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名著阅读渗透抗挫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1-03-17陈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读书会名著挫折

陈宏

摘 要:初中生的抗挫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下的一个必修课题。因部分学生自身脆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足以及社会不良诱惑,他们抗挫能力较弱,进而漠视自身生命。名著阅读教学能通过具体策略疏导学生心理,缓解学生负面情绪,增强生命意识,提高抗挫能力,让其学会关爱自我,促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初中生 名著阅读 抗挫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6.008

一、初中生抗挫能力现状分析

(一)存在问题

据调查,初中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达到10.2%左右。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漠视自身身体。他们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如离家出走、割腕等来解决问题。

2.漠视身边人群。他们不接受身边人群的意见或建议,拒绝周围的人关心。

3.漠视身边事物。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对生活缺乏热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总之,他们抗挫能力较弱,生命意识淡薄。据调查,从心理完全健康到有严重的精神疾患,中间有着广阔的“中间地带”,两者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呈扁态分布,可见有心理问题的人相当多。据统计,城市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率大多在12%~20%之间。这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家庭的幸福,更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初中生抗挫能力弱的原因

1.自身心理脆弱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特别的敏感,抗压能力弱。他们面临着的不断繁重的学业问题、异性交往问题和日渐激化的亲子问题,往往让他们更加脆弱。

2.家庭教育缺失

首先,部分家长宠溺孩子。有些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这让孩子从小经历的挫折不多。其次部分家长教育方法欠妥。家长期望过高,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会采取较极端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再次,部分家庭環境影响。据本校调查统计,近33%的学生生活在单亲或重组家庭,这部分孩子自认为缺爱,缺乏安全感,会过度伪装自己。

3.学校引导不足

首先,学校重心在文化课。社会是用教学质量的高低来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效果的好坏,所以学校领导会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这无形中会加重学生学习任务,从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学校资源短缺。学校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相关设施配备不足。

4.社会影响欠佳

现代社会各类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离家出走、自虐、自杀等社会负面新闻会通过网络不断刺激学生内心。其次社会舆论偏向。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社会舆论都会把矛头指向学校、教师,学生被过度保护。

综上所述,部分初中生在自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种种因素的发酵下,他们就缺少一个能够提高抗挫能力的环境,当面对一定的危机时,就会被各种负面情绪包围。

二、名著阅读渗透抗挫教育的意义

(一)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抗挫能力:面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挫折,能够从身体、心理、精神等层面积极面对这些挫折,并能勇敢地抗击这些挫折的能力。

名著阅读渗透抗挫教育:通过阅读相关名著,初中生可从名著的情节、人物的性格、命运、名著的主题等角度,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生命的乐趣与意义及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提高自身抗挫能力的一种教育。

(二)渗透抗挫教育的意义

王道生老师曾说:“青少年的道德养成,途径是多样的。通过读书获得文明教养,通过文学阅读净化心灵世界,是重要的途径。”名著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抗挫能力的载体,因初中必读的12本名著的内容都很励志,表现主人公对生命的尊重、热爱。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学生共同关注、感兴趣并对学生的抗挫能力起到作用的主题,通过阅读名著、探讨生命价值等途径,在一种轻松、民主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自信、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意识。

三、名著阅读中渗透抗挫教育的策略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它具有顺序性、不均衡性和个别性等特点。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而教师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家庭以及社会的现状,但是教师是学生学校学习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者,教师有责任借助一些策略来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促使学生学会关注自我、关爱自我。教师可通过阅读名著的四个阶段来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一)口头交流阶段

名著集文学性、知识性以及思想性于一体,学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它们在无形中能够给孩子一些积极、正确的建议。根据阅读相关名著开展一些活动,搭建一个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平台。

1.举行读书会

阅读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感受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是一种内在的存在形式。所以要通过读书会的形式把内在的形式转化为一种外在可感的形式。这样更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在举办读书会的过程中交流阅读感受、经验及收获,取长补短,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教师为举办读书会要做好引导工作。首先教师确定读书会的主题。如围绕各类书籍,可以定“生命的意义”“影响你最大的一本书”等主题;围绕同一本书,可以定“我最喜欢的章节或语句”“最让我感动的人”等主题。主题的确定使读书会的讨论交流针对性更强。其次教师要确定交流人员。教师可根据需要给学生分组,分组的标准可根据性别、爱好、寝室、所读书目等进行分组,也可以自由组合。分组的好处是每一次读书会都有中心课题,都有思想深度,教师还可做一定的预设,达成抗挫教育的终极目标。

2.组织辩论赛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都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挫折,给人向上的力量,能够触动孩子的内心。教师围绕阅读的名著内容定期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对这个主题进行研讨,比如“初中生的生命价值观”“我欣赏的生活态度”“我心中最好的生命形态”等。教师根据学生的研讨结果,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两个相对的话题,比如“生命脆弱or坚强”“生命永恒or短暂”等,根据学生之前的讨论结果分组辩论,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生能在观点的碰撞中逐渐排除心理障碍,愿意与人沟通,从而培养乐观、自信的个性。

讨论、辩论、推荐以及分享都是一种口头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个人思想转化为群体思想的过程,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既从名著中汲取了力量,又从同学的理解中获得了共鸣,更是在自我表述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信与成功,体验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二)写作交流阶段

写作交流是指通过文字的表述把自己的一些感悟、思考、收获等记录下来的一种形式。

1.书写真实感悟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到作品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作品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初中生在阅读名著后,一定会有一些想法、情绪和态度。如果把它们用文字记录下来,是一个很好的心理疏导举措。如情绪有激动、兴奋、愤怒等,态度有赞扬、肯定、批评、否定等。初中生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是他们和作品人物的一种对话、交流,也是和作者的一种交流。所以语文教师可根据作品提供合适的角度,让学生能够充分书写自己真实的想法,还他们一片自由的空间。比如阅读《简爱》时,教师可分别从人物如简爱及舅妈、罗切斯特等角度写感悟;情节上,学生可从简爱知道罗切斯特有妻子后离开罗切斯特、简爱面对舅妈和表哥的欺凌的情节等入手去写感悟。当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写作。写感悟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如《我的感想》《我的收获》《我喜欢的人》等,让学生如实记录自己的收获,每一次感悟都是一次很好的挫折教育。

2.书写假设情节

书写假设情节是指让学生把自己假设成书中的某个人物,当面对书中的困境时,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做法写下来。名著中的人物在面对一些困境的时候,会做出自己的决定。如孙少平面对女友、师傅的意外离世,扛起肩上的重担,继续努力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同一情境或自由选择不同的情境,把自己假想成书中人物,写下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因为每个人的原生家庭不同,“三观”不同,所以学生们面对书中的困境会有积极或消极的不同想法和做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积极、真诚的文字点评。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疏导,有助于当学生面对类似的情境时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书写的优点是能够将抽象的、杂乱的想法,变成具体可感的文字,这能够梳理自身的思想,也能够留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完成心灵的洗礼。

(三)展示交流阶段

展示交流是指通过一个平台,对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及成果进行公开的展示。

1.读书靓影展

读书靓影展是指把学生阅读名著的痕迹保留下来,要让学生的读书靓影成为最美的身影。因学校严禁带手机,教师可发动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在家里偷偷拍下孩子阅读名著时的最美身影,然后通过挑选后进行展示。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阅读,让其更多地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感受生活的美好。

2.读书笔记展

读书笔记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感而发写下的真实感受,是最能表现学生心理路程的资料。教师可让学生围绕“抗挫”的主题挑选自己最满意的内容,拍下照片,并写上自己挑选的理由。这既是对他自身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熏陶。

3.读书画报展

读书画报是指学生用文字、图画、色彩、线条等一系列元素把自己的阅读经验、感受、心得等展现在一起的一张报纸。通过这张画报可以展示学生的多元素养,如文字、画画、构思、布局等。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分享自己的思想,学生非常喜欢。

读书展的平台有读书展板、广播播放、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学生可在作品中代表性的語句、人物及设定的主题中找到共鸣或找到解决困惑的方法,这可让孩子更加自信阳光,热爱生命。展示交流是通过一种可感的形式把阅读的过程及成果展示在众人的眼前。这既可以保留孩子的阅读踪迹又能够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更主要的是能让孩子在展示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和他人面对挫折时的一些具体做法,找回自信。

(四)评价阶段

学生的抗挫能力,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量化评价来检测名著阅读在提高抗挫能力中的作用,并且通过量化评价数据,教师可以在后期改进方法,更好地促使学生在阅读名著中感受人物精神的伟大,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心理,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提高自身的抗挫能力。学生主要是和家长、同学及教师相处,同时他们心里的想法会通过各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所以从自己、家长、同学以及教师四个层面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的变化进行评价。

通过多层次的评价,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名著阅读给学生在抗挫能力上的改变,也可以了解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再继续跟进学生。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名著阅读渗透抗挫教育产生了一定成效。首先,增强了学生抵抗挫折的勇气。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能以名著人物为镜,积极面对。其次,增加了他们抵抗挫折的方法。他们面对挫折时,会以名著人物的处事方式来反观自身,分析当下的形势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明白了抵抗挫折的意义。经过内心的挣扎、行动的付出,学生会感受到战胜挫折的快乐,从而更加阳光、乐观。孩子健康快乐了,家庭和谐幸福了,社会也会稳定发展了。

参考文献:

[1] 孙义农《初中生心理辅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黄煜峰《初中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

3549501908266

猜你喜欢

读书会名著挫折
挫折使我更坚强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昆虫读书会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国外名刊名著
神奇的统计表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