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情一曲颂国旗

2021-03-18徐文正蔡晓武

歌剧 2021年1期
关键词:五星红旗国旗温州

徐文正 蔡晓武

“日出东方,幸福歌唱,

伟大的祖国走向富强。

心潮逐浪,激情飞扬,

崭新的世界续写新的辉煌。”

辉煌雄壮的《国旗颂》响彻剧场,台上台下红旗漫舞,歌声嘹亮,欢呼声经久不息,气氛热烈沸腾——这是2020年12月26日发生在温州大学育英大礼堂歌剧《五星红旗》结束时出现的感人一幕。此刻,无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都深深沉浸在起伏跌宕的剧情与优美壮阔的音乐之中,感受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前仆后继、奋不顾身的伟大,同时也更加深深理解了作为国旗的五星红旗的深刻内涵。

《五星红旗》(朱嘉禾作曲,李长鸿编剧)是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大学和瑞安市委联合制作的一部歌剧,也是温州60年来的首部原创歌剧作品,于2019年10月7日、8日在温州大剧院举行了首演,得到专家、观众的一致好评。2020年获得浙江省艺术基金资助,为了迎接建党100周年,温州大学组织了此次复排。此次演出演职人员基本都是本校师生,乐团也是温州大学交响乐团,指挥和导演也是本校教师。歌剧于2020年12月26日至28日在温州大学育英大礼堂连演三天,场场爆满,观看演出的师生无不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本校师生的精彩演出,不仅感受到了歌剧这种综合艺术的魅力,更是受到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歌剧进校园的尝试取得很大成功。

运用歌剧艺术形式,展示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有益尝试,是温州大学响应党的号召将思政课落实到每一个教学育人环节中的具体举措。为了这次复排,学校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从各个方面保证了演出的顺利进行。

这部歌剧的创作与演出都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具体看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抒情性、叙事性、色彩性三性统一的一度创作

1.以情感为支点的抒情性

抒情性是歌剧区别于其他戏剧形式的重要特征,也是歌剧戏剧音乐性的显性体现,合理利用音乐形式揭示剧中人物的情感,并形成连贯有逻辑的结构布局是歌剧音乐创作的重要方面。歌剧《五星红旗》以国旗图案为起点,以一幅“画”为媒介,以由画而引起的一系列人物情感活动为支点形成抒情点的序列布局,逐渐发展推动直至形成抒情高潮。

歌剧共分四幕,每一幕都有一个抒情中心作为支点:第一幕的抒情中心是曾联松与项佩瑜的对唱《我希望你为我绘一幅画》,出现在第一幕的结尾,表达了曾联松刚刚接触革命时的内心状态。此时与他关联的两个主要人物——恋人项佩瑜、同学黄大明从不同侧面影响着曾联松,使他初步萌生了参加革命的愿望,而项佩瑜带来的曾父的来信更是坚定了他的信心,此时的恋人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希望作为画家的爱人为她画一幅画,作曲家运用对唱形式将二人此刻内心的情感作了抒发,同时也初步点明了歌剧的主题,为后面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幕的抒情中心是余霞的咏叹调《孩子啊,不哭不怕》,出现在第二幕的黄金分割点。此时的戏剧发生地转移到了重庆,曾联松已经成为一个地下工作者,正在执行一个特殊任务——寻找麦西运送情报。此时国民党特务正在抓捕我党地下工作者,曾联松同妻子找到一个秘密联络员余霞,特务搜查到此,看到三人在一起心生怀疑,而打入敌人内部的麦西为了掩护曾联松欲先将余霞带走以便曾联松能有机会送出情报,而余霞等人对此并不知情,以为此去再也回不来,唱起了这首深情咏叹调,抒发了作为一个革命者面对生死抉择的内心深处复杂矛盾的心情。这首咏叹调也是几乎所有革命先烈面临同样境地时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时,这也是歌剧中情感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不仅是革命者面对别离时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国旗诞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感支撑,还为后面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

第三幕情感中心是麦西的小咏叹调《等待最后的时刻》。此时,为了支援友军正面对日寇的战斗,麦西参加游击队进行支援,同时曾联松带领群众保障后勤。这是剧中唯一的一个战斗场面,音乐激烈紧张,麦西在战斗中为了掩护同志而中弹倒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唱出这首小咏叹调,虽然短小但具有很强烈的戏剧性,是革命者面对死亡时的勇敢和坚定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个段落从整体结构而言,较之前两个抒情中心又前进了一步,同时也为五星红旗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是整部歌剧最感人的抒情唱段之一。

第四幕的抒情中心无疑是最后的点睛之笔——《国旗颂》,这是全剧所有情节、情感发展的结果,点明了国旗所蕴含的所有情感意义以及后人对国旗的崇敬之情,抒发了对革命先烈的无比敬仰和缅怀,同时也是对整部歌剧音乐与戏剧发展的一个概括,是全剧的抒情高潮。

由此可以看出,这部歌剧的四个抒情中心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国旗的寓意,揭示了歌剧主题。

2.以事件为线索的叙事性

作为歌剧戏剧性的基础,脉络清晰的叙事性是讲好故事的首要条件。该剧为了揭示五星红旗诞生的过程,特意将国旗形象与人物经历关联,并设定了一幅“画”作为情节的贯穿因素,用《希望你为我绘一幅画》《那是我心中的启明》等唱段,以及“一个五角星”和“美丽的红霞”等符号,为曾联松的人生经历赋予鲜活的意象元素,在尊重历史真实基础上对其设计国旗的初衷、缘由、動力和意义予以充分合理诠释。为此,剧作家精心设定了四个时空,以时间顺序介绍了曾联松所经历的几件事情:1935年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1941年白色恐怖时期重庆地下党秘密情报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末期瑞安第三次沦陷时的抵抗运动,以及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上海设计国旗的故事。这几个事件之间虽然没有戏剧上的连贯性,但都是主人公经历的重要事件,是他内心情感发展的一个个阶段,每一段故事都将主人公的情感抉择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将温州人“敢为人先”的气魄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彰显一种平凡中的伟大与非凡,所有事件都指向最后的结局——设计国旗,成为国旗设计所必需的情感积累的基础。

3.以地域为标志的色彩性

歌剧音乐在形态上形成了一个咏叹调为支点、宣叙调为链条的结构特点,并在其中合理安排合唱、重唱、对唱以及歌谣体短歌作为穿插,从而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布局。其中主要的色彩性呈现方式体现在音乐材料的运用上,作曲家根据剧情提供的地点,选用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材料进行创作,从而形成了较为丰富的色彩性布局,如第一幕项佩瑜出现时,她唱出的一段歌谣体短歌就根据温州瑞安民歌《叮叮当》改编而成,这既是人物身份特征的暗喻,更是歌剧色彩性使然。这段旋律在第三幕以原民歌的形态呈现,作为具有间离效果的成分为歌剧增添了靓丽色彩,同时也成为前两幕紧张气氛的一个缓冲因素。第二幕开始时,乐队奏出了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的旋律,但由于配器、和声的变化,使歌曲具有了一丝压抑和不安,既暗示了故事发生地点又表现了戏剧环境,同时也使得歌剧的色彩同第一幕形成对比,从而成为推动戏剧发展的一个要素。

(二)以现实主义为出发点的表导演二度创作

红色歌剧的创作出发点就是基于现实,强调的是真实反映生活。从《五星红旗》排演来看正是体现了这个原则。

简洁的舞美,很好地展示戏剧场景内容、配合故事情节及人物情感的发展,同时又具有地域色彩,灯光的变换也与场景刻画相得益彰。演员的表演在尊重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处理,这种来自中国戏曲表演程式化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没有使表演显得虚假,而是更加提升了表演的艺术效果,如麦西跟随特务来搜查的场面,特务们的表演就明显吸收了戏曲手法,带有表演特点,告诉观众“我在演戏”,这种合理吸收了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又糅合中国戏曲手法的综合运用,同真实主义表演手段的结合使得全剧的表演更加丰富,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担任《五星红旗》指挥的温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邹跃飞教授是在国内享有盛誉的合唱指挥家,曾率领合唱团夺得多项国际国内大奖,有着丰富的舞台指挥经验。同时,作为音乐学院院长,他又是温州大学交响乐团的创始人,在他严格科学的训练下,这支刚刚成立一年的乐团进步很快,尽管有的声部乐器数量有所欠缺,但邹跃飞会通过控制其他声部的方法保持良好的声部平衡。此次,这支年轻的乐团是首次演奏完整的歌剧音乐,可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因为歌剧乐团不仅要处理音乐,更要注意戏剧性,尤其是同舞台上的表演要高度融合。连续几场的演出可以看出,这支乐团经受住了考验,整体表现很好,声音整体流畅自然,与戏剧配合恰当,指挥家把控歌剧节奏的能力也得到充分体现。

本次复排导演李晓燕教授是一位具有丰富舞台经验的歌唱家,曾参加过多部歌剧演出。此次是她首次完整执导一部歌剧,而且时间紧迫,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尽管已经有了2019年该剧首演时中央歌剧院导演王湖泉留下的影像资料作为参考,但此次参演人员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尤其是群演的合唱团员全部是温大音乐学院大一、大二的新生,根本没有舞台演出经验,且舞台也由温州大剧院改到温州大学育英大礼堂,空间缩小了很多,这对复排导演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但李晓燕凭借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排练任务,保证了歌剧的顺利成功上演。我们看到连续三晚上,不同组别的演员都非常完整地将歌剧表演下来,舞台呈现也非常顺畅、自然。

担任男主角的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陈大帅是温州大学刚刚引进的青年教师,毕业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曾获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金钟奖”,美国OIVC 歌剧荟萃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等多项大奖,在国内外曾有过多部歌剧的演出经验。此次三场演出的曾联松都由他饰演,可谓任务繁重,但他以其雄厚的实力很好地完成了演出。从演出效果来看,他的表现堪称优秀。他的声音饱满明亮,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金属色彩感。在对人物的把握上,他根据人物不同时期的年龄、心理特征,合理运用声音进行呈现,如:第一幕时曾联松还是一个学生,血气方刚、冲动,因此陈大帅的声音放得非常开,明亮开阔。陈大帅也考虑到具体情节和戏剧场景的变化,在街头和在家中的不同场景中,对声音又进行了微调,使之更适合戏剧场景。在随后的戏剧进程中,他的声音都会根据戏剧的发展而调整音色以适应戏剧性,至最后设计出国旗后参与到合唱之中,他的声音呈现出辉煌明亮的色彩,达到高潮。在表演方面,他的肢体语言也同声音保持同步,将曾联松这个人物进行了形象上的塑造,得到专家级观众的好评。

饰演项佩瑜的施丽君和祝海燕,分别来自温州市文化馆和温州市艺术学校,同样也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歌唱家。俩人的音色有着些许不同,一个偏于美声,另一个则更有民族唱法的色彩。对于曾联松妻子这个角色的塑造,二人也展现了不同的风格:施丽君更突出了她的温柔一面,而祝海燕则强调了她的坚定性格侧面。二人的不同侧重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温大音乐学院两位年轻教师易雄志、许天鸣担任了剧中麦西、黄大明的角色,这两个角色在曾联松的成长过程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黄大明是曾联松的师兄,也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同时也是他的入党介绍人;麦西是一位潜伏在敌人内部的我党地下工作者,机智勇敢,为人热心,是曾联松崇拜的对象。这两个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两位年轻的教师都有着坚实的功底与演出经验,将这两个革命者的形象呈现得非常到位、准确。

值得一提的是担纲群演的温大音乐学院学生们,都是第一次演出歌剧,甚至有的是第一次登台,将他们的声音协调统一在一起,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让他们在移动中保持歌唱状态是一个难题,让他们在演唱中融入戏剧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这一切都在担任合唱排练的叶文辉教授以及舞蹈编导的贺捷频、邱驿棠老师手中很好地解决了。我们看到舞台上的年轻学子尽管不断变换着角色——年轻学生、普通群众、游击队员等,但都保持了充沛的演出激情和声音状态,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演出任务。

连续三天的演出获得成功,对于一所综合大学来说是一个非常可贵的成果。温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素来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温州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是如此,尤其是对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方面更是多措并举。而歌剧《五星红旗》的制作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排演这部歌剧,不仅使师生的艺术实践得到锻炼、提高业务水平及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排演歌剧,师生体会革命者为国家解放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贡献,受到更加直接、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更大的爱国热情。

这场演出台前幕后整个演职人员大概300多人,仅志愿者学生就有180多人。参加演出的学生表示:“参演的过程中虽然比较辛苦,但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那个年代革命的精神。经过这段时间的排演,我心中对五星红旗的崇敬更盛,在唱到国旗诞生的时候,我的眼眶也湿潤了,因为我们的国旗是用许许多多人的鲜血染红的,对他们怀着感恩和敬意,向他们致敬!也很感谢学院能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参加这部歌剧,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于我而言,影响最大的是我知道了《五星红旗》的创作者来自温州;同时,他创作的经历,曲折的故事,也让我联想到那个时代人们的辛苦和不容易。”

歌剧《五星红旗》的复演是温州大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文化育人、课堂思政的一次成功尝试,此次演出只是温州大学教学改革和育人工程的一个环节,据音乐学院院长邹跃飞介绍,本次复演结束后,该剧将在各大高校巡回演出,形成“说《五星红旗》的故事、唱《五星红旗》主题曲《国旗颂》、演《五星红旗》歌剧”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弘扬红色经典文化,使《五星红旗》演出所带来的艺术思政育人实效达到最大化。

猜你喜欢

五星红旗国旗温州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存在心中的五星红旗
温州,诗意的黄昏
啊 五星红旗
触摸国旗的那一刻
五星红旗颂
我爱五星红旗
国旗升起
国旗国旗我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