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创新促进浙江省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研究

2021-03-19倪晓磊陈旭东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交易中心科技成果浙江省

倪晓磊,陈旭东

(1.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浙江 舟山 316021;2.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1.引言

为了改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各地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一直努力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模式。早在2002年浙江省就建立了网上技术交易市场,2014年12月浙江“网下”科技大市场也正式开业运营,与网上技术市场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的互联、互动和互补。加强技术市场体系建设是浙江省政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全省统一的技术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被确定为浙江省技术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从理论上说,线上线下互动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既能为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搭建信息平台,又能为科技成果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务,对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从实践上看,自网上技术市场成立以来,浙江省的科技成果交易规模稳步增长,2002年全省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38.94亿元,2018年上升到590.66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为2002年的15.17倍。然而,在全国技术交易发展的大背景下,浙江技术市场合同成交规模及增长并不突出,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在全国的位次连年低于浙江经济的位次,技术市场的合同成交金额的增长也长期弱于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等对标省份。同时,浙江技术市场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表现较弱,科技成果的市场化水平较低,这都表明浙江省技术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浙江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的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深入探讨浙江省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路径及交易中心建设背后的技术交易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具有较强实践意义,同时也对我国其他省市建设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一定参考。

2.浙江省技术交易市场发展特点与问题

将浙江技术市场成交额变化用一张柱形图表示,并以两年移动平均做趋势线,可以清楚地看到:1995-2015的二十年间浙江技术市场交易规模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前的1995年浙江技术市场成交金额仅为9.78亿元,2015 年增长到99.29亿元,以当年价格计算的2015年技术市场成交规模为1995年的10倍以上。2016年开始,情况发生剧烈变化。2016-2018年,浙江省技术市场成交金额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增长至539.34亿元,以当年价格计算的浙江省2018年技术市场成交额是1995年的55.15倍、2015年的5.50倍。虽然,近年来浙江省技术交易市场的成交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但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浙江技术交易发展的一些弱点和问题。

浙江技术市场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上所显示的作用较弱。1976年浙江省GDP在全国排名第十四,1994年上升到第四位并一直保持至今。与GDP的统计表现相比,浙江技术交易的统计表现相对落后。2010年至2016年,浙江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在全国排名十二;高速增长后于2018年首次进入全国前十,排名第十。若以华东几省和广东省为对标省份,浙江省技术市场成交额与地区GDP比例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技术市场在地区经济增长中作用的进一步增强并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仍有待努力(见表1)。

表1 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地区GDP比重的比较

研发成果的市场化水平较低。以申请专利授权数作为研发成果的指标,以技术合同成交项数作为研发成果市场化的指标,两项指标的比值可用来评价研发成果的市场化水平。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的技术合同成交项数与国内申请专利授权数比例虽略高于广东,却明显低于江苏、安徽和山东(见表2)。

表2 技术合同成交项数与国内申请专利授权数比例的比较

研发投入的市场化绩效并不理想。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支出)作为研发投入指标,以技术市场成交额与R&D支出的比值评价研发投入的市场化绩效,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浙江的这一指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对标省份比较也是最低的(见表3)。

表3 技术市场成交额与R&D支出比值的比较

为什么浙江技术交易发展滞后于地区经济发展?本文根据文献研究及调研访谈结果认为,从需求端看,浙江中小企业比重大、资源不足,技术吸收能力有限,对技术成果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较弱。从供给端看,浙江大企业少,有实力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少,科技开发能力有限,技术供给能力不强,以卖方统计的技术输出量较低也属正常。根据《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2013年至2018年六年中,每年上榜的企业输出技术成交额前20名中没有一家在浙企业;科研机构输出技术成交额前20名中没有一所在浙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输出技术成交额前20名中只有一所在浙大学,即浙江大学。而相邻的江苏省先后有东南大学、常州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扬州大学等十所大学以及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等一所科研院所榜上有名。此外,浙江省没有一家国家建设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和科技成果交易会,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也非常有限。

3.浙江省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目标分析

浙江省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主要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5-2017年,目标是:“到2017年,形成供给、需求、中介、市场运营主体四方合力,展示、交易、服务、共享、交流“五位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全省统一的技术市场体系,实现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依托技术市场发布科研成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依托技术市场发布技术需求的全覆盖,技术成果交易额达到350亿元。”第二阶段到2020年,目标是:“到2020年,技术市场交易和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技术难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技术市场成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来源,技术成果交易额达到500亿元,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第三阶段到2025年,目标是:“到2025年,技术市场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机制依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国际技术转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三个阶段的建设目标提炼成三个核心目标:第一阶段,形成“五位一体”,线上线下融合、全省统一、“省内全覆盖”的技术市场体系;第二阶段,“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第三阶段,“成为国际技术转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数量指标都已达成,而从质性表述目标来看,“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还远未实现,从当前浙江省技术交易市场的特点分析,我们认为,要提升浙江省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的影响力,需要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通过提供更为清晰、明确、规范、透明的交易规则和仲裁规则,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的科技成果供给者、技术创新需求者和创新方案解决者以及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形成一个环境友好的、活跃的技术交易市场。

4.地方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经验与启示

2010年代以来,在北京、上海、广东、陕西、湖北、四川、江苏等全国技术转移最具影响力省市的一些试点性实践,为各地技术交易中心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从浙江省经济发展和技术转移的特点以及浙江省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任务出发,本文选择上海市全国高校技术市场和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两个案例做进一步分析。

4.1 上海:建设技术转移中介服务集成平台

上海是我国技术创新最为活跃、技术交易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2002年上海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在全国排名第二,2018年排名第三;2016年其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占合同成交金额的比重分别为41.08%和37.60%,远高于全国同期14.1%和30.5%的平均水平。在中国,上海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有着最悠久和最成熟的历史,早在1993年12月,那里就成立了我国首家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上海技术交易所。2015年,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简称东中心)在上海挂牌。上海市在东中心建设中所形成的技术转移第四方平台,不仅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示范,而且为打造全方位的技术转移中介培育机制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模式。

东中心建设定位于打造服务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第四方平台”,即技术转移中介服务的集成平台、“平台的平台”。作为第四方平台,东中心汇集了供给、需求、服务三方资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转移生态系统。

在技术供给端,东中心依托上海全国高校技术市场有限公司,建立起面向全国高校的科技成果库,同时在美国波士顿、荷兰、丹麦、法国、加拿大多伦多、以色列、新加坡、印度等国设立了分中心,再加上上海技术交易所的伦敦分中心,形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技术供给网络。根据2020年1月10日的查询,在高校技术市场平台上的技术供给列表共汇集了三万两千多条成果信息。

在技术需求端,东中心从两个方面来布局。一是投资上海十几个科技园区/孵化器,比如:与复旦大学成立了复旦大学创业中心;与上海财经大学成立了财大科技园,形成了一个孵化器板块。在这个板块上共有上万家可以承接科技成果的科技型企业。二是全国设点,从长三角到“一带一路”,共设立了新疆、甘肃、济南、大连、云南、安徽、太仓(筹)、南通、昆山、宁波、余杭以及哈萨克斯坦等十多个分中心,通过这些分中心,了解、掌握当地产业的技术需求,并将需求在平台上发布。

在中介服务端,平台汇集了提供增值服务的专家网络和第三方服务机构,两百多家会员机构包括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投资公司、技术中介、实验平台,提供的增值服务覆盖了技术转移的全产业链,同时包括专业从事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企业技术能力培育的行业领先者。

4.2 江苏:构建问题导向的技术交易市场功能

江苏是中国的科教大省,也是技术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据,2018年江苏省技术合同成交项次42703项,位于北京之后,居全国第二;技术合同成交额1152.64亿元,位于北京、广东、上海、湖北之后,居全国第五。这一成就不仅是江苏科技研发实力和创新绩效的体现,也是江苏省推进技术市场建设的结果。

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将建设思路概括为“三个一”和“十二字”:“三个一”即一平台、一中心、一体系;“十二字”即“连两头、促中间,小平台、大服务”。所谓“一平台”,即技术产权交易线上服务平台,让技术供需双方便捷实时获得信息查询、发布供需信息、进行成果价值评估、实现技术和产权交易等基本服务,并通过合作服务机构获得委托研发、管理咨询、投融资等增值服务;“一中心”,即技术产权交易线下服务中心,作为线上服务平台的“实体店”,提供确权、挂牌、洽谈、评估、签约、鉴证等线下服务;“一体系”,即技术转移与产权交易服务体系,采取“专业运维+加盟机构+注册会员”的模式,建立专业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基层信息站点和地方加盟分中心,形成能提供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技术转移与产权交易服务体系。

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功能设计是问题导向的,即通过“连两头、促中间,小平台、大服务”,解决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三大问题。“连两头”就是发挥信息集散功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精准对接供需两端,重点解决“找不着”问题,即作为供给方的高校院所及科研人员找不到技术成果的合作企业,作为需求方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相关领域最新科技进展缺乏了解,面对技术难题束手无策、问“技”无门的问题。“促中间”就是发挥项目对接功能,集聚优质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技术经纪人才队伍,调动各类经纪人和技术经理的积极性,提供高效中介服务,重点解决“谈不拢”问题,即科学家和企业家因工作领域不同,对一项技术难免存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判断,双方直接接触,谈判效率和交易成功率通常不高的问题。“小平台、大服务”则是通过交易市场带动形成更大范围的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提供全过程、全要素、多层次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解决技术成果转化“难落地”问题。

5.浙江省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机制创新对策

从上述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技术转移平台的实践中可以抽象出代表技术市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设方向的一组关键词: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其含义是技术市场交易制度的规范化;技术转移中介服务的专业化,包括专业的经纪人和专注的行业领域;技术中介机构的市场化和国际化,以科技成果持有者的需求和技术方案寻求者的需求为导向,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中建立广泛的国际联系。这些关键词也应该成为浙江省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的建设方向。

5.1 建立起基于制度创新优势的浙江科技成果交易全国影响力

要提升浙江省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的影响力,建设目标不应停留在通过拍卖和网上交易两项创新以及政府优惠政策吸引技术交易、实现技术合同成交规模的增长,而应通过进一步的制度创新,为科技成果交易双方提供更规范的交易环境、更丰富的交易信息、更可靠和更专业的交易中介,更为全面地满足技术交易的关键服务需求,建立起基于制度优势的浙江省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的全国影响力。制度创新的着力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以“制度规范”促“交易活跃”,实现技术交易的目标;第二,以深化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技术转移的活力,为市场化、专业化的技术转移实体提供滋生的土壤;第三,以社会信用体系制约技术转移各类主体,营造权利、机会、规则公平的市场环境。

5.2 重点打造以公益性省级平台为依托的技术转移中介培育体系

由于知识产权生产的特殊性和技术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安全的、可交易的财产权和专业的、可信赖的中介机制是国际公认的、良好技术交易生态的两大基础。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浙江技术转移中介机构是浙江省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其专业性、独立性、信用度和可盈利性,都是调研过程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机制或体系,从而能够以专业性、独立性、规范化为方向,培育出一批有信用的技术转移中介机构。

针对第三方技术中介生存和发展对专业人才、外部资源、基础信用等的关键需求,该平台需要具备五方面主要功能。第一,信用机制建设。公开发布入驻平台中介机构的出资方、管理团队、从业人员、商业活动、信用信息并保持更新,对有信用污点的中介予以除名,通过信息透明化来建构技术中介的信用机制。第二,对接活动组织。组织入驻平台的中介机构与高校、科研机构,创业/园区企业及集团企业的沟通与对接活动,为入驻平台的中介提供获取业务资源的优先权。第三,专业人才培养。与高校、政府部门、相关机构以及国际技术转移组织合作举办技术转移中介业务和技术经纪人的教育培训项目,对接技术经纪人的资格认证项目,为有志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科技人员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开拓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的培养通道。第四,投资融资协助。通过政府专项基金和与各类投资机构建立联系,拓宽入驻平台中介机构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融资通道。第五,行业政策研究。调研技术中介运行情况和政策需求,追踪政府政策落实情况和全国各地的政策创新,关注技术转移的国际趋势,为技术转移中介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3 加快推进浙江省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国际化技术资源网络建设

由于浙江省科研力量相对较弱,在促进浙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市场交易发展中,打通链接国际技术资源的通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外创新中介案例中最成功的一定是最国际化的,即便是面向国内技术需求的地方性中介,在技术资源网络建设中也一定是跨国界导向的;而我国的北京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和深圳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在成立之初就共同承担了在中国建设国际技术转移大平台和全球性技术转移枢纽的重要使命。因此,即便浙江省技术转移主要服务于民营中小企业,浙江省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一定要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高度,既可以接纳外国人创办的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入驻平台、引入技术经纪人的国际培训项目和技术经纪人资格的国际认证项目,也要在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规范上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6.结语

在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市场发展相关法律政策的引领和激励下,浙江省大胆创新技术交易方式,率先推出了技术拍卖和网上技术市场,建成了线上线下统一的、覆盖全省各地区的、完整的技术市场体系,然而各种分析显示,浙江技术供给能力在全国不具有比较优势这一事实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因此,以快速扩大技术市场成交规模来提升“全国影响力”不是浙江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的理性方案,技术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能够持续地激发技术市场主体的活力,需要通过提供更为清晰、明确、规范、透明的交易规则和仲裁规则,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的科技成果供给者、技术创新需求者和创新方案解决者以及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形成一个环境友好的、活跃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

猜你喜欢

交易中心科技成果浙江省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山西省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打造世界品味山西的窗口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
浅谈对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发展方向的思考
提高科技成果持续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