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 血清sVCAM-1、sICAM-1 及MDA 水平的影响

2021-03-18周传凯黄国洲廖振南吴辰茂

关键词:显微镜住院血清

周传凯,黄国洲,廖振南,吴 亮,吴辰茂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广西 钦州 535099)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为神经外科多发危急重症,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通常伴随着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应用广泛。研究表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即刻进行手术会加重患者脑组织损伤,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修复和重建;也有研究表明,应及早进行手术,其原因为蛛网膜下腔积血可能会刺激脑血管痉挛,降低疗效,应及时清除[1-2]。现对早期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1)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机分为晚期组(30 例)和早期组(30 例)。晚期组患者年龄32~70 岁,平均(55.26±3.24)岁;其中男性12 例,女性18 例;6 例中动脉瘤,6 例颈后 - 后交通动脉瘤,8 例前交通动脉瘤,10 例前动脉瘤。早期组患者年龄33~71 岁,平均(55.49±3.46)岁;其中男性13 例,女性17 例;5 例中动脉瘤,7 例颈后 - 后交通动脉瘤,7 例前交通动脉瘤,11 例前动脉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3]中关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与上述诊断标准相符者;经头部CT 检查予以确诊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心、肾、肝等脏器衰竭者;精神异常者;临床资料不全者等。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晚期组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72 h 后进行手术,早期组于出血72 h 内进行手术。患者予以全身麻醉后,以眼睑外沿 3 cm 处为切口中心点,沿发际线作一切口,始终保持颧弓位于最高点;于颞上线与冠状缝交接处钻孔,用铣刀分离蝶骨嵴和骨瓣,暴露颅底位置;以“十”字型切口切开脑膜,便于脑脊液释放,使颅内压降低;显微镜下将额叶和颞叶分离,在大脑动脉、颈部动脉处寻找瘤体;将瘤体瘤颈充分暴露,阻断动脉供血;松开阻断夹时判断瘤颈出血状况,若无出血可继续手术,检查动脉供血的通畅性,清除凝血块,用罂粟碱清洗术区;于颈动脉池放置引流管,复位并固定骨瓣,缝合切口。术后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抗感染等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 个月血清sVCAM-1、sICAM-1 及MDA 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 离心5 min,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74(GQOL-74)[4]评价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 个维度总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用格拉斯哥预后(GOS)[5]评分评价预后情况:1 分(死亡)、2 分(植物人生存状态)、3 分(意识清醒,重度残疾)、4 分(意识清醒,生活自理,中度残疾)、5 分(意识清醒,生活自理,轻度残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 )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晚期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h)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晚期组(n=30) 4.09±0.49 78.36±15.36 15.69±1.21早期组(n=30) 4.00±0.43 77.65±15.39 11.31±0.65 t 值 0.756 0.179 17.466 P 值 > 0.05 > 0.05 < 0.05

2.2 血清sVCAM-1、sICAM-1 及MDA 水平 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血清sVCAM-1、sICAM-1 及MDA 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患者较晚期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预后情况 早期组患者术后6 个月 GQOL-74 评分及GOS 评分均较晚期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血清sVCAM-1、sICAM-1 及MDA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清sVCAM-1、sICAM-1 及MDA 水平比较

注:与术前比,*P<0.05。sV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ICAM-1: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MDA:丙二醛。

sVCAM-1(ng/mL) sICAM-1(ng/mL) MDA(nmol/mL)术前 术后6 个月 术前 术后6 个月 术前 术后6 个月晚期组(n=30) 552.31±124.85 462.14±48.47* 384.96±112.36 284.14±36.44* 2.52±0.21 1.62±0.12*早期组(n=30) 551.69±123.36 365.58±44.56* 385.47±111.58 201.51±34.47* 2.53±0.22 1.15±0.10*t 值 0.019 8.033 0.018 9.023 0.180 16.480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组别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预后情况比较( , 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预后情况比较( , 分)

注:GQOL-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74;GOS:格拉斯哥预后。

组别 GQOL-74 评分 GOS 评分躯体功能 物质生活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晚期组(n=30) 78.69±3.25 79.65±3.36 78.48±3.85 79.65±3.23 1.23±0.14早期组(n=30) 85.63±2.65 86.54±2.25 87.45±2.12 88.47±2.06 4.12±0.29 t 值 9.065 9.332 11.179 12.610 49.155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3 讨论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是因大脑动脉壁出现异常,损害神经功能,进而诱发所致,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对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的手术时机选取存在较大争议。若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效果不佳,则患者预后质量不佳,增加二次出血风险[6]。根据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早期组住院时间短于晚期组,提示早期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可使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住院时间缩短。

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其可促使脑脊液释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升生活质量。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脑组织呈现缺氧症状,易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消耗大量抗氧化物质;在氧化反应中,产生脂质过氧化物质MDA,若不及时治疗,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则增大患者二次出血的风险,病死率随之升高[7]。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 个月早期组患者血清sVCAM-1、sICAM-1 及MDA 水平均较晚期组降低,提示早期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可有效缓解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传统观点认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患者立即接受手术会加重脑组织的损伤,且不利于神经系统功能的修复和重建;也研究表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行手术治疗,可预防患者二次出血,降低继发性损伤的发生,改善预 后[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 个月早期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及GOS 评分均较晚期组升高,提示早期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可有效改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

综上,早期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可有效抑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未对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考察,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显微镜住院血清
《用显微镜看大象》
血清GAD、ICA及C-P联合检测对Ⅰ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显微镜下的世界
显微镜中奇妙的沙世界
显微镜下看沙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