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研究概况

2021-03-18郭汉丁张印贤韩新娜焦江辉

科技和产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建筑节能外墙建设工程

郭汉丁, 张印贤, 窦 媛, 韩新娜, 焦江辉

(天津城建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 天津 300384)

工程质量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题,也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主题。无论是新建建筑工程,还是改造工程;无论是一般建筑工程,还是节能工程;无论是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还是政府监管部门,从事工程建设管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工程质量主线开展管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历史的概括,也是时代的呼唤[1]。随着建筑行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可持续建筑逐步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共识,新的理念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的承包商治理和政府监管也必然融入新的内涵,本文从新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重点环节—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和具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两个阶段,基于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实施主体和政府监管两个视角,探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共治理论体系,以期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的协同治理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20世纪以来,全世界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这将带来世界性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而50%以上温室气体来自与建筑业相关的生产运输、建筑的建造以及建筑运行管理等环节的能源消耗,全世界大约40%的砂石块,25%的原木被用于建筑业,建筑生产活动产生的垃圾占人类活动垃圾总量的40%。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占世界总量一半,其中95%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在400多亿平方米既有城乡总建筑面积中只有1%左右是节能面积[2]。建筑业作为能耗大户,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及采暖通风、配电照明、监测与控制系统在内总能耗已达到一次能源消耗的30%以上,居能耗首位。因此,在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实现低耗、环保、高效生产;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进绿色施工与节能改造,发展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使节能减排成为建筑业发展新的增长点[3]。

建筑节能事业分为两大部分:新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于新建建筑,“十二五”规划通过对建筑材料与节能标准的制定得以有效管理,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建筑外墙节能。既有建筑规模巨大,能耗比较高,据统计,中国单位建筑能耗为气候条件相当发达国家的2~3倍,因此,既有建筑具有节能改造成为最具潜力的建筑节能发展方向[4]。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工程经济性分析、投融资模式分析、节能施工技术管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内容。建筑节能质量承包商治理与政府监管研究,对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均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基于主体关联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互动视角,以建筑节能工程治理生产者负责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为基本观念,实施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的新建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承包商治理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的分阶段承包商分别治理;基于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有效性视角,以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改善为切入点,围绕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手段信息化平台运行和监督主体多层次激励体系架构,激发监管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两大基点,形成了建筑节能工程承包商治理与政府监管改善的理论体系。本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场治理视角下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多主体动力演化与耦合机理研究”(71872122)的阶段性成果。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建筑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及对外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据中国统计年鉴近几年建筑业有关数据可得,2008年、2009年、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分别为62 036.81亿元、76 807.74亿元、95 206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19.75%、22.56%、23.92%;2009年较2008年同比增长23.81%,2010年较2009年同比增长23.95%。从增长趋势看出,建设工程项目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建筑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重要因素。由此,建设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的价值变得更加重大,承包商对于工程质量治理的责任、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管的责任也愈加繁重,建设工程质量承包商治理与政府监管进入内涵丰富的全面系统治理新阶段[5]。

20世纪以来,全世界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带来的将是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的恶化,而大约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来自与建筑有关的生产运输、建筑的建造以及建筑运行管理等环节的能源消耗,全世界大约有40%的砂石块,25%的原木将被用在建筑中,建筑生产活动产生的垃圾占人类活动垃圾总量的40%[6]。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建筑产业极大发展的同时,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基于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与效果评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信息化平台运行与激励体系架构等研究正已成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不断加强和完善过程中需要探索的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高节能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整个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切实改善人民生活环境,降低国家和公众的能源消费支出,最终保护生态环境。具体讲,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研究的时代背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降低建筑能耗是开展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研究的基本动机。目前,建筑能耗已上升到占全国总能耗的1/4。据统计,中国建筑能耗占能源总消费量的20%~30%,依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筑能耗最终会占到整个能源消耗量的30%~40%[7]。预计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上升到10.89亿吨标准煤,是2000年的3倍,而空调高峰负荷所需的电量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出力。面对如此严峻的能源紧缺现状,中国在“十一五”计划中明确将建筑节能列为十大节能工程之一,并提出要求要尽快改变建筑高能耗的现状,推动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这种高能耗的现象与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不达标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通过改善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节能效果来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水平,从而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任务不仅繁重,而且还势在必行。

2)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推动建筑节能发展是开展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研究的动力。中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是以1986年颁布的北方居住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标志的。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政府及学术界对建筑节能问题的不断重视,不断深化建筑节能的推广工作,从1986年的《北方寒冷地区建筑节能标准》,2001年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2003年的《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到2007年《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2008年《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都说明中国政府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并正在有计划地由北向南推进节能工作,逐步深入规范建筑节能管理,以成为推动建筑节能事业快速发展的驱动力。

3)确保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和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效果是承包商新建节能建筑工程质量治理的核心环节。目前中国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热损失量约占总能量的70%~80%,当建筑节能达到50%标准时,各部分的能耗量如图1所示,通过外墙的热损失占到整个建筑热损失量的27.5%,分别高于外窗的18.9%,屋面的7.9%。并且通过计算发现[5],外墙的传热系数每增加10%,全年综合耗电量同比增加2%~5%;而且屋面传热系数对全年的综合耗电量的影响远远小于外墙,一般情况来看,屋面的传热系数每增加10%,全年综合耗电量增幅小于1%[1]。因此,提高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效果,减少围护结构的热损失,将是提高建筑节能的有效手段。

图1 建筑节能达到50%建筑围护结构各部分能耗占比

4)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问题频发增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承包商治理研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建筑节能,由于实施时间短,节能材料、工艺、技术都不成熟,以及相关标准、制度都很不完善,导致在施工全过程中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其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外墙节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人、材、机、设备和方法等要素的投入质量不足,从而影响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的实现;②建筑外墙节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导致中间质量转化过程存在问题,使之最终的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无法实现;③在竣工验收环节,普遍存在检验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检验过程形同虚设,不能起到把关验收的作用;④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从节能材料投入、中间过程检验、竣工验收以及保修维护都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造成每个环节都存在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控制不到位的现象,无法保证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的顺利实现[8]。

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内在要求治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是其成败的关键,既有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是各方主体及社会关注重点,对其工程质量风险控制直接关系到节能改造工程成败与否,也是既有节能改造工程各方主体根本利益的体现。ESCO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就必须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以保障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质量来实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功能,达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效果与目的,实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9]。

6)建筑信息化进程对于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手段改进提出了新要求。计算机、通信及网络等信息技术革命,加速全球各领域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与时俱进的管理方法与现代化质量保证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完善,给“质量从工业时代带入信息时代”[10]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政策上,1984年实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制度,对保证国家与公众建设工程质量利益起到不可替代作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2003年),标志中国建筑业信息化步入了政府全面规划与监管实施阶段[11]。

7)中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现状问题对于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改善提出迫切需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手段信息化利用水平低,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有效性与管理效率迫在眉睫,需要从改革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手段着手,实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即结合中国政府质量监管现状和把握信息化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应用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过程中,实现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和全寿命周期的网络化、动态化及实时监管,推动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向专业化、科学化、高效化、国际化发展[12]。本文针对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历史进程、现存问题与发展动向,提出构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这一设想。从信息化平台运行机制与技术架构展开分析,探讨了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的体系结构,从不同角度给出组成平台的4大模型;在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设计原则和技术实现基础上,对平台6个子系统展开详细设计;对典型省(市)级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门户网站横向和纵向的数据统计与多维比对分析,指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门户网站规划设计发展出路——标准化;最后,使用集成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对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具体评价方法。

1.2 研究意义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研究是基于工程质量价值认识和建设工程质量生产者责任制理念,从生产主体质量和政府监管互动视角,架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承包商治理、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改善的研究内容体系,是保证与提高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的必要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保证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降低运行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使得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候条件相对严酷。东北地区不仅气温低,而且低温时间持续长。华北地区虽不及东北地区那样寒冷,但总体冷热时间相对较长,并且夏季经常会出现超高温天气。通过比较中国与世界同纬度地区气候,得出中国气候相对恶劣,1月份东北地区的平均气温偏低10~18 ℃、华北地区的平均气温将偏低10~14 ℃、长江南岸将偏低8~10 ℃、东南沿海将偏低5 ℃,而7月份各地平均温度又普遍偏高1.3~2.5 ℃[13]。过去中国对建筑物的隔热、保温、以及气密性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住宅的建筑保温隔热性能仅相当于欧洲20世纪50年代的平均水平,冬季普遍居室的温度低于16 ℃、夏季又超过30 ℃,居住热环境相对较差,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舒适度。每年冬天,感冒、关节炎、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而到了盛夏季节,由于室内闷热,特别是处在顶层和西向房间的居民最为难熬。从20世纪80年代开展建筑节能后上述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新建节能建筑除了采用节能、高效的供暖、空调设备之外,还特别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以及门窗的气密性。提高建筑外墙节能工程的节能效果,利用适宜的节能技术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人民居住和工作条件,从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14]。建筑节能的目标就是在满足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水平条件下,减少建筑运行时的能源消耗,并减少资源浪费,达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目前我国城乡建筑发展十分迅速,房屋建设规模也日益扩大,建筑用能增长速度快,但能源浪费现象严重。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每年建成的建筑面积为7亿~8亿m2,其中城镇住宅是4亿~5亿m2,公共建筑是4亿~5亿m2,农村住宅是7亿~8亿m2。目前中国城乡既有建筑面积已超过420亿m2,年竣工建筑面积也超过20亿m2,而其中大部分属于高能耗建筑,居住和公共建筑的用能增长迅速过快。而据测算,使用1 t优质绝热节能材料,1年就可节约3 t标准煤,而间接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1.015 t的排放量[15]。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通过提高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效果,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在运行维护期间的能源消耗,进而减少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烟尘颗粒的排放,从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促进节能服务型企业自身发展,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行业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特征与影响因素、质量风险识别与评价等研究,对节能服务型企业增强质量管理水平、降低工程质量风险发生概率有重要意义,同时提高节能改造成功率,有助于节能服务型企业改善工程质量、提高工程利润率。节能服务型企业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与风险的良好监控和控制,将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起到很好的宣传与推广作用,可充分调动业主改造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进一步丰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践经验,提高节能效果,扩大节能改造收益,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行业的健康发展。

3)改善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手段,提升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有效性。实施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是国际惯例。随着中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政府对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管业务的标准化、程序化、可控度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另一方面,重大项目在数量上的增加和对质量要求的严格,让监管工作难度与日俱增。这就需要建立系统、健全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体系,深入开展政府质量监管信息化平台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这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下,对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手段和管理方式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政府为了实现对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根本转变,其监督内容、方法和手段应顺应新形势要求进行改革。为了把政府对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的监管全过程纳入信息平台范围上,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质量行为能力和行为过程实施信息化流程分析与实践探究,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和驱动力,实现监管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监管方法的科学化和先进性,从而带动整体安全质量监管系统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16]。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与运行研究是促使质量监管从传统手段向法制化、社会化和专业化进步的需要。监管部门借助信息化平台有利于提高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效率,督促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监管人员借助信息化工具可提高自身业务监管水平,给建筑节能工程项目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知识指引,加强监管人员履行监督执法职责意识;监管信息化平台研究从整体上考虑到主体质量行为和质量运作体系,可有效规范政府质量监督行为,提高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准确度和决策科学性;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研究促进监管市场数字化水平,对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建筑市场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使用信息技术改进、变革和创新建设工程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与手段,给全球建筑领域带来了较大冲击[17]。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已成为提高业主满意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和发展战略。为了增强我国建设事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合作机会,深入探究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势在必行。

2 研究目标与内容

2.1 研究目标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研究采取模块划分、整体优化的方式构架体系,形成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治理、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改善的相互关联理论体系。其研究目标可概括为三大方面。

1)从中外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入手,站在承包商视角,对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实践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探究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探讨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与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初步形成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运行体系,为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以推动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持续改进。

2)从中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入手,结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形成特征,以节能服务型企业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治理对象,总结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特征与影响因素,通过对质量风险内涵的深入分析,探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质量风险形成机理及特征,科学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识别,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评价体系,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量化评价,提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控制措施,形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治理理论体系,改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治理体系,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

3)在综述中外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现状,按照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过程特征和工作流程,以建设法律法规、行政文件、工程管理、设计、材料、施工技术与验收标准、实验与检测等国家标准为依据,通过对信息化平台构建条件、信息化平台系统模块、信息化平台子系统、信息门户网站、信息化绩效评价等的研究,以完善中国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体系,提供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日常监管工作流程的信息化手段和方式,构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与运行机理,以推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进程;基于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能动性,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代理链分析与多层次激励机制、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次利益分配与激励协同机制、以及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声誉激励机制等3个方面架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激励体系,提高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平和监管有效性,从整体上保证与提升建筑节能工程质量。

2.2 研究内容

中国建筑总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1/3左右,随着城镇化加速和人们生活舒适度提高,这一比例将会继续上升。面对如此严峻的能源消耗问题,中国在“十一五”计划中就将建筑节能列为十大节能工程之一。建筑节能不仅是新建建筑节能,而且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节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建筑围护结构性能和采暖空调设备能效比,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改善的关键是保证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保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效性的核心在于反映节能改造效果的工程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中国工程建设基本方针,实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是国际惯例。因此,开展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国内外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入手,站在承包商视角,对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实践与效果评价开展了系统分析与探究,初步形成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运行体系;从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效性出发,依据现代项目风险管理基本理论,结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形成特征,探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价与应对原理;基于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资源的有限性认识,改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手段和监管理念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有效性的根本途径。系统开展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与运行机理研究,全面架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次协同激励机制。形成了既相对独立的上中下三大篇、又相互关联的3个模块12章内容的篇章结构系统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10个方面。

1)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实践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国外发达国家建筑节能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总结分析中国现行节能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约束下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特征,剖析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产生根源。以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为主线,剖析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形成的内在规律,分析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究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与必要性。

2)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治理实践与评价。针对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形成的内在特征,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探讨施工全过程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与措施。以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为基点,通过对评价原则、评价内容的研究,建立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进行量化评价。以实际工程项目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为对象,进行质量管理过程与评价实践分析,实施跟踪调研与反馈,不断完善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与评价。

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与风险识别。基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形成过程进行概述,分析了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特征,揭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问题及原因所在。通过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内涵探析,剖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特征。通过对质量风险识别方法的归纳与总结,找出最适合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并通过实际应用,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进行有效识别。

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评价与应对。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形成全过程为基础,提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评价原则与评价内容,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既有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进行量化评价。分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质量风险控制的必要性,揭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控制特征,运用风险管理方法,提出有效控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的途径与策略。

5)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机制与技术架构。通过对目前信息化在建设领域取得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与归纳提炼,提出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探寻理论上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主要因素。基于对中外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发展现状的直接和间接调研,结合国内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模式,分析了国内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发展现状,总结了信息化在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中存在的不足,探求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的理论基础及发展动向。以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和目的为中心,围绕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与运行机理所需的环境条件,展开对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机制、监管工作流程、信息化平台运行动力机制、动态控制机制和技术支持架构的探讨。

6)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模型构建与设计。以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流程和信息化平台体系结构为研究对象,对组成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体系的总体模型、内容模型、功能与控制模型、技术支持模型进行分析,构建了各模型框架并进行内容概述。以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内涵及特征为基础,提出平台设计原则;结合政府监督内容和管理流程,提出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由监管决策指挥控制系统、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质量监督业务系统、技术支持服务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安全保障与系统维护等子系统构成,并对各子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与功能设计。

7)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门户网站规划与绩效评价。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门户网站是信息化平台设计成果的最直观体现,通过对不同省(市)级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门户网站建设过程和运行结果的分析,总结其共性问题,指出标准化这一发展趋势,提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门户网站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要求、定位、原则、功能及互动接口设计。通过对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主流模式的探讨,构建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绩效集成评价模型总体框架,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和等级划分,最后写出评价报告。

8)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代理链分析与多层次激励机制探究。分析项目业主层、项目管理层、项目执行层、项目供应层等交互作用、建设工程产品交易特征和工程质量形成的内在特性,构建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代理链;采用Holmstrom与Milgrom参数化方法架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委托代理机制模型,基于代理链结构分析形成简化的激励机制模型,通过博弈求解得到工程质量监督的激励参数。结果证明:建立质量分级评价机制以更好体现激励机制的作用;提高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就会降低其质量监督成本系数;若政府监督部门保留费用比例为1-ρ,调整激励机制的系数为ρδ和ργ,仍可使政府的目标函数达到最优。除激励机制外,实施惩罚机制、信誉机制、保险机制、评级机制共同作用有利于保障工程质量稳步提升。

9)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次利益分配与激励协同机制探究。针对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所形成的政府主管部门、政府质量监督机构、质量监督团队(或小组)等多层次管理系统,通过构建参与各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函数,构建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次激励协调的博弈模型,从第一阶段的合作博弈和第二阶段的非合作博弈求解与推论。结果表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者的努力协调程度与协调成本有关,与其固定成本无关;利益分配系数大小不仅取决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者的努力协调效率,而且还与其他方的努力协调效率有关;工程质量监督者在增强自身管理能力时,还要关注与其他方的协调,以提高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总体绩效。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合作共赢的激励协调机制策略是:政府质量监督团队应合理设置监督团队,提高协调效率、降低监督协调成本以实现自身激励价值最大化;质量监督团队(或小组)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努力提高协调效率来实现自身激励价值最大化。

10)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声誉激励机制探究。建设工程产品交易特征和质量形成的特殊性决定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制度的社会价值。基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委托代理链框架结构,从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方面,构建工程质量监督的声誉动态博弈模型,由此导出固定监督人员“诚信”行为的条件,剖析声誉激励机制对于监督质量的推动效果;提出完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声誉激励机制和策略:完善工程质量监督诚信机制,健全质量监管人员评价激励,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提高质量监督人员能力,以形成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声誉基石,推动声誉激励建设,构建全面声誉网络,夯实声誉基础。

3 主要研究观点

本研究基于主体关联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互动视角,以建筑节能工程治理生产者负责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为基本观念,实施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的新建与改造阶段划分分别治理;以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改善切入,围绕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和监管主体能动性两个基点,形成了以下8个方面的基本研究观点。

1)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形成的阶段性决定了分别治理的阶段特征。建筑节能本身包括两大方面,新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因此,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必然需要分别考虑新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质量治理,这是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形成的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

2)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应实施生产者负责制。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是建设工程质量的内涵延伸与提升,是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际惯例,建设工程质量实施“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即建设工程质量的生产者负责制。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的实施核心主体是承包商和ESCO,因此,围绕承包商建筑外墙工程质量管理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开展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探索。

3)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改善应重点突出手段与理念革新。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是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有效性必须改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手段和理念,监管手段改善的应立足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与运行机理研究,监管理念改善应以激发监管者主观能动性为切入点,即需要架构多层次激励协同机制。

4)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的基础是系统分析其质量形成过程与影响机理。基于中外建筑节能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综述,揭示我国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特征,剖析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致因;基于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形成过程,分析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究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与内容。

5)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承包商治理有效性有赖于科学合理的评价。以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为基点,提出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的评价原则与内容,构建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实施量化评价;基于实际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评价实践,提出完善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治理策略。

6)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功的关键在于改造质量,实施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治理是其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环节。分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特征,揭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问题及原因,基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实现的不确定性分析,剖析了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特征,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评价度量,揭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控制特征,提出有效控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的途径与策略。

7)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手段改善的基础是信息化平台系统模型构建与设计。以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流程和信息化平台体系结构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监管信息化平台体系的总体模型、内容模型、功能与控制模型、技术支持模型,构建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的决策指挥控制系统、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质量监督业务系统、技术支持服务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安全保障与系统维护等,开展各子系统的详细分析与功能设计。以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门户网站为基点,提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门户网站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要求、定位、原则、功能及互动接口设计,构建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绩效集成评价模型总体框架,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和等级划分。

8)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理念变革的本质是以激励引导为主,激发监管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架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次协同激励机制是关键。多层次协同激励机制需要探索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代理链分析与多层次激励机制、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次利益分配与激励协同机制、以及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声誉激励机制。

猜你喜欢

建筑节能外墙建设工程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体系施工工艺
广元八二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外墙防渗工程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判断:哪位洗得快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及其建筑节能检测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