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条件对夏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2021-03-24李芹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气候条件病虫害玉米

李芹英

摘 要: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该文分析了2019—2020年太和县的气候条件及其对当地夏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以期为太和县夏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气候条件;影响

中图分类号 S435.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4-0095-02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粮食生产大县。近年来,太和县玉米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已成为太和县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太和县玉米种植模式主要实行小麦—玉米轮作,普遍采取种肥同播,行距60cm,种植密度52500~67500株/hm2,一般产量7500~9000kg/hm2。太和县夏玉米生育期105~110d,受小麦收获后的雨水影响,播种期一般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7月中下旬玉米进入喇叭口期,8月上中旬进入穗期,9月底收获。

1 2019—2020年太和县气候条件

2019—2020年太和县夏玉米生长期间气候变化异常,日照时数差异较大,降雨量极不稳定,是影响玉米产量持续提高和年际产量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太和县6月份开始进入高温时期;7—8月份是温度最高时段,最高可达40℃;降雨量年际间变化较大(表1)。

2 气候条件对夏玉米病虫发生的影响

2019年太和县夏玉米种植面积2.33万hm2。2019年6月份以来,太和县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总体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旱情持续发展。特别是9月降水量仅为2mm,导致部分乡镇旱情严重,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整株枯死。气候条件对病害发生不利,夏玉米主要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虫害发生重于病害。甜菜夜蛾、棉铃虫、三代玉米螟偏轻发生,二代玉米螟、玉米锈病、玉米弯孢叶斑病等轻发生。

2020年太和县夏玉米种植面积5.2万hm2。2020年6—7月太和县累计降水649mm,较常年同期均值增加74.42%。6月份受多轮强降雨影响,导致土壤含水量饱和,作物渍涝害严重,部分乡镇低洼地农作物被淹。7月平均气温24.8℃,较常年同期减少2.8℃;日照时数123.2h,较常年同期减少63.9h。适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虫害滋生;持续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植株健壮生长,降低了植株抗病虫能力。因而该时期病虫害发生发展较快,田间病虫发生基数较大。8月以后以晴热天气为主,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旱情逐渐加重,导致玉米抗性降低,田间病害继续发生发展,危害逐渐加重。受气候因素影响,夏玉米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病害发生重于虫害,发生程度明显重于常年。其中玉米南方锈病大发生,玉米粘虫、玉米弯孢叶斑病、三代玉米螟等偏轻发生,二代玉米螟轻发生。

3 夏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3.1 苗期虫害 2019年受6月份气温偏高、降水少的影响,玉米苗期虫害轻发生,发生面积1.13万hm2,防治1万hm2。棉铃虫、甜菜夜蛾、粘虫在夏玉米田混发,7月12日普查一般为害株率为0.1%~0.3%,为零星发生。2020年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06万hm2,防治3.73万hm2。由于6—7月太和县多阴雨天气,气温偏低,田间湿度大,二代粘虫发生为害较重。6月27—29日调查发现,6月上旬播种的夏玉米田二代粘虫发生为害较重,一般被害株率10%~40%,百株虫量30~50头,最高百株虫量达60头以上;6月中旬播种的夏玉米田一般百株虫量为0.2~4头。2020年7月3日调查发现,夏玉米田粘虫、甜菜夜蛾、棉铃虫混发,以粘虫为主。二代粘虫平均被害株率9%,平均百株虫量5头;部分早播和晚播夏玉米田二代粘虫发生为害较重,一般被害株率10%~40%,百株虫量30~50头,最高百株虫量达60头以上。甜菜夜蛾平均被害株率2%,平均百株虫量2头。

3.2 玉米南方锈病 玉米南方锈病是夏玉米产区的间歇性暴发流行病害,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常导致玉米10%以上减产,感病较重的减产达50%以上,部分地块甚至绝收。高溫(27℃)、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适于南方锈病发生,夏玉米生长季节降雨量大、降雨次数过多,发病风险越高。

受干旱气候条件影响,2019年太和县玉米南方锈病发生晚,病情轻。2020年太和县玉米南方锈病大发生,发生面积4万hm2,防治2.33万hm2。受气候因素影响,2020年太和县玉米南方锈病发病早、发展蔓延快、发病范围广、危害严重。由于7、8月多阴雨天气,田间高温高湿,有利于玉米南方锈病病原的侵染和流行,部分田块危害严重。8月3日田间初见玉米南方锈病;8月13日调查发现玉米南方锈病平均病叶率较近3年同期均值增加8.64倍;8月之后受旱情影响,植株抗性降低,病情继续发生发展,9月达到高峰(表2)。

3.3 玉米螟 玉米螟喜中湿,高温干燥是其发生的限制因素。一般干旱少雨年份发生轻;在蛾、卵和初孵幼虫发生阶段,温度20~26℃、相对湿度高于70%,则利于其繁殖成活,发生重。大风大雨能导致卵及初孵幼虫大量死亡,减轻其为害。2019年6—9月太和县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均高于同期历年均值,降水量低于同期历年均值,降水量较常年偏少,气候条件不利于玉米螟发生为害,2019年玉米螟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万hm2次,防治1.67万hm2次。2020年6—7月太和县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均值有所增加,6月多轮强降雨发生,7月适温高湿,8月后晴热干旱。受气候因素影响,2020年玉米螟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13万hm2次,防治2万hm2次。

3.3.1 二代玉米螟 2019年8月5日普查:虫田率50%,平均被害株率3.17%,平均百株虫量0.92头,最高被害株率7%,最高百株虫量2头,达标面积占16.67%;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较近3年同期均值减少10.45%和69.64%。2020年8月3日普查:虫田率16.67%,平均被害株率0.25%,平均百株虫量0.25头,最高被害株率1%,最高百株虫量1头,达标面积为0;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较近3年同期均值分别减少92.94%和91.75%。

3.3.2 三代玉米螟 2019年9月9日普查:虫田率100%,平均被害株率8.81%,平均百株虫量9.81头,最高被害株率24%,最高百株虫量33头,达标面积(百株虫量>10头)占37.5%;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较近3年同期均值减少67.92%和71.55%。2020年8月31日普查:虫田率100%,平均被害株率7.64%,平均百株虫量7.36头,最高被害株率14%,最高百株虫量14头,达标面积(百株虫量>10头)占45.45%;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较近3年同期均值减少48.59%和55.72%。

3.4 玉米弯孢叶斑病 玉米弯孢叶斑病又称黄斑病、拟眼病,是玉米主产区重要叶部病害,严重时可危害叶鞘和苞叶,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2019年太和县玉米弯孢叶斑病轻发生,发生面积6666.67hm2,防治2666.67hm2。受玉米生长期干旱少雨影响,2019年玉米弯孢叶斑病发生晚(8月11日初见),病情发展缓慢、严重度低、危害轻(表3)。2020年玉米弯孢叶斑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33万hm2,防治1.67万hm2。8月份由于田间高温高湿,有利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发生,病情发展蔓延较快。8月3日田间初见玉米弯孢叶斑病。8月13日调查:玉米弯孢叶斑病病田率86.67%,平均病叶率较近3年同期均值增加52.26倍(表3)。8月份以后受旱情影响,植株抗性降低,病情继续发生发展,至9月份达到高峰。

4 结语

针对太和县的气候条件,尤其是夏玉米苗期和穗期面临的降雨、干旱、内涝、高温等不利气候,在栽培管理上应以早为先,以促为主,合理施肥。玉米生长关键时期,积极应对旱涝灾害天气,因地制宜及时做好田间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性;根据气候条件和病虫发生趋势,在多雨有利病害发生的情况下提早做好病害防治,减少损失;高温干旱时可不用施药防治。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气候条件病虫害玉米
收玉米啦!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