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生活融入小学美术作品的实践研究

2021-03-24窦晓燕

学周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活元素美术作品小学美术

窦晓燕

摘 要: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加强力度,将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和富含情感的生活元素,有效融入小学美术作品中去,进而让小学生得以体验和感悟美术学习的重要意义,并从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进而实现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感受生活乐趣的目的。本文就分析了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生活元素有效融入作品中。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元素;美术作品;融入方法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并且最终将实践到生活中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生活中含有丰富的美的元素,能给予创作者充足的灵感,是美术作品创作的聚宝盆。在小学美术作品创作当中融入生活元素,让小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在平时积累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这有利于进一步帮助他们提高审美能力、掌握足够的美术知识理论并学会如何在操作中运用知识,进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艺术的魅力。

一、生活与小学美术融合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教育是其脱离家庭环境后所接触到的主要教育环境,若能够在學校教育中寻找到一种与小学生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具有共同点和相似性的教学切入点,教育教学的效果必然能够得到保障和提升,下文从实际出发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与日常生活实现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身的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加上学习经验的缺乏,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十分有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技能,美术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制定,必须要顺应他们的接受能力。不能一味向他们灌输知识而不考虑是否能接受,否则会严重打击学习兴趣。美术课程的教学从特征上来讲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和创造性,但要想取得更好的发散性教育效果,运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美术课程教学中的规范性理论知识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将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融合时,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找准切入点,为取得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打好基础。另外,所谓的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强调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模式,从简单的、偏向于形象思维的教学内容入手找到课程内容与生活的切入点,避免难度过大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上出现问题。

(二)符合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成为了现阶段教育领域所追求的非常重要的目标,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本身就具有显著的发散性特征,教师如果能够从生活情境中找到素材融入到小学生的日常教学中,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转变和丰富,这对于学生来说同样具有促进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作用。另外,当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元素进入到课堂教学的环境中时,也更容易引发学生主观上的探索欲望,为进一步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三)符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

生活环境是孕育美和发现美的主要环境,学生若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则意味着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和对美学和艺术性的敏感程度也得到了提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非常关键的意义。从审美能力培养本身的角度上来说,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并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过程。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审美能力培养方式更加具备科学性,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要求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生活与美术融合的有效路径探索

美术属于一门艺术课程,它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见美术的存在,并且体现了美术之美。生活中,很多物品都与美术息息相关,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这不仅仅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更能通过生活物品激发创作灵感,进而大大提高学习兴趣。生活与美术的融合既是美术课程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获得提升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下文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探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生活元素融合的有效教学路径。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情景,使生活元素与创作有机结合

美术课程开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小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生活中美的元素随处可见,只要孩子们愿意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就能发现,比如春天里满山开放的花朵、天空中云朵点缀的盛况、小鸟自由在蓝天翱翔的模样、蜜蜂采蜜的场景等等,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术作品,在大自然这个聚宝盆中,孩子们在美术创作中能获得更多灵感。教师通过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情境,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进而又美的眼光去欣赏作品,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则能从中获取生活元素,最终大大激发创新思维。生活情境的创设应该尽量选择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和现象,当然也可以是学生在面对某一生活经验时产生的感受和体验、观点和看法,这样就能在作品中融入丰富的情感,促进欣赏作品者产生情感共鸣,帮助他们从小培养创作思维。比如在学习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这一课文时,考虑到很多孩子对海底世界的了解非常少,但是要带领这么多人实际去参观海底世界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所以我选择了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让他们感受海底世界动物以及植物的多种多样,加上音乐的熏陶,使生活情景的创设更加真实,在调动多种感官的时候必然会活跃大脑,让他们在大脑中大概形成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创作思路。可见,多媒体工具的运用对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合理运用方法进行良好的掌握,更需要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对多媒体课件内容的组织和准备进行规划。保证多媒体课件的内容符合学生的主观欣赏需要和课程教学的客观需求。

(二)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学以致用

在新课标标准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理论,提高知识素养,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将掌握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美术虽然来源于生活、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但从某个角度来说,是高于生活的,因为他经过了创作者的加工和理解,并且予以了一定的改造。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我们的身边具有很多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如建筑物的布置以及装饰、课本封面上的图画、动画片中卡通人物的形象、日常生活中衣服颜色的搭配、各种家具的图案等等,都是有美术作品演变而来的。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一定要引导小学生将自己创作的成品运用到生活中去,让生活在美术作品中展现生命力,同时也让美术作品的生活气息更加浓烈,使课堂上所掌握的美术知识真正服务于生活。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实践是丰富经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实现将掌握的知识理论运用于实际创作中的重要途径,只有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升美术综合素养。

(三)提供生活体验平台,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是作品创作的前提条件,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一旦作品与生活脱节,作品的呈现形式就会显得枯燥乏味、毫无情感。前面说到,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理论、完成教学目标以及引导孩子们一起融入生活中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进而从中发现生活的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美术作品中能够让作品更具有内涵。生活中也存在一些转瞬即逝的事物,这些瞬间有些是非常美妙的,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捕捉美妙的瞬间,并将其利用于美术创作中,进而在丰富自己美术思想和大量积累创作素材的基础之上创作出一幅幅内涵丰富的作品。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能为了完成创作任务而进行创作,这样的教学会限制孩子们想象力和创作力的发挥,使作品看起来有禁锢感,同时不要吝啬课堂时间和课外时间,尽量利用时间多多组织课外实践、生活体验活动,缺乏生活体验和认真观察生活而进行的绘画和创作的生命力非常弱,别人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很难理解其内涵,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消极的影响。比如在学习湘教版一年级下册《民间玩具》这一课文时,首先要做的明显是让孩子们知道和了解有一些什么民间玩具,或者通过一些民间故事展现玩具的特征和形象,以便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民间玩具表现出来,其中教师应该提供丰富多彩的民间玩具制作材料以及民间玩具的玩法,制作材料可以是黏土、画笔、不织布、皱纹纸等,而玩具的玩法可以是角色对话、表演或者情景再现等等,不仅能大大调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提升孩子们的表演能力,增强创作自信心,为之后的美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制作民间玩具时,需要提供广阔的体验平台,比如在正式上课之前让孩子们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长辈,让他们讲一些民间故事,然后自己从中获取信息,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玩具,为接下来的课堂环节做准备。

综上所述,把生活元素有效融入小学美术创作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将实际生活体验与情感融入美术作品中,能提高作品的生命力和艺术感,使其最终为生活服务。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需要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根据孩子们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让生活气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提高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欣赏能力,鼓勵他们积极主动发现和追求生活美、认真体验生活美,并将真实感受融入到作品中去,最终实现提升美术综合素养的目的,为美术创作教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尉爱姣.小学美术教学中当代艺术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施[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李彬彬.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8.

[3]郑临风.基于21世纪学习环境下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生活元素美术作品小学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融合生活元素,促进作文共生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