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五重五通”  打造云端同步课堂

2021-03-16丁丹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3期

丁丹华

[摘   要]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第一轮复习可以一起体验云端同步课堂。在高考大纲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针对教材,采用“重概念,通本质,夯实知识脉络;重实验,通原理,促进知识掌握;重过程,通思维,引领探究思考;重方法,通公式,培养解题能力;重小结,通思想,提升物理素养”的五重五通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第一轮复习的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关键词]云端同步课堂;五重五通;自主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8-0038-03

围绕高考大纲,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就是狠抓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解题能力,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在高考复习中,特别注重第一轮复习,在具体复习中可以教材为蓝本,以章为复习顺序,依次逐章复习,每章都采用“五重五通”复习法,即“重概念,通本质,夯实知识脉络;重实验,通原理,促进知识掌握;重过程,通思维,引领探究思考;重方法,通公式,培养解题能力;重小结,通思想,提升物理素养”,为第二轮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重概念,通本质,夯实知识脉络

精准构建知识脉络是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的重中之重,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以第一轮复习资料用书为本,自主复习研读选修3-5教材《原子结构》和复习新课笔记,了解掌握“电子的发现过程;汤姆逊枣糕模型为何解释不了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为何解释不了氢原子光谱;玻尔为了能够解释氢光谱,提出了怎样的模型?玻尔原子模型能够解释所有的原子光谱吗?”

[案例1]“光谱”的教学片段

笔者课前根据人教版选修3-5教材(2010年4月第三版)第54页内容提出如下问题:光谱的定义是什么?可分为哪几类?经过学生课前自主复习研读教材,积极与教师在云端课堂进行了以下交流。

教师:光谱是什么?

学生:是将不同频率的光按照频率高低(或波长大小)依次排序的一种图案。

教师:光谱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生: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教师:什么是发射光谱?它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学生: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发射光谱,它可以分为连续谱和线状谱。

教师:连续谱的定义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哪些物质产生连续谱?

学生:连续谱的含义是一切波长的光组成的光谱叫连续谱,它的特点是整个光谱区域都是亮的,一般炽热的固体、液体及高压气体形成的都是连续谱。

教师:线状谱的定义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哪些物质产生线状谱?

学生:只含有一些不连续亮线的光谱叫线状谱,它的特点是原子不同,发射的线状光谱也不同,一般游离态的原子、稀薄气体或金属蒸汽形成的都是线状谱。

教师:什么是吸收光谱?它的特点是什么?哪些物质产生吸收光谱?

学生:吸收光谱是强度较大的白光通过低温物质时,一些频率的光被吸收后在连续光谱上出现一些暗线。吸收光谱是原子的特征谱线。一般白光通过钠蒸汽可以产生钠的吸收光谱,在地球上拍摄到的太阳光谱都是吸收光谱。

在日常教学之余,笔者经常琢磨教材中的知识点,揣摩书本知识中隐藏的可以培养学生物理思想的问题,以利于挖掘物理知识中可以引导学生真正探究的内容,通过不断抛出的看似简单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合作探究,领悟精髓,夯实知识脉络,提高物理学习能力。

二、重实验,通原理,促进知识掌握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在高考理綜考试中实验所占分值为15分。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原子结构》云端课堂教学中,涉及α粒子散射实验教学。该实验的复习教学,可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复习模式,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实验知识框架,从而将知识系统化。

[案例2]α粒子散射实验教学片断

教师:α粒子散射实验需要哪些实验装置?

学生:(1)放射源.钋放在带小孔的铅盒中,能放射α粒子;(2)金箔.厚度极小,可至1微米;(3)显微镜.能够绕金箔在水平面内转动;(4)荧光屏.玻璃片上涂荧光物质硫化锌,做好后装在显微镜上。

教师:为什么要轰击金箔?

学生:因为金原子的质量大,且金容易被加工成很薄的箔,金箔很薄,但仍有几千层原子,用α粒子易于穿透。

教师:屏幕为什么会发光?

学生:因探测器为硫化锌屏幕,电子打在屏上会形成亮斑,且探测器可以围绕圆盘转动,便于观察各个方位射出的α粒子穿过金箔的情况。

教师:学生观看模拟动画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现象。

学生:现象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或只发生很小的偏转。现象2.有些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超过了90度。现象3.个别α粒子偏转甚至接近180度,就像被弹回来了一样。

教师:汤姆逊枣糕模型为何解释不了α粒子散射实验?

学生:对于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就没办法解释。因为α粒子在穿过金箔的时候,受到各个方向的斥力相互平衡,所以不可能是正电荷使其弹回,电子更不可能使其弹回,因为电子的质量很小。

教师:汤姆逊枣糕模型解释不了α粒子散射实验,该如何是好?

学生:建立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教师:谁为了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它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核式结构模型。

①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作原子核。

②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通过对实验装置、器材作用、实验现象的总结分析展开复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整合零散的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脉络。在课堂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实验要点,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重过程,通思维,引领探究思考

学生面对物理问题,通常经历审题、思考、解决、反思、修改、调整等螺旋式上升过程。培养物理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迪学生思维,要做到:一合理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在模仿教师的思维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思维形式的“显化”,教师应设法使学生明白面对一个新问题,如何寻求解题思路?有何依据?尤其是思路受阻后,如何适时调整?调整的原因是什么?不要让学生形成“老师很神”的错觉。要让学生在“跟随教师的思维过程”中学会思维,让他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用不断完善的物理思维指导物理学习。二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肯定优点,改正不足,帮助学生参透物理基本概念,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案例3]例题讲评教学片断

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的动能。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跃迁到内层轨道时() 。

A.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

B.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

C.氢原子的系统电势能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小

D.氢原子的系统电势能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

教师:这道题的答案应该选什么?为什么?

教师:这位同学的错误很有代表性,他对动能知识的分析正确,值得肯定,但对电势能和总能量的分析比较模糊,不能令人信服。其实应该把电势能和总能量分别求出来,它们的最终表达式也应该与r有关。如何把电势能和总能量的表达式推出来?

所以答案应选A、D。

教师:这个思路值得借鉴,请同学们按照此思路再做一遍。记住这种解题思路,方便今后解题使用。

四、重方法,通公式,培养解题能力

例题教学中,教师的解题思路如何生成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很多学生解错物理题的原因就是未能透彻理解概念,无法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导致题目理解错误。在高三复习阶段,题海战术是常态,但在有限的云端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分析学生解题思路错误的成因,寻找突破口,加强解题思路生成教学,让学生通晓各个概念及公式的含义,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案例4]一道例题讲解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右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所发出光的波长最短

B.这群氢原子如果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所发出的光恰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发出的光一定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C.用这群氢原子所发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49 eV的金属钠,则从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能为11.11 eV

D.用这群氢原子所发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49 eV的金属钠,则从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能为9.60 eV

教师:这道题的答案应该选什么?为什么?

学生1:由于是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根据[C23=3]可知,这种跃进能够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由题意分析可知A正确。又由[hν=Em-En(m>n)]可知B正确。因不清楚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在C、D选项中任意选了一个。

教师:这位同学A、B选项分析得非常好,说明针对A、B选项考查的知识点都清楚了,但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分析比较模糊,不能令人信服。

教师:通过C、D选项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同时掌握了相关问题的解答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重小结,通思想,提升物理素养

作为一名高三物理教师,时刻要清楚“教什么”和“怎么教”,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前提。“教什么”是内容,“怎么教”是形式,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内容是一定的,所以,在课堂小结时要着重体现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涵盖以下几点:①知识点的归纳;②物理思维过程的归纳;③易错点的归纳。课堂小结应当是对授课内容的精炼归纳,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脉络。

[案例5]引导学生整理原子结构知识点

教师:请同学们归纳原子结构知识点。

学生:

教师:归纳本节课讲解的知识点和例题讲解时所使用的物理思维方法。

学生:抽象思维、数形结合、概括分析。

教师:归纳本章的易错点。

学生:玻尔的原子理论基本假设。

總之,在高三第一轮复习《原子结构》教学中,教师要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转变教学方法,进行章节整体教学设计,重概念、重实验、重过程、重方法、重小结,践行生本理念,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和对物理学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考虑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一个教学目标明确、主题多元、方法多样的云端同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认识科学本质,并逐渐形成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形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   参   考   文   献   ]

[1]  姜家兴.落实教材“五清”    夯实复习基础: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J].中学物理,2019(8):32-3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易志毅)