。首先要让学校的领导看到该项目的成功能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其次是能够增加学生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提高语文课程的考试成绩;最后是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得学校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高效推进二者融合项目的顺利进行。

2019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召开的“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三届中国艺术教育论坛”中,许江教授明确指出:我国美术高等教育要高屋建瓴,切实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同时美术高等教育的一流专业建设要有深刻的中国意蕴和人文内涵,有鲜明的技艺特色和饱满的影响力与社会需求。

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实践深度融合,与时俱进才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的新生事物有机结合,是创新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改革与传统文化的耦合是新时代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借助现代媒介的情况下重视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必定能够推动二者耦合进程的完美进行。

猜你喜欢

美术融合传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