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ICU 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 及血清HGB、SA、STP 水平的影响

2021-03-18傅元冬周媛媛

关键词:例数通气重症

傅元冬,周媛媛,杨 佩

(南京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01)

重症肺炎是一种肺部组织炎症性疾病类型,其可导致肺功能出现障碍,甚至引发循环衰竭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针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肺炎患者,临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多采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治疗,其可提供机体所需营养及热量,但易导致胃肠不适,且易引发血糖变化等,部分患者营养状况改善不佳。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利于肠道蠕动功能恢复,其可促进ICU 患者营养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疾病恢复,且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2]。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ICU 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血红蛋白(HGB)、白蛋白(SA)、总蛋白(STP)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南京市中医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96 例ICU 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48 例)和观察组(48 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4 例、24 例;年龄51~73 岁,平均(63.51±5.06)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2 例、26例;年龄48~74 岁,平均(63.31±5.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 年版)》[3]中的相关标准;伴随发热、咳嗽、咳痰等综合症状的患者;无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禁忌证的患者等。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伴有代谢性疾病;伴有严重胃肠道、肝肾、心脑血管等脏器疾病的患者等。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于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协助患者连接中心静脉导管,连续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等。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于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TPF)[ 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12,规格:0.75 kcal/mL(1 kcal=4 186 J)]治疗,连接微量输液泵,通过鼻胃管连续管饲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参照《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3]评估,优: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改善,临床检查肺部病灶基本消失;良: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有所改善,临床检查肺部病灶有所缩小;差: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未改善或加重,临床检查肺部病灶未改善。总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ICU 入住时间、住院时间。③采集两组患者3 mL 空腹肘静脉血,按照 3 000 r/min 的速度进行5 min 离心,取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GB、SA、STP 水平,血液采集及血清制备方法同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 [ 例(%)]表示,并分别采用t、 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情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比较[ 例(%)]

2.2 各项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ICU 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免疫功能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gA、IgM、IgG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血清HGB、SA、STP 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STP 水平及观察组患者血清HGB、SA 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 d)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 d)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 ICU 入住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 48 9.56±2.19 4.36±1.04 12.30±1.82 18.62±2.40观察组 48 6.48±1.22 2.86±1.06 9.15±1.88 15.17±2.47 t 值 8.512 6.998 8.340 6.940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g/L)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g/L)

注:与治疗前比,*P<0.05。IgA:免疫球蛋白A;IgM:免疫球蛋白M;IgG:免疫球蛋白G。

IgA IgM Ig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2.25±0.29 2.39±0.26* 0.98±0.25 1.13±0.27* 10.11±1.86 12.84±1.94*观察组 48 2.29±0.34 2.81±0.20* 0.96±0.23 1.52±0.29* 9.99±1.82 17.71±2.10*t 值 0.620 8.871 0.408 6.819 0.319 11.802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组别 例数

表4 两组患者血清HGB、SA、STP 水平比较(, g/L)

表4 两组患者血清HGB、SA、STP 水平比较(, g/L)

注:与治疗前比,*P<0.0。HGB:血红蛋白;SA:白蛋白;STP:总蛋白。

组别 例数 HGB SA ST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98.48±9.16 101.27±12.33 30.81±3.19 31.78±3.68 55.48±4.42 57.88±3.03*观察组 48 98.42±9.21 109.48±15.12* 30.79±3.23 34.52±4.15* 55.42±4.39 62.48±5.11*t 值 0.032 2.915 0.031 3.422 0.067 5.365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3 讨论

重症肺炎多因基础疾病较多、营养不良、微生物感染等所致,且患者通常伴随着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需入住ICU 接受治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患者营养状况欠佳,若不及时加以治疗,可能导致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败血症等多功能脏器损伤[4-5]。临床多采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其将营养分子通过静脉直接输注到血液中,有助于机体吸收,但易增加呼吸功耗,机械通气时间较长,营养指标改善效果欠佳。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更接近生理摄食途径,可避免肠外营养支持对肠道机械和免疫屏障破坏作用 ;其还可保护肠道的各种免疫、内分泌、物质代谢功能,减少对其他器官的不良影响,改善其机体营养状态[6-7]。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病情改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ICU 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提高ICU 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促进病情改善。

ICU 重症肺炎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出现营养不良时极易导致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预后感染风险增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符合人体的胃肠生理需要,其可保证人体最大免疫器官的局部能源供应,及时补充机体所需营养物质,增强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使免疫功能得到显著提升[8-10]。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gA、IgM、IgG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ICU 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利于其尽快康复。

血清蛋白是血液中脂肪酸的携带者,脂肪细胞可将脂肪酸释放到血液中,其被血清蛋白获取后可为机体提供能量补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刺激上消化道的机械运动和肌电活动,加快胃动素分泌;其还使肠黏膜结构及功能得到改善与维护,有利于维持其他脏器功能的正常运行[11-13]。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GB、SA、ST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加快ICU 重症肺炎患者营养吸收,进而使胃肠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综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提高ICU 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例数通气重症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不通气的鼻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