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经贴联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0例疗效观察

2021-03-23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温经小茴香寒凝

东阳市中医院 浙江 东阳 322100

痛经是女性常见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女性痛经的发病率是33.1%,而原发性痛经占53.2%[1]。笔者在临床中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采用温经贴联合中药治疗,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观察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并将符合相关标准的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治疗组年龄14~27岁,平均19.2±3.5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4.5±2.6年。对照组年龄13~28岁,平均21±3.6岁;病程7个月~11年,平均4.5±2.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正值经期或经期前后7天内下腹痛明显,多呈阵发性、痉挛性,或呈胀痛或伴下坠感。多见于青春期少女,初潮后1~2年内发病。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者即可作出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痛经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寒凝血瘀型,主要症状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色暗,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质清稀,畏寒肢冷;舌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温经贴穴位贴敷配合口服中药汤剂。温经贴:将当归、通草、白芥子、小茴香各10g,细辛3g,桂枝18g,干姜6g,川芎、桃仁各12g,共研细末,调成糊状并搓成药丸,贴敷于穴位上。取穴:双子宫、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关元、气海。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使用,24小时后更换一次,至经期结束。口服中药方剂组成:当归、枳壳、制香附、益母草各15g,川芎、桂枝、生蒲黄、生五灵脂各10g,小茴香6g,炙甘草8g。加减:兼见恶心呕吐者,可加吴茱萸5g,法半夏、陈皮各10g;伴腰部酸痛者,加巴戟天、杜仲、续断各10g;兼见失眠、多梦、不寐者,加合欢皮、夜交藤、酸枣仁各15g。每日1剂,每剂煎2次,煎取汤药3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于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服用,连服7天。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2.2 对照组:单纯口服中药汤剂治疗。药物组成与服用方法与治疗组保持一致。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痛经症状的评分方法,对痛经的主要症状及各项伴随症状进行评分。痊愈:治疗后痛经消失,积分值减少≥95%;显效:95%>积分值减少>70%;有效:70%≥积分值减少≥30%;无效:治疗后积分值减少<30%。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4 体会

根据临床表现分析,本病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病因病机主要集中在寒、瘀、郁三方面。有报道显示,中药穴位贴敷的即时疗效优于中药内服,起效较快,对于正值经期痛经患者,更为适合[3]。

笔者采用的温经贴方中,当归、川芎、桃仁、通草活血行气、调经畅血;细辛、小茴香、桂枝、干姜温阳散寒,使寒邪得散,血脉得通;瘀血日久,久病入络,佐以白芥子通络止痛。因痛经与冲任、肾等经脉有关,故取气海、关元,具有益气助阳、调经益血功效;三阴交具有补肾理气、活血化瘀之效;足三里具有补益气血、调理经气之功;子宫穴为痛经的病位穴,诸穴配伍可温暖胞宫,通经止痛。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联合中药理气活血,疗效较单用中药的对照组更佳。

猜你喜欢

温经小茴香寒凝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探讨
说说炖肉佳品大小茴香
小茴香购销平稳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研究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小茴香及其盐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隐藏
小茴香热敷治疗腰段脊柱手术后腹胀效果观察
爱情诗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