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述 数据 正直

2021-03-19李可心

大学生 2021年3期
关键词:综述诚信成果

李可心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征程中,数据造假、一稿多投、买卖论文、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成了这一进程的绊脚石。踢开绊脚石就要践行正确的科研态度和方法。

诚信调研:写综述不是做“裁缝”

许多科研小白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文献综述。在正式着手实验之前,对目标领域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深刻的分析是“重头戏”。这一过程中,诚信体现在客观、真实地评述他人成果,不是做摘抄,也不能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成果,而是全面而有依据地梳理和展望。

然而,写综述若是分不清借鉴和抄袭的界线,很可能会触碰“剽窃”的红线。一种广为流传的“偷懒”方法便是翻译或轻度改写参考文献中文笔优美的段落。这好似省去自己斟酌和措辞的功夫,实则充满隐患——不仅面临着重复率过高的风险,也使文章的创新性和讨论的深度大打折扣。

为了避免落入堆叠文献的误区,时刻提醒自己写综述的目的很有必要。好的综述应以自己的研究需求为根据,有针对性地对现有工作进行针对性地总结和评价。陈述他人成果时要实事求是,但行文的逻辑和详略的取舍应当是基于自己思考。

诚信实验:不理想的数据真的毫无价值吗

面对不理想的结果或誤差较大的数据,你会怎么处理呢?只保留理想的、好分析的结果,还是原封不动地保留并深入分析误差的来源呢?

无论哪个领域,每位科研人员都应当诚实而客观地面对所有的实验结果,不能片面地保留,甚至篡改、伪造数据。我的导师时常提醒我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实验的时间、材料、条件、步骤、结果、分析和疑问,清晰完整的记录,既是实验真实性的有效凭证,也是一个人认真负责的科研态度的体现。予我而言,实验记录能够直观地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成长,这种分量感也会积极的引导我更加用心呵护自己的成果,让我坚定地做个正直的人,做正直的学问。

或许你会提问,即便我们诚实地对待所有实验结果,但面对不理想的数据或接连失败的实验,感到迷茫和无可奈何之时,又该怎么办呢?施一公院士曾在“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报告会”上讲到,科研过程中面对失败才是常态,一个博士生收集毕业所需的数据可能只要半年、一年,但实际上,博士毕业通常需要六年。换言之,在最终成功之前,我们大概率要付出成倍的时间探索和试错。而当我们预料到注定要和许多失败打交道的时候,便也不会轻易害怕挫折或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沼。

曾经的我,面对接连的负面结果,总是先入为主地判定自己的对错,从而被情绪上的痛苦和沮丧剥夺了理性思考的空间。但现在,我明白所有结果都是客观发生的事实,都存在背后的道理。我要做的,是冷静地回溯所有操作流程,探索问题的本质。即便是与预期相反的结果,也要诚实地接受事实,接受仍需训练和成长的自己。正如施院士强调的,我们不应小瞧可靠的负面结果的价值——有根据地排除错误的道路,也相当于迈开前行的脚步。

诚信科研:从做一个正直的人开始

究竟什么才能更好地督促学者秉持诚信科研之心?

法律规范及学术成果评价体系或许只能帮人们搭建一个框架,真正能约束人心的,还是每位研究者对于科研工作的敬畏和信心。因为敬畏真理,所以更注重成果本身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不屑于以虚伪的成果换取一时名利。因为尊重和认同自己的科研道路,所以把科研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发自内心地想用巧妙的创新和严谨的推理证明自己,而非依赖用不当手段换来的名誉粉饰自己。

坚守学术道德也是促进社会科技水平共同进步的重要因素。在这个科研大合作的时代,我们的成果可能就是他人进步的基石。伪造的结果很可能误导他人的逻辑,造成时间和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往更深远的方面考虑,中国学术圈的氛围也影响着人们对中国发明和中国制造的信任。

一个科研新手的工作也会牵扯这么多事物吗?重视自己的思考和付出,便不会轻易懈怠或敷衍,不会盲目地以评价体系不公或能力不足为自己找借口。久而久之,严格的自我约束将成为习惯,不逃避、不放弃的态度想必也使人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去攻克更大的难关。我也真心希望,人们说起中国学者时,不仅会褒奖其创新能力和聪明才智,更是尊重其品格和骨气。

责任编辑:王新伟

猜你喜欢

综述诚信成果
工大成果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SEBS改性沥青综述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NBA新赛季综述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