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

2021-03-17王明 李永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整本书乡土高中语文

王明 李永军

摘 要:整本书阅读与单篇文章阅读不同,在整本书阅读中,全书分为多个章节,而且每个章节中主题、表达方式、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等都各不相同,不但会给学生带来文字表面不同的阅读体验,而且通过与经典作品接触可以与作者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有选择性地对某一种表现手法或某个主题心生阅读兴趣,倘若长时间如此,学生通过深入感受整本书的文字脉络,很大程度上会提升学生整体的阅读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以高中《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过程为例,探究了核心素养视角下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 策略 《乡土中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6.007

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阅读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一项长期积累的、常规化的任务,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坚持。高中阶段的学生因为每日都在承受高考压力,所以很难将更多的精力、时间置于阅读学习方面。因此,在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活动时,高中语文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但现阶段,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展中,仍旧会受限于多方因素的制约,无法将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不利于高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培育。由此可见,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等相关内容展开探究很有必要。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陈旧

当前时期,即便是在新课改视域下,但仍旧有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没有意识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观念陈旧,深受传统观念影响,忽视整本书阅读教学,最终造成了教学效率较低。比如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仍然停留在摘抄好词佳句、模仿文章的层面上,没有进行深入的阅读,学生对文章的思想缺乏了解,阅读水平较低。

2.教学方法单调,缺少新颖性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因为有一些教师受限于固有思想观念的桎梏,所以很难拥有创新思维,致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单调,缺少新型可行性,一旦如此,便很难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有效参与提供合理的指导,进而不能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素养。比如,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仅仅向学生介绍书籍的大致内容,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整本书进行深入分析,与阅读教学的初衷不相符,教学缺乏实际性效果。

3.教学目标制定不够明确

现如今,对于高中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来讲,教师在落实整本书教学工作时,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内容,教学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重心放在成绩的提升上,教学目标违背新课程发展目标,不符合核心素养教学需求。同时,教师在选择阅读内容时,往往过于简单或困难,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学习效果不佳。此外,教师没有制定合理的阅读规划,整本書阅读与碎片化阅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而教师并没有将两者区分开来,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做好阅读引导

近些年,伴随教育改革工作的大力开展,对高中语文教学制定了全新的标准,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在学会适时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并且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革新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将其运用于教学工作中,以理念为指导,辅助语文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整本书的内容,在阅读中获得深刻的体会,了解书中的内容,领悟书中的思想,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解、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助力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高中语文课上,教师在协同学生开展《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时,学生除了要了解故事内容外,还要掌握书中的思想,为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时代背景,同时借助班级中的电教设施为学生播放《白鹿原》电影精彩片段,让学生分析当下乡土社会的特征,分析其与《乡土中国》中的异同,并评价这种改变,形成批判性思维等。这样便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将作品置于特定的时代中,探究书中人物行为的动机,进行深度阅读,提高整本书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阅读,从而逐渐摸索到正确的阅读方法,以强化学生的阅读思维,通过整本书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2.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新形势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果想要优化语文整本书阅读教育水平,帮助学生们形成语文综合素养,就要适时更新阅读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感知到参与阅读活动的乐趣与价值,从而自觉地参与到整本书阅读环境当中,为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然而,基于不同种类的书籍需要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所以在阅读诗歌和小说时所采取的阅读方法就完全不同。例如,《乡土中国》是一本学术著作。对于一般人而言,学术著作都是带有非常强的专业性的书籍,其中会出现许多不容易理解的名词和概念。但是高中生又不同于更低年级的学生,一方面他们的思维已经逐渐成熟,有一定的阅读学术著作的能力;另一方面高中生对待难度比较高的东西也会产生更多想要尝试、征服的欲望。而且《乡土中国》这本书本身的题材就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所以教学的难易深浅程度、学生的兴趣理解程度全在教师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此时,倘若教师选的材料太过晦涩难懂,学生对待这本书籍的兴趣会大大降低,如果教师选择的材料太过简单,不能展开一定的深入探讨,又将无法完成应有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应该内容和趣味性兼顾。例如,在开展《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时,教师便可选用随文批注法,选择注释材料比较详细丰富的阅读材料,或者是教育部指定推荐的书籍。同时教师除了选择纸质的阅读材料,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图片、视频、语音等进一步对文本进行解读,并增强学生的兴趣,以强化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3.加大阅读活动的开展力度,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通过整合分析以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经验,得知由于引导学生于阅读整本书,所以教师应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先总结整本书所讲的具体内涵和要义,然后将其分类,分为精读和略读部分,让学生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提升自身的阅读效率,并能够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知识,阅读的范围越广,学生所认知的语文知识就越多,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这对于高中语文阅读素养的形成也会起到明显的促进效用。为此,教师可以组织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阅读,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言,去表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加深了文章的阅读效果,提升了学生对文章的认知。

例如,教师在开展《乡土中国》整本書阅读活动时,在引领学生学习第四单元知识内容时,便可从文中挑选出一些具有较好的写作手法的文章,让学生去学习写作方法;教师可以从中挑出一些内涵具有深意的文章,让学生去精读和反复诵读,从阅读中去教育学生,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可以从中挑选一些具有良好写作框架的文章,让学生去阅读并进行仿写,进而去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平时多多记录家乡人物、完成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等,以活化学生们参与兴致,强化语文学习思维,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价值全面展现出来。

总体而言,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引导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理念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开放学生的大脑思维,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居魁《关于通论性著作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以〈乡土中国〉为例》,《现代教学》2021年第19期。

[2] 李振旺《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组织——以〈乡土中国〉整本书教学为例》,《天津教育》2021年第24期。

[3] 高畅、毛萍钰《〈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策略探析》,《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年第8期。

[4] 邹小谢《整本书阅读教学反馈评价机制的构建——以〈乡土中国〉为例》,《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1年第Z2期。

[5] 王晨晨《基于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探究》,《新作文:教研》2019年第10期。

3113501908221

猜你喜欢

整本书乡土高中语文
《论语》整本书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乡土中国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