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父教缺失”的三个男孩

2021-03-24赵含芳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7期
关键词:教导男孩儿子

赵含芳

最近关注到一个现象,学校家委会开会24个班级家长代表参加,到会的全是妈妈,没有爸爸。学校开家长会来的70%是妈妈,25%是爸爸,还有就是家长老人。在一个班级群里,59个成员中只有15个是爸爸,浏览日常信息,和老师线互动的全是妈妈。那些爸爸们去哪儿了?

“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的统计分析显示:家庭教育分工中,夫妻共同承担不足四成,母亲依然唱主角,父亲“缺位”平均近一半。本次调查中,用辅导孩子学习、培养孩子特长、接送孩子上下学、开家长会、培养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教孩子明辨是非、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孩子生病时带孩子去医院、给孩子买生活用品、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孩子不开心时给予安抚、和孩子一起游戏及和孩子聊天等14个指标考察家庭教育分工情况,统计发现,家庭教育以爸爸为主的仅占10.8%,那些爸爸们在干什么?

父亲缺位,父亲教导缺失现象非常普遍,以下将父亲教导简称“父教”。关于养育孩子,有一个事实大家普遍赞同。那就是三岁之前婴幼儿更需要妈妈,妈妈提供了母乳和母爱足以滋养这个时期的孩子。然而三岁后爸爸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爸爸是男孩的榜样,他们敬仰爸爸,模仿爸爸的言行举止、生活态度。爸爸用不同于妈妈的方式,教导男孩逐渐走向成熟。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一个班级中,男孩们的成绩、自控能力、学习意愿、注意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水平普遍低于女孩,性格阴柔有余,阳刚不足。那么那些没有得到良好父教的男孩们表现怎么样。笔者通过家长面谈和电话沟通,了解了三个男孩的父教现状。

一、父教缺失现象一:平时不出现,现身就是一声吼

一天在四年级某班群里,出现一张照片,学生任于杰(化名)跪在地上,随即传来一段怒不可遏的语音:“你以后还敢这么做吗?书还不好好读吗?”这是一位爸爸的训骂声,骂声穿透屏幕令笔者感受到冷酷严峻的气氛。由于班主任向家里反应任于杰在学校的种种不良表现,爸爸显得异常愤怒。

任于杰在校不良表现是多方面的。听课专注力差,上课爱讲空话开小差;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喜欢招惹同学,班内一半的学生都被他欺负过,打人、扒男生裤子等,而且屡教不改。他已经成为班主任头疼的问题。

看看的任于杰的家庭教育状况。父母是安徽人在北仑打工,任于杰有个哥哥已经参加工作,父母看起来比其他家长显老,已有白发和皱纹。爸爸长期在外面工作,难得回家一趟。平时都是妈妈负责照顾生活,然而在学习方面妈妈显得力不从心。爸爸由于工作繁忙,基本不在家,没有时间教导儿子,更谈不上用有效的方法去教导。偶尔回来发现不良表现,也是用暴力解决问题。显然父亲没有起到积极的榜样引导作用,没有开展持续有效的教导工作,只是一味地工作赚钱。任于杰表现出懒散、拖沓的学习状态,对未来目标没有追求。

妈妈教养孩子,爸爸在外挣钱。这是普遍的外地打工家庭的现状。然而小学阶段的男孩对于爸爸的需求和依赖日渐明显,他们都需要一种刚强的力量作为生活的支撑。如果說:妈妈是夜晚柔美的月亮,那么爸爸就是白天照亮孩子心房的太阳,生活中失去了太阳,就要在黑暗中摸索。

二、父教缺失现象二:长不大的爸爸,长不大的孩子

乐轩(化名)父母离异,平时和爸爸奶奶住在一起。有时爸爸会陪他打闹和运动。有时爸爸捧个手机,儿子捧个电视机。只要儿子喜欢的玩具,他都会一一买来。有一个月,儿子迷上奥特曼动画片,要买奥特曼玩具,爸爸每天买一个送给他。但是爸爸对于学习的事完全不过问,更不会批评教育。爸爸认为自己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非常调皮,所以觉得他也管不好儿子的学习。管教的任务都推给妈妈。典型的“爸爸玩,妈妈管”的家教状况。如果妈妈管教得严厉了,爸爸还不允许,他会当场生气地反对妈妈:“你怎么对儿子这么挑剔?”或者“不要对他这么严厉!”有了爸爸的溺爱和保护,乐轩在面对妈妈管教时,表面上会应和得很好,但是转身就忘了该做的事。

乐轩也表现得比同龄人稚嫩,说话奶声奶气,上课总是拿出小东西把玩,遇到被老师批评会耍小脾气哭闹。有一次上课,他将双面胶粘在脸上,转到左右,秀给同学看。老师看到后,生气地一下子撕下了双面胶。可能有点疼,他就在座位上掉眼泪,还嘟嘟囔囔埋怨老师。有时,他会做鬼脸,向老师撒娇,像个幼儿园小朋友。

乐轩的爸爸,是在宠爱中长大的孩子。由于长相可爱嘴巴甜,从小家里的长辈都特别宠他。妈妈说,此时调皮的乐轩很像小时候的爸爸。现在的爸爸重复了自己的生长模式,只会宠爱儿子,不会教导儿子。儿子模仿爸爸的言行,也显得比同龄人稚嫩。

三、父教缺失现象三:只提要求、没有陪伴的爸爸

刘东旭(化名)放学回家,习惯性把书包甩到床上。晚上爸爸回家一看,老习惯没改,气不打一处来,揍了他一顿。刘东旭不是第一次挨揍了。爸爸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对他有一定要求,要求他每天放学先做完作业再看电视、睡前刷牙、书包挂墙上、成绩保持班级中游、不吃垃圾食品、每天阅读,如果要求说了三遍还没做到,那么爸爸就会非常愤怒。用爸爸的话说是“得让他长点记性”,所以就揍一顿。揍的工具是随手拿起的铁丝衣架或其他。揍完第二天,爸爸又有点后悔下手太重,于是去超市买他喜欢的零食弥补道歉。但这些要求,刘东旭一个都没能做到。所以爸爸常常会产生失望愤怒、恨铁不成钢的情绪。爸爸的要求,刘东旭没能达到。失控的情绪,爸爸明知不对也没能改掉。

挨揍后的第二天,刘东旭会表现出两种状态。一种是上课大声插话、攻击无辜的同学、当众撕掉数学作业本,似乎是在发泄前一天的不满情绪。第二种是特别冷漠,耷拉着脑袋,谁和他讲话都不理。有时,因为课堂纪律不好被老师批评,也表现出一副沉默不太在乎的样子,如果老师的批评严厉一点,就会低着头目光躲闪不定,一副害怕的样子。

据了解,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刘东旭从一年级开始,放学一个人回家,看电视、做作业,有时候自己做饭洗衣服。爸爸说要从小让他锻炼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爸爸一年只休息三个周末,每天晚上8:00或10:00下班,到家的时候,儿子都睡了,基本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即使周末出去,也是因为爸爸要办事顺便带儿子出去一下。儿子显然不是爸爸的中心。爸爸和儿子,更多是要求和被要求、揍与被揍的关系。

在这样没有父母陪伴、交流的家庭环境中,刘东旭显得沉默而孤独。渐渐地,他和父母说得越来越少,饭桌上爸爸问一句:“吃鱼吗?”他答:“不要。”“吃青菜吗?”“不要。”“吃虾吗?”“不要。”大多是拒绝式的回答,没有更多更丰富的话题。学校里的表现也不佳,成绩中下游,上课爱插嘴开小差,不善言辞,不善交往。

这三个男孩的故事令人遗憾,他们没有受到爸爸榜样的引领、良好的教导、全情的陪伴,他们的在校均表现出成绩不好、课堂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自觉性不高、性格脆弱而内向、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他们不知该向谁学习成为一个自信、乐观、有责任感、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美国人布兰肯霍恩在《得不到父爱的美国》一书中认为,父亲的作用不可替代,得不到父爱的男孩以后更易于产生暴力倾向,受到伤害、陷入困境,在校成绩不佳,更有可能在青春期加入不良团伙。

我国有句古训:“子不教,父之过。”可见在中国古代父亲对于孩子的成长负有很重要的责任,且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父亲对男孩的作用更是多样化的,首先是“照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成人的悉心照顾以及关心,这一过程是离不开父亲这一角色的。第二是“认同”,父亲这一角色对于男孩性别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是“安全”,父亲大都具有宽阔的肩膀和有力的双手,这会给孩子带来充足的安全感。第四是“家庭防卫”,不同于母亲的娇弱,父亲在家庭面對困难或者危险的时候往往会挺身而出,保卫自己家庭的安全。第五是“幽默”,研究发现中国的男性比女性更具有幽默感,这种幽默会减少男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的尴尬和焦虑,并帮助他们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第六是“耐性”,父亲对于子女的教育往往会采取启发式教学,耐心等待孩子自己认识道理,而不是溺爱式的直接说明道理。

如何做个好爸爸,这是一个值得研究意义重大的课题。奥巴马和贝克汉姆的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奥巴马第一次竞选总统时,在长达21个月的选战中,没有错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这让他感到非常自豪。他的太太米歇尔在谈到奥巴马时也非常骄傲,因为做总统的丈夫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共进晚餐,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每个问题,为他们在学校交朋友的事出主意。用奥巴马的话来说就是:他不会做一辈子总统,但会做一辈子父亲。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做了一件萌爆全世界的事,他把小黄人纹在了自己身上,只因为他的小女儿希望他这么做,之前他还将小七的名字纹在了脖子上,把宝贝女儿永久地放在身上,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女儿的爱,对孩子来说意义更加深远:爸爸把自己的名字纹在身上,意味着我是最重要的、以我为傲的、喜欢我的、爱我的。

这两位世界超级名人,平时超级繁忙,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因为工作和社交的忙碌而忽视孩子的需求,忘记了陪伴教导孩子。成为一个好爸爸可能是一个男人一生中最伟大的事情,因为这不仅能从父亲的角色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和快乐,而且父亲对男孩的影响还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未来,一个民族的未来。

猜你喜欢

教导男孩儿子
中国男孩的成长
打儿子
一粒米
亲爱的“老男孩”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撒谎
长幼有序
瓶中妖怪
男孩J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