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2021-03-22黄水连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信息技术

黄水连

[摘  要] 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探索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数学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研究者依托信息化环境开展了教改尝试,目的是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效率,深化理解知识,丰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合作探究式学习

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全面变革,也为数学教学的前行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作为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需要重新认识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以适应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既然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入融合是数学素养培养的强烈诉求,是教育改革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数学课堂又该如何建设呢?

高中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想要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落地,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探索到数学的本质. 而这样的教学设计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土壤”,让学生见到数学的全貌. 鉴于此,笔者以核心素养的培养立意,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以具体教学内容为载体进行有意尝试,以期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线索.

[?]促进教与学的变革——提升课堂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一般采用课堂讲解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课中不少教师常常“一支粉笔讲到底”,导致不少学生认为数学不仅枯燥无味,更是难以理解. 在这样的教师盲目教学与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下,造成了“教”与“学”两大环节的严重脱节. 基于此,教师转变观念,以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的变革是十分必要的. 从而,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彻底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课堂教学的内容越发广泛,方式也越发多样,领域也变得宽广起来. 教师可以在相对轻松、开放的环境下,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

案例1:正弦定理.

问题:已知△ABC中,A=30°,B=45°,a=10,试求b,c和C. (PPT展示问题情境)

师:请大家关注问题的示意图,试着标一标A,B,C,a,b,c各自所在的位置,并在思考后解题. (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师:下面请大家看PPT,这是一般的解题思路,看一看你的解法是不是正确的. (学生投入检查,并小声讨论,及时反思自身解法中存在的问题)

师:那么,我们再来回忆一下上一课所学的知识,并思考“在Rt△ABC中,设C=90°,边与角有哪些关系?”(学生又一次陷入思考)

生1:根据sinA=,sinB=,sinC=1,可得==,则===c.

师:那这一规律是否适用于任何三角形呢?

生2:适合.

师:这样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请小组讨论.

……

点评:以上案例中,教师没有以生活科学、数学史等为背景引入课题,而是以练习题的形式引入,这样的形式直观而简单. 当然,问题的难度较小,同时选用PPT来呈现问题可以节约教学时间,以便随时穿插一些课外知识进行补充,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更进一步,一样是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认识新知,并在合作探讨中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深化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和理解.

[?]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深化理解知识

二十一世纪,教育是一个“人脑+网络”的时代,应用好网络环境进行教学,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引入课题,打造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通过课件与互动性问题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进行演示,这样则可以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提供便利,深化对新知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2: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五点法”作图,在画出正弦函数y=sinx(x∈[0,2π])的图像之后,引导学生去了解“五个关键点”;之后再画出余弦函数y=cosx(x∈[0,2π])的图像;最后提出问题:“说一说余弦函数图像的“五个关键点”.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信息化环境的指引中,分别了解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在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中掌握新知.

点评:针对学生无法理解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情形,从“五点法”作图出发,充分沟通图像与诱导公式之间的联系,以信息技术支撑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帮助學生深化理解新知,有效突破重难点.

[?]打造合作探究式学习——丰富学习方式

古代先哲孔子的言论:“三人行,必有我师.”一语中道出了合作学习与差异化教学思想在古代早已有所体现. 从而,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需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内弥补自身的薄弱环节. 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安排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以多元化的学习活动来引路,打造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丰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优势互补的过程中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形成多视角、内涵丰富的认知过程.

案例3:如图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的方程是+=1,过原点O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点P和点A(且点P在第一象限),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接AC并延长与椭圆相交于点B. 若直线PA的斜率为k,对于任意k>0,证明:PA⊥PB.

教师用PPT呈现例题,并以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在动手实践和积极思维中找寻思路. 学生跃跃欲试,各个踊跃发表自身的观点,同时形成个性化的解题思路.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本题,谁愿意阐述一下自己的思路呢?(生1很快举手)

生1:首先探求直线PA与椭圆的交点P

,进一步求出直线AB的方程及与椭圆的交点B的坐标,验证k·k=-1. (用PPT投屏展示该生的解题过程,思路清晰,解题过程流畅,运算能力强,可见一般方法的运用乃是成功解题的根本.)

师:一起观摩了生1的解题过程,有何想法?

生2:过程清晰,但还有值得改进之处. 如可以设μ=,在展现换元法魅力的同时,让解析过程更简洁.

师:太棒了,生2的换元意识又为本题的精妙解析增添了光彩.

生3:我认为设点可以回避探求交点的烦琐过程. 由题意,设P(x,y),B(x,y),根据A,C,B三点共线,则k=k,可得坐标关系为=. 又因为点P,B都在椭圆上,则将坐标代入后相减,可得k==-,验证k·k=

-=-1. (教师又一次用PPT投屏展示该生的解题过程)

师:生3以“点坐标参数法”有效回避了求交点这个烦琐过程,不过如何找到坐标之间的关系依旧是不少学生的解题障碍. 此处,他巧妙运用了点的共线来探求关系值得我们每位学生学习和借鉴. 除此之外,“点差法”同样也是联系斜率和坐标二者关系的一般方法,该生将二者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展现了完美的解题思路. 课后,大家结合自身的解法,找寻一下差距和困顿,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师(追问):还有其他不同看法吗?

……

点评:本课中,教师依托PPT等载体,让学生的各种思路在黑板呈现出来,不但起到及时公告的效果,也为进一步反思和巩固提供了依据,同时有效地渗透了多种核心素养. 这里,花费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究、讨论、展示、比较,让学生在对比多种解法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选择方法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获得感,进而真正提升解题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创设情境,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媒介达到启发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相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摆正对信息技术的态度,有效地与传统教学工具相结合,着眼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促进教与学的变革,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打造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提升教学效率,实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